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城大科學館聯辦首個鯨豚展覽 應用影像解剖技術找出死因

社會事

城大科學館聯辦首個鯨豚展覽 應用影像解剖技術找出死因
社會事

社會事

城大科學館聯辦首個鯨豚展覽 應用影像解剖技術找出死因

2019年04月26日 16:24 最後更新:16:34

了解死因才能知道如何保育

香港每年約有20至50宗鯨豚擱淺個案,絕大部分為棲息於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葛展榮,把影像解剖技術應用於鯨豚屍體上,更準確地找出鯨豚死因,並成立鯨豚影像解剖小組,建立數據庫。

葛展榮指,先進行影像解剖再進行傳統解剖,能大幅增加死因確認率至五成。

葛展榮指,先進行影像解剖再進行傳統解剖,能大幅增加死因確認率至五成。

為加強公眾教育,實驗室與科學館合辦全港首個以鯨豚為主題的展覽,介紹影像解剖的重要性之餘,亦展出兩具擱淺豚魚標本及一具鯨魚骨骼模型,當中一具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放置於電腦斷層掃描儀上,摸擬影像解剖的過程。

葛展榮介紹指,影像解剖僅需四分鐘就能把鯨豚以間距零點六二五毫米,虛擬切割成不同影像,能更仔細地觀察骨骼、內臟,「牠們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號,當了解牠們是因甚麼而死時,才能知道如何保育,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影響。」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政府建議興建以國家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認為選址在巿區較適合。

楊潤雄說,初步計劃以國家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設於現時科學館的位置,而現時設於沙田的文化博物館將重建成更大型的科學館。現有文化博物館的不同展覽主題,則計劃分拆並設於未來不同主題的博物館,亦不排除會另建文化博物館。他表示,數年後當相關博物館落成,本港的博物館數目將達20個以上,當中會否有文化博物館,要按內容決定。

文化博物館。旅發局網站圖片

文化博物館。旅發局網站圖片

楊潤雄說,當局就相關內容透過立法會文件向議員介紹,建議屬於初步,未來會聽取外界意見,當局「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中已提出會設立新博物館。局方已檢視和研究每個博物館,發現文化博物館的幾個常設展館,可歸類為正在計劃的不同展館,例如粵劇展館,可設於未來以非物質遺產為主題的博物館,期望突顯相關內容。

科學館。科學館網站圖片

科學館。科學館網站圖片

科學館方面,楊潤雄說,由於當局研究後,認為需要提升內容,將需要更大地方,即使擴建亦未必足夠,因此考慮搬遷到現時的文化博物館位置,將文化博物館重建成更大的科學館,他有信心可以將科學館辦得更好。

至於以國家發展和成就為主題的博物館,楊潤雄說,當局認為在巿區較適合,初步想法設於現時科學館位置,展覽內容及位置均會聽外界意見。當局完成全港博物館整體布局的研究後,將再諮詢立法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