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很重要!

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上月底完成檢討,建議增加幼稚園家教會的成立津貼及經常津貼,鼓勵幼稚園進一步推動家校合作,引起幼教界廣泛討論。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現時全港僅三分一幼稚園設有家長教師會,有校長坦言,礙於中小型幼稚園的資源限制,校方難撥額外人手負責家教會運作,加上雙職父母分身不暇,對家校合作的參與度不高,令家教會難以持續運作。亦有校長指出,國際幼稚園的外籍家長文化背景不同,對家校合作的模式亦有差異,家長義工隊等活動已能發揮家校合作的功能,毋須成立正規組織,建議幼稚園加強家長支援,促進家校合作。

教育統籌委員會於一七年底成立的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上月底完成檢討現時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的方式。報告提出十八項建議,包括增加「家校合作活動津貼」的津貼額及活動數目;增加幼稚園家教會的成立津貼和經常津貼的金額,鼓勵更多幼稚園成立家教會。

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去年舉辦的「智樂遊戲日」,由家長教師會主力籌辦。

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去年舉辦的「智樂遊戲日」,由家長教師會主力籌辦。

涉大量行政工作  老師慘

教聯會副主席、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林翠玲坦言,近年愈來愈多幼稚園推行免費幼兒教育,教師工作量已不斷加重,難有時間處理家教會的運作。她以中小型幼稚園為例,大部分教師人手緊絀,加上校內缺乏場地供家長開會,「幼稚園地方不大,不似中、小學般有特定的家教會室作聚腳點,讓家長們開會及籌備活動。」

北角衛理堂幼稚園幼兒園校長阮鳳儀認同,成立及營運家教會涉及大量行政工作,教師亦需要花時間讓家長更認識及了解學校運作,「始終不少家長加入家教會,主要為更掌握子女的學習,籌辦活動時未必懂得從家長群體的角度出發,故教師要花好多工夫,協助家教會招募委員、日後發展等。」

歸屬感不足 或致經常流會

除了行政及硬件上的限制,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亦會影響家教會的組成。林翠玲不諱言,有別於六年制的小學或中學課程,幼稚園課程只為期三年,家長對家教會的投入度較少,「因對幼稚園沒有很大歸屬感,很多家長夜晚下班後都未必想開會,令家教會因參與人數不足而流會。校方眼見家長參與度不高,自然不會太投入去做。」

不過,有幼稚園校長認為,逐步優化家教會的運作、提升家長的觀感,可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基督教宣道會茵怡幼稚園十多年前獲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資助,成立家教會並推行至今,其校長劉淑娟指出,現時家教會的運作已變得純熟,「我們的家教會每年換屆一次,在開學的新生簡介會時,家長便有機會了解,家教會未來一年的運作及活動。」

劉淑娟表示,家教會每年均會定期籌備活動,包括親子閱讀計畫、親子旅行及運動會等,亦會邀請家長義工參與,「例如幼稚園舉辦證件相拍攝活動,家教會便會聯絡家長義工抽空出席,協助小朋友整理衣服。」

十年前成立家教會的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一直着重「與家長同行」的信念,其校長盧愛蘭認為,家長的力量對幼兒教育舉足輕重,故積極聯繫及關顧家長的需要,為他們作出支援。她表示,家教會成立初期,校方需投入不少資源協助推行,後來逐漸下放權力予家長,開放校園讓他們入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津貼及硬件支援 講求持續性

目前該校家教會由十二位家長、四位教師及校長顧問組成,家長委會所佔的比例較高。為讓家教會運作更暢順,盧愛蘭近年均會定期約見家長委員,了解他們在家教會運作上所遇到的困難,並提供相應支援,使家教會委員更投入會務工作,「最近校方推出健康飲食餐單資訊,將資料傳給家教會後,他們很快便有行動,並將資料經網上群組傳給家長們;另外,有些家長委員亦會四出尋找活動場地,務求讓幼稚園上下都能享受活動。」

幼教界也認為增加經常津貼金額,有助已成立家教會的幼稚園,並持續推行相關事務。林翠玲指出,現時不少幼稚園面臨家教會資源不足,津貼資助的持續性不高,「每項家教會活動,只有數千元津貼,又有申請上限。」阮鳳儀則認為,經常津貼以外,硬件上的支援亦很重要,「如果連開會地方都欠奉,很難持續推行家教會。」

國際學校須顧及不同文化

另外,家教會的正規組成,未必有助國際幼稚園、跨境幼稚園推行家校合作。上水培幼幼稚園校監蔡雯兒認為,家校合作的方式應更具彈性,而非局限於單一模式。她指出,國際幼稚園的外國家長,溝通方法、文化及組織活動模式,與一般幼稚園未必相似,「例如外國家長不喜歡參加講座,喜歡到場支持小朋友參與的活動,甚至摸着紅酒杯底與其他家長交流。」

至於較多跨境兒童就讀的幼稚園,蔡雯兒亦指,內地家長較本地家長更難抽空參與家教會會議,「無論在時間、金錢上,內地家長都較難配合。如果彈性大一點,幼稚園則可將家校合作活動,移師到內地舉行,更方便內地家長。」故她建議,不同學術背景的幼稚園,應選擇合適的方式,以發揮家校合作的功能,不一定要成立正規的家教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正向」語言遠勝命令式說話

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亦建議,家校合作推動「正向家長運動」,以助家長改變固有觀念。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長朱國強,早於十多年前在校內全面推行正面價值觀運動,尤其注重家長教育,例如為家長提供正面管教的培訓課程,「近年不少家長不時會鑽牛角尖或過分着重子女學業,只放大子女的缺點,忽略他們的優點,故我們需要縮窄家長價值觀的偏差。」

朱國強認為,「正向家長運動」應從幼稚園、初小階段開始推動,讓年輕家長盡早學習使用「正向」的教學語言,做好「身教」,「家長說話內容會影響小朋友身心發展,亦會影響他們看待事物的觀感。比起只說『不准』、『你應該』等命令式說話,集中在事件上的優點、主動讚賞小朋友,有助小朋友建立正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