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糅合香港文化與藝術 粵劇至今仍大受歡迎

史空穿梭

糅合香港文化與藝術 粵劇至今仍大受歡迎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糅合香港文化與藝術 粵劇至今仍大受歡迎

2019年06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8:08

粵劇是中國戲曲的一種,主要盛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如其他地方的戲曲一樣,粵劇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富有濃厚地方色彩。

當代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當代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更多相片
當代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粵劇是中國戲曲的一種,主要盛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如其他地方的戲曲一樣,粵劇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富有濃厚地方色彩。

資料圖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資料圖片

音樂是粵劇的重要一環,主要包括了歌唱和樂器伴奏兩部份。歌唱在粵劇行內稱之為「唱腔」,而樂器伴奏則被稱作「拍和」。粵劇的音樂內容豐富,編劇往往根據劇情需要而採用,並大致分為板腔、曲牌、說唱及敲擊四大類。

西九戲曲中心 (資料圖片)

至於唱、做、唸、打則是是粵劇的四種基本演繹方式。唱,即唱腔;做,即透過身體動作的演出,表達感情;唸,即說白;打,即武打。粵劇透過演員以唱、做、唸、打四種基本方式演繹,配合音樂、服裝、道具及舞台場景演出,是一種文娛及祭祀酬神的表演項目。

粵劇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多個文娛中心及表演場館,包括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高山劇場及新翼 、油麻地戲院及新光戲院大劇場等都有定期的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音樂是粵劇的重要一環,主要包括了歌唱和樂器伴奏兩部份。歌唱在粵劇行內稱之為「唱腔」,而樂器伴奏則被稱作「拍和」。粵劇的音樂內容豐富,編劇往往根據劇情需要而採用,並大致分為板腔、曲牌、說唱及敲擊四大類。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至於唱、做、唸、打則是是粵劇的四種基本演繹方式。唱,即唱腔;做,即透過身體動作的演出,表達感情;唸,即說白;打,即武打。粵劇透過演員以唱、做、唸、打四種基本方式演繹,配合音樂、服裝、道具及舞台場景演出,是一種文娛及祭祀酬神的表演項目。

粵劇的題材,多取材自民間傳奇、歷史或神話故事等,著名劇目有《帝女花》、《鳳閣恩仇未了情》及《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西九戲曲中心 (資料圖片)

西九戲曲中心 (資料圖片)

粵劇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多個文娛中心及表演場館,包括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高山劇場及新翼 、油麻地戲院及新光戲院大劇場等都有定期的粵劇演出。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