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農曆九月十三),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逝世。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更多相片

2009年10月30日 (農曆九月十三),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逝世。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在交大求學期間與父親合影

1947年錢學森和蔣英在上海的結婚照

1985年 錢學森因對我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人和屠守鍔、姚桐斌、郝復儉、梁思禮、庄逢甘、李緒鄂等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錢學森 資料圖

錢學森

人物簡介:

錢學森(1911~ 2009)中國著名科學家,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教授。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1911年12月11日 生於上海。

1929-1934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1934年畢業於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

錢學森在交大求學期間與父親合影

1934年 考取清華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公費留美。

1934-1935年 到杭州筧橋飛機廠實習,又到南京、南昌空軍飛機修理廠見習,最後到北京參觀清華並拜訪導師王士倬。

1935年8月 錢學森從上海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離國,同船的留美同學有徐芝綸、夏勤鐸等。到了美國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

1936年10月 錢學森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開始了與馮卡門(von Karman)教授先是師生後是親密合作者的情誼。同年,錢學森參加馬林納領導的火箭研究小組,在馮卡門指導下,與馬林納等一起研究火箭發動機的熱力學問題、探空火箭問題和遠程火箭問題等,並參與了美國早期用可儲存液體推進劑的幾種試驗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後來的「下士」導彈研製工作。

1937年秋 由馬林納介紹,錢學森參加了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也得識該小組的書記、化學物理助理研究員S威因鮑姆(Weinbaum)。

1938年 錢學森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流動邊界層研究,揭示了即使一個運動的熱體與外界冷空氣在某一飛行馬赫數時有相當的溫度差,對物體的冷卻仍逆變為加熱。這是由於空氣受壓縮,溫度升高和邊界層傳熱率增加的結果。錢學森和馮卡門給出了發生這種逆變的馬赫數計算公式。

1941年 從加拿大來了幾位庚子賠款的留學生:郭永懷、林家翹、傅承義,1942年又來了錢偉長,錢學森和他們相處的比較密切,常常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

1942年 錢學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績,並教了一些學生,同時由於美國戰時軍事科學研究的需要,暫時放鬆了對外國人的限制,他得以參加機密性工作。同年,美國軍方委託加州理工學院舉行噴氣技術訓練班,錢學森是教員之一。

1944年 美國陸軍得知德國研製V-2火箭的情報,遂委託馮卡門教授領導,馬林納為副,大力研究遠程火箭。美國原始型的「下士」式導彈的設計,錢學森負責理論組,把林家翹、錢偉長也請來,進行彈道分析、燃燒室熱傳導、燃燒理論研究等工作。同時,錢學森還當了航空噴氣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術顧問。

1945年 當馮卡門被空軍聘為科學諮詢團團長的時候,他提名錢學森為團員。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錢學森隨科學諮詢團去歐洲,考察英、德、法等國的航空研究,特別是法西斯德國的火箭技術發展情況,這時加州理工學院提升他為副教授。這一時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寶貴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

1946年暑期 馮卡門教授因與加州理工學院當局有分歧而辭職,作為馮卡門的學生,錢學森也離開加州理工學院,再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副教授,專教空氣動力學專業的研究生。同年開始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研究,這是先驅性的工作。同年與郭永懷合作,完成重要論文「二維可壓縮亞、超聲速混合流和上臨界馬赫數」,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1947年初 36歲的錢學森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年輕的正教授行列。 同年夏季,錢學森向麻省理工學院當局請假回國探親,9月中和蔣英結婚。

1947年錢學森和蔣英在上海的結婚照

1948年 祖國解放事業勝利在望,錢學森開始準備回國,為此,他要求退出美國空軍科學諮詢團。

1949年5月20日 錢學森收到美國芝加哥大學金屬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員、 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美中區負責人葛庭燧寫來的信, 同時轉來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寫給錢學森的信、錢學森更加緊了回祖國的準備。

1949年秋 錢學森從麻省理工學院回到加州理工學院就任噴氣推進技術教授。

1957年 在錢學森倡議下,中國力學學會成立,錢學森被一致推舉為第一任理事長。2月18日,周總理簽署命令,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11月16日,周總理任命錢學森兼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長。同年,錢學森所著《工程式控制制論》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並被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這一年6月,中國自動化學會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錢學森任主任委員。同年9月,國際自控聯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

1966年10月27日 錢學森協助聶榮臻元帥,在酒泉發射場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實驗,獲得圓滿成功。

1968年 錢學森兼任中國空間研究院第一任院長。

1970年 錢學森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4月24日,重量為173kg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錢學森和發射基地的領導人在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錢學森、任新民等參加第一顆衛星工程研製的代表。

1978年 9月27日錢學森發表的《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論文,對運籌學、系統工程和系統分析科學活動在中國的繁榮,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1979年 錢學森榮獲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

1982年 錢學森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錢學森等著的《論系統工程》於11月出版。

1985年 錢學森因對我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人和屠守鍔、姚桐斌、郝復儉、梁思禮、庄逢甘、李緒鄂等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6年4月1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六屆四次全國委員會增選錢學森為副主席。兩個月後,中國科協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1986年6月27日一致選舉錢學森為中國科協主席。

1989年6月29日 在美國紐約召開的1989年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授予錢學森「威拉德WF小羅克韋爾(Rockwell,Jr.)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的稱號,表彰他對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理論作出的重大開拓性貢獻。

1991年10月16日 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同年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

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0年 《錢學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獲霍英東獎金委員會頒發的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中國地區)。

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批准,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錢學森星」。

2009年10月30日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歷史點評:感動中國推選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錢學森 資料圖

關於歸國後的錢學森,這裏補充兩個細節。

一、你注意過錢學森的履歷表嗎?他是先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然後改任副院長。這事不合常規,怎麼官越做越小,難道犯了什麼錯誤?不是的。原來,錢學森出任院長時,只有45歲,年富力強,正是幹事業的好時光。但院長這職務,是一把手,什麼都得管,包括生老病死、柴米油鹽。舉例說,底下要辦一個幼兒園,也得讓他撥冗批複。錢學森不想把精力耗費在這些瑣事上,他主動打報告,辭去院長職務,降為副院長。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專門抓業務了。

二、錢學森晚年與不同領域的後輩有過多次學術合作,在發表文章時,他常常堅持把年輕人的名字署在前面。這種胸懷與情操,在當代,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

硬漢錢學森

在張純如的筆下,錢學森有著十分粗獷而任性的硬漢形象。譬如說,上世紀40年代初,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為一批攻讀碩士學位的軍官上課。他當年的學生們回憶,他上課總要遲到幾分鐘,正當大家猜測他今天會否缺席時,他快速衝進教室,二話不說,抓起粉筆就在黑板上寫開了,直到用細小而工整的字跡,填滿所有的黑板為止。

有次,一個學生舉手說:「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個方程式,我看不懂。」錢學森不予理睬。另一個學生忍不住發問:“怎麼樣,你不回答他的問題嗎?”錢學森硬邦邦地說:“他只是在敘述一個事實,不是提出問題。”又有一次,一個學生問錢學森:“你剛提出的問題是否萬無一失?”錢學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說:“只有笨蛋才需要萬無一失的方法。”

錢學森教學,沒有小考、大考,也不佈置家庭作業。課後,學生們只能絞盡腦汁地溫習課堂筆記,那都是純數學,一個方程式接一個方程式。期末考試,錢學森出的題目極難極難,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學生找上級的教授告狀。錢學森對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兒園!這是研究所!」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和他的家人手持三等艙船票,站在洛杉磯港口,等待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the Grover Cleveland)。碼頭上擠滿了記者,甚至於一些錢學森的朋友都無法靠近他作最後的告別。在即將啟程的時候,錢學森對報紙記者說了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不打算回來,我沒理由再回來。我已經考慮過很長時間,我準備盡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中國人民建設一個能令他們活得快樂而有尊嚴的國家。我的歸國之旅被這個國家所阻撓。我建議你們去問問美國國務院,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對於你們的政府和我自己,我無愧無怍。我對美國人民並無怨恨。我的動機只是尋求和平與幸福。」

60年過去了,這位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勛的歸國之路,仍有待解的謎團。

錢學森

擁有「保密許可證」的留美學生

錢學森於1935年成為庚子賠款留學生,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求學期間,他在數理理論方面表現出了卓越的天賦,成績斐然,因此畢業後很快就在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得了一個職位。

不僅如此,他所主持的科學項目是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一直關注的火箭研究。這項研究在整個三十年代還未受到科學界的重視,但錢學森與另外幾個小夥伴組成的「火箭小組」卻將草稿紙上演算的公式變成了大眾肉眼可見的現實,並進而引起了美國軍方的關注。錢學森在這項具有無限軍事潛能的研究中所表現出的能力使他獲得了保密許可證(security clearance),擁有這項證件的人員可以涉足美國國防部、空軍和陸軍軍械部的保密合同。

1946年5月,錢學森向《航空科學雜誌》提交了一篇題為《超空氣動力學及稀薄氣體力學》(Superaerodynamics, Mechanics of Rarefied Gases)的論文,這篇論文奠定了他作為美國最偉大的理論空氣動力學家的地位。蜚聲世界的麻省理工學院向他伸出橄欖枝,並於一年之後授予了他終身教職。那一年,錢學森年僅35歲。

1949年,錢學森帶著新婚妻子蔣英回到加州理工學院,並在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擁有了一棟洋房,即將誕生的孩子更使得這個家庭充滿幸福溫馨的氣氛。總而言之,在這個時候,錢學森事業有成,婚姻美滿,並且作為火箭研究領域的主要發言人享有極高的聲譽。

萌生歸國打算

1950年夏天,一次突如其來的調查打破了錢學森平靜的生活。錢學森有一位名為威因鮑姆(Sidney Weinbaum)的朋友,年輕時常在家裏舉行社交聚會,參加聚會的多為各個學科的大學教授,錢學森也在其中。如今,這位威因鮑姆被聯邦調查局指控為共產黨員,這些聚會也被指控為是美國共產黨帕薩迪納支部122教授小組的集會。因此,調查人員懷疑錢學森也擁有共產黨身份,前來質詢。

1950年代正值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大行其道,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對蘇聯的警惕,聯邦政府在內部開展「忠誠—安全審查」行動,用來確保國家安全。所以儘管錢學森否認此事,美國政府還是對他的忠誠產生了疑問,隨之吊銷了他的保密許可證,也就是說,錢學森不再被允許參與機密的軍事項目。

這對錢學森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一方面,他所主持的噴氣推進研究90%都屬於保密範疇,沒有許可證根本無法進行;另一方面,這樣一種對忠誠度的指控極大地挫傷了他的自尊心。在與聯邦調查局的人員第二次見面時,錢學森遞交了一份聲明,陳述他準備即刻離開美國,返回中國的決定。

被「軟禁」的五年

根據後人搜集的資料,錢學森最後下定決心離開美國還有更為重要的理由。比如1949年10月,他曾收到父親錢家治的信,催促他儘快回國;再比如韓戰的爆發使得他擔憂中美兩國日益惡化的關係,可能再也無法回去……但是顯然,這樣一份倉促的聲明在聯邦調查局人員的眼裏進一步加重了嫌疑。

更何況,錢學森很快就有了實際行動。他僱用了一家搬家公司,把鋼琴、盤碟、床上用品、書籍,甚至還有一個洗碗機全部打包,準備用船送回中國。然而,他的行李在海關遭到了檢查和扣押,原因是運走的文件上標有「機密」或“絕密”的字樣。根據當時美國的法律,涉及技術問題的文件不可以在沒有告知海關的情況下攜帶出境,因此,海關官員申請了對錢學森的八箱文件加以扣留的民事搜查許可證,認為他違反了出口管理法案、中立法案和間諜法案。隨後,移民局發出了對錢學森的逮捕令。

1950年9月7日,移民局派出兩名特工,在錢學森家中逮捕了他。他被帶到特米諾島上的聯邦監獄,在一間安有鐵欄杆作窗戶的房間裏關押了整整十五天。

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多方奔走之下,錢學森被允許交保釋放。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將被迅速宣佈無罪的時候,美國移民局出人意料地判決,將錢學森驅逐出境。移民局給出的理由依然是那個年代最讓人有口難辯的一條:他在上一次入境美國之前是一名共產黨員。

其實美國當局也處於矛盾之中。根據移民法案的規定,應當驅逐一切可能顛覆美國政權的外國人;但是根據國務院的禁令,技術背景可能為敵國所用的外國人是不能放走的,錢學森無疑就是其中一員。

錢學森不願背負這樣的罵名。

話每天都要響上十幾回,這是確認兩人是否在家的一種方式。他試圖把精力重新投入到研究和教學中,他曾連續四個月每月提交一篇論文,解決領域中還未得到正確處理的問題;他也在指導學生這件事情上傾注了更多耐心,不少學生都對他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然而,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年代,不少教授都選擇對錢學森保持距離,再加上有證據坐實加州理工學院存在間諜,錢學森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不過,直到1954年底,政府方面仍未採取任何舉動。

交換錢學森

1954年到1955年在瑞士舉行的中美日內瓦會談使得錢學森結束了長達4年的「半監獄式」生活,於當年9月17日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迴到了故土。

這場會談實質上是一場外交談判,美國希望釋放所有在中國受到監禁的美國軍人和普通公民,中國則要求美方允許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人員回國。

最開始的時候,美方估計釋放部分在美華僑可以換取在中國的美國人,因此決定重新對滯留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在當時的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派給美國代表團的一份電報中,「基於非正式審核的結果,國防部至今只發現有一個人不能被允許離開美國,這就是錢學森。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導彈專家,也是你們提交的名單上的第一個人。」對於這樣的結果,中方顯然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這一階段的談判無疾而終。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身上。中方曾經表示願意給想前往中國大陸探視親屬的美國人發放簽證,但美國政府則禁止家屬去探望在華美僑,這種做法引起了部分民眾的不滿。再加上第一批美軍戰俘獲釋,使得美國民眾更加關注其餘在華美僑的命運。日益加劇的國內政治壓力促使艾森豪威爾產生了釋放全部在美留學生的想法,但美國國防部對放走錢學森這件事心存疑慮。

話採訪中,參與會談的美方大使約翰遜(U. Alexis Johnson)承認了這一點,表示錢學森就是用來交換美國滯華人員的關鍵籌碼。

允許錢學森離開美國的文件

經過多年的煎熬與掙扎,錢學森終於登上了回家的郵船。「我熱切地望著窗外,經過二十年漂泊在美國的歲月之後,現在我終於要回到家鄉了!」60年前的10月8日,當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緩緩接近香港口岸,錢學森通過船上的舷窗看見曲折迤邐的海岸線時,他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