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濕紙巾搓手液易招過敏宜少用 綠色組織薦17款消毒產品

生活事

濕紙巾搓手液易招過敏宜少用 綠色組織薦17款消毒產品
生活事

生活事

濕紙巾搓手液易招過敏宜少用 綠色組織薦17款消毒產品

2019年05月26日 08:00

用濕紙巾越多,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

港人外出時自備濕紙巾及搓手液消毒愈勢普及,但當中也衍生出環保及皮膚過敏等健康問題。世界綠色組織建議市民應盡量以清水及梘液洗手,減少使用濕紙巾及搓手液,並推薦市面上150元以下的11款濕紙巾及6款搓手液。

更多相片
組織推薦的17款產品。

用濕紙巾越多,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

環保組織指嬰幼兒使用過多濕紙巾反而有致癌或不育等風險。

組織表示,用濕紙巾越多,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因為濕紙巾主要由水、人造纖維及多種化學品(包括人工香精、殺菌劑、保濕劑、防腐劑及螢光物質等)組成,部分濕紙巾含多種化學成分,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當中香料可能引致皮膚炎、敏感等;而保濕劑則可能致癌。此外,人造纖維不可回收或生物降解,因此濕紙巾不可沖廁,浸水18個月仍維持原狀,也引起堵塞污水渠及環保問題。

司徒醫生建設大家按正確步驟洗手,已足夠殺菌。

組織續指,表面活性劑更可助溶解物質,令皮膚更易吸收濕紙巾成份,若濕紙巾含有害化學物,將隨使用次數導致物質在體內積聚。尤其是嬰兒皮膚較成人薄3成,長期使用濕紙巾令嬰幼兒有機會吸收更多雌激素或類雌激素,更可能令女童性早熟、月經早到,增加日後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風險,或影響男童日後的生殖功能,甚至出現不育。

清水及梘液已足夠殺菌。

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亦建議盡量減少使用使用濕紙巾,要殺死致病細菌,用梘液及清水已經足夠。按照正確洗手步驟;先洗濯雙手,然後加入梘液擦出泡沫,再按手掌、手背、指罅、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順序清潔,揉擦雙手最少20 秒,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再徹底抹乾或吹乾雙手。

組織推薦的6款搓手液。

消毒搓手液方面,組織指酒精濃度達60%或以上,方能有效殺菌。有研究更指出,搓手液在雙手明顯變髒或油膩時效果不佳,故建議當沒有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時才使用搓手液。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司徒醫生建議酒精搓手液成分愈簡單愈好,或使用後塗抹合適的潤膚膏保濕便可。他又建議市民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標籤,選擇含乙醇的酒精搓手液產品,而避用含異丙醇的產品,因後者相對較難揮發,殘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若皮膚表面有破損可進入真皮層,便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有傷口、容易過敏如主婦手的市民,應選擇刺激性較低的搓手液,以避免被當中的酒精成分刺激。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組織推薦的17款產品。

組織推薦的17款產品。

組織表示,用濕紙巾越多,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因為濕紙巾主要由水、人造纖維及多種化學品(包括人工香精、殺菌劑、保濕劑、防腐劑及螢光物質等)組成,部分濕紙巾含多種化學成分,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當中香料可能引致皮膚炎、敏感等;而保濕劑則可能致癌。此外,人造纖維不可回收或生物降解,因此濕紙巾不可沖廁,浸水18個月仍維持原狀,也引起堵塞污水渠及環保問題。

環保組織指嬰幼兒使用過多濕紙巾反而有致癌或不育等風險。

環保組織指嬰幼兒使用過多濕紙巾反而有致癌或不育等風險。

組織續指,表面活性劑更可助溶解物質,令皮膚更易吸收濕紙巾成份,若濕紙巾含有害化學物,將隨使用次數導致物質在體內積聚。尤其是嬰兒皮膚較成人薄3成,長期使用濕紙巾令嬰幼兒有機會吸收更多雌激素或類雌激素,更可能令女童性早熟、月經早到,增加日後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風險,或影響男童日後的生殖功能,甚至出現不育。

司徒醫生建設大家按正確步驟洗手,已足夠殺菌。

司徒醫生建設大家按正確步驟洗手,已足夠殺菌。

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亦建議盡量減少使用使用濕紙巾,要殺死致病細菌,用梘液及清水已經足夠。按照正確洗手步驟;先洗濯雙手,然後加入梘液擦出泡沫,再按手掌、手背、指罅、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順序清潔,揉擦雙手最少20 秒,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再徹底抹乾或吹乾雙手。

清水及梘液已足夠殺菌。

清水及梘液已足夠殺菌。

消毒搓手液方面,組織指酒精濃度達60%或以上,方能有效殺菌。有研究更指出,搓手液在雙手明顯變髒或油膩時效果不佳,故建議當沒有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時才使用搓手液。

組織推薦的6款搓手液。

組織推薦的6款搓手液。

司徒醫生建議酒精搓手液成分愈簡單愈好,或使用後塗抹合適的潤膚膏保濕便可。他又建議市民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標籤,選擇含乙醇的酒精搓手液產品,而避用含異丙醇的產品,因後者相對較難揮發,殘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若皮膚表面有破損可進入真皮層,便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有傷口、容易過敏如主婦手的市民,應選擇刺激性較低的搓手液,以避免被當中的酒精成分刺激。

組織又指出,曾有兒童因搓手液的香味、兒童或因搓手液的香味、鮮艷的顏色或精美包裝而誤吞搓手液,或有兒童在搓手液未完全揮發便觸摸眼睛或口腔而導致搓手液中毒。因此家長應監管兒童使用搓手液,分量不宜過多或過少。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組織推薦的11款濕紙巾。

往下看更多文章

童年影響一生 研究:兒時擁快樂經驗成年後更健康

2024年04月16日 07:00

童年可能影響人的一生,成年人身心健康可能都與兒時的成長經歷有關。有研究發現,童年的快樂經驗會令成年後更健康。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發現青少年階段是形成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研究發現,在年少時接觸正向情緒的愉快體驗的成年人,更趨向健康的行為模式,而患上慢性病的風險也會較低,反映青少年階段是建立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調查了近萬名青少年分析41種指標

據刊載在《PLOS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哈佛大學的專家長期追蹤及分析了由近1萬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生的15至18歲青少年提供的健康資料,包括個人背景、健康及心理狀態等。

研究人員按參加者一年內的正向情緒水平來分組,評估幸福、快樂、興奮及冷靜等正向情緒,與患病、健康行為、精神和心理健康及社會行為等41指標的關係,從而了解正向情緒對成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顯示兒時正向情緒對心理健康影響尤其明顯

結果顯示,正向情緒經歷愈多的青少年,在各個指標的得分也會愈高,尤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為明顯,經歷更多正面情緒的青少年,成年後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及壓力都會較少。

較早介入有助於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結果反映若能在青少年階段介入,讓他們有更多正向的情緒經歷,有助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和行為,若待成年後採取措施則可能已經太遲。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