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博客文章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2019年04月24日 18:33 最後更新:19:10

佔中案判決,刑罰最高的是組織者戴耀廷和陳健民,判囚16個月;罰得最輕的是張秀賢,被判處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地院法官陳仲衡判刑可算輕手。

不過,朋友睇完新聞就有意見,説有被告說自己的腦出了問題,要做手術。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另一名被告說自己糖尿上眼,還刻意對外發布消息。這些議員選舉時龍精虎猛,面臨判刑就百病纏身,相當離奇。

我回應話,被告的健康可以由醫學專家評説,但朋友的批評背後,是指向一眾被告,沒有哪一位有承擔感。我認為香港就是這樣,只有政客,沒有政治家。他們搞政治就如玩「煑飯仔」,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那樣,吃時開開心心,影相放上Facebook,吃完拍拍屁股走人,連埋單也想別人代勞。若然跟他們去搞革命,真是死得人多。

或許有人會駁斥,這些政客搞的只是爭取民主的示威,並不是革命。真的是這樣嗎?本地有合法示威的方法,你先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說明在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散場,在指定的路線遊行示威,這樣就一切合法。但若然強行佔領道路、衝擊警署、包圍政府總部,就不再是合法示威,而是與搞革命無異,因為這些行動骨子裡是想推翻政府,改變制度。

這讓我記起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一文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說話,他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逼,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這就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名句的出處。

香港的問題是,有一大批政客「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發動一些疑似革命的運動,講起來慷慨激昂,實際上既無組織,亦無計劃,估不到對手的反應,自己更沒有打算要承擔後果。站在台上,一時熱血上湧,便呼籲群眾向前衝。他們就在這種糊糊塗塗的心理狀態下,搞了一場他們不知道最後要走到那裡的運動。既然領導質素這樣差,運動失敗也是必然後果,他們爭取不到想要的民主,雖然幸運地沒有人因此喪命,但已對社會造成極大滋擾。

從政者如果不是想搞革命,就只能夠妥協,在妥協中前進。問題是香港的政客,既無能力搞革命,又不願意妥協,只懂帶領群眾,漫無目的地與中央政府對抗,令社會在泛政治化的氛圍下空轉。

我建議這些政客,在監獄中有空的時候,應該找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自傳,仔細研讀,努力學習。看看新加坡這個豆腐乾那樣細的小國,如何在非殖民地化的過程中,與當地的馬共鬥爭的同時,與馬來西亞聯邦週旋。

圖:李光耀回憶錄。

圖:李光耀回憶錄。

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覺得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威脅太大,便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被逼要在1965年獨立。李光耀便帶領新加坡於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大國的夾縫中生存。

作為政治領袖,在搞革命的時候,不但要預備坐監,更預備了要會有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天。即便是革命成功,也不等於天下太平。一個細少的國家或地區,要生存、要發展,當中需要歷經艱險過程,要面對無盡的妥協,在困難中前進。像香港的政客,搞革命無膽,作妥協無心,一味去煽動群眾盲目地與中央政府對抗,搞到年青人激情上腦,香港就自困在圍城之中。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