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德權曾接觸不少家庭問題,最大體驗是遇到悲劇,除了要有同理心,亦要有理性分析。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由馬會《駿步人生》的專訪,分享他的童年、為官多年的感受。他表示,擔任社署署長期間,接觸不少家庭問題,最大體驗是遇到悲劇,除了要有同理心,亦要有理性分析,要以理性去處理問題。

聶德權出身基層,小時候家住油麻地板間房,他透露「會聽到隔離左右的聲音」、「下雨天天花板漏水」,後來舉家獲分配坪石邨公屋單位,往後由小學至踏入社會工作接近20年,他都與坪石邨一同成長。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訪問,由童年生活講到為官多年的經歷。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訪問,由童年生活講到為官多年的經歷。

2017年出任問責局長前,聶德權在公務員隊伍工作了31年、涉足過15個崗位 ,而他認為當中最有印象和滿足感是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和新聞處處長的日子。

他表示在社署的日子,近距離看社會問題,「接觸好多家庭,面對好多困難,會好觸動,但同一時間要去看成因,有無深層次的問題......最大體驗是遇到悲劇,要有同理心,但切莫『走不出來』,要抽離,理性分析,情感未必可以太外露,因為你要理性地去處理問題。」而擔任新聞處處長時,他稱當時正值非常時期:「那28個月,正值政改諮詢和投票,還包括79日的佔中,工作挑戰性極大。」

談到對現時年輕人的看法,聶德權指以上一代角度看今天的年輕人並不全面:「我們成長一代,父母未必有能力給予好多意見和幫助,好自然要靠自己;但這一代的年輕人,比較多是父母本身已有看法,有時甚至會有好多意見,想強加去年輕人身上。」

另外他又指出,今時今日社會提供的機會也不同,大學學位增多,社會資訊發達,年輕人有機會遊歷不同國家,視野更廣,這些都非上一代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