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將「花落」大灣區

大灣區

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將「花落」大灣區
大灣區

大灣區

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將「花落」大灣區

2019年05月23日 16:40

上海、合肥、北京,這三座城市都握有一張讓深圳羨慕的「王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科學中心”)和大科學裝置。早在2018年年初的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上,深圳就首次提出過要規劃建設國家級綜合性科學、技術中心。時間過去一年,可以看到的是“種子選手”深圳對於基礎科學的佈局越來越多,近期更是動作頻頻,從深圳市委書記、市長、副市長的調研、訪談和講話中,從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的專題輔導報告裏,都透露了正在積極爭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信號。到底什麼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什麼深圳要積極爭取?有了科學中心又會給城市格局帶來哪些改變?

最新消息

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落定」

5月21日,深圳召開深圳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專門邀請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葛長偉來深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輔導報告。根在這次的輔導報告中,葛長偉透露現在國家已經基本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以國際科創中心為依託,佈局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就是要加強基礎研究。

截至目前,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獲批。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會花落誰家,國內大型城市都在積極爭取,而在這裏面,廣東一直表示省里缺少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這一次透露出要在灣區內建科學中心的消息,立即引發了多方關注,尤其是近年來多方爭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深圳。在當天的學習會議上,葛長偉還透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會集聚國內重要資源,目前惠州正加快大科學裝置建設,深圳正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和東莞的中子科學城相互呼應。

葛長偉還說,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深圳積極性非常高,爭取今年把方案定下來,下一步重點是推進光明科學城和東莞中子科學城建設。對於深圳來說,這無異於一針「強心劑」,可以藉著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機遇,補齊基礎科學的短板,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建設利好,灣區內的科創力量將會再上一個台階。

「國家隊」有什麼

國家級實驗室+大科學裝置

被稱為「國家隊」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底是什麼?作為科創強市的深圳為什麼一直都沒有成為其中一員?這背後隱藏著深圳的“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隱憂。

從官方的解釋來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台,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而從合肥、上海、北京三座城市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來看,不僅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也就是國家級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還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和研究型大學,在此基礎上更能匯聚一批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一流研究團隊,最終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簡單來說,這不僅要求有國家級別實驗室,還要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這一點上深圳還屬於「成長期」。

對比他城深圳有明顯短板

作為創新高地的深圳,基礎科學在全國的地位並不突出。目前,全國已經建成的大科學裝置有22個,國家「十三五」規劃新建大科學裝置16個,其中合肥依託中國科技大學取得8個,北京有7個,上海有5個,合肥、上海和北京作為已確定的三大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其大科學裝置總數佔全國的50%強。南京、哈爾濱、武漢、蘭州則分別擁有2個。

而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有116家,上海有44家,廣州有20家,深圳僅有6家。在5月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的會議上,深圳副市長王立新在通報時也指出,深圳的大科學設施建設起步晚,缺乏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國家級基礎研究平台,難以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日新月異變化的科技世界中,起步晚就會變「主動」為“被動”。

深圳怎麼做

深港、西麗、光明片區

將成科學中心建設主陣地

「深圳科技創新仍存在高端頂尖人才緊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重大創新平台缺乏等問題和薄弱環節,制約了可持續創新發展」。王立新的這一番總結,也側面印證了深圳未來需要的努力方向。

實際上,深圳早就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也在致力於補齊原始創新能力的短板,而積極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更不是個短期規劃。深圳市長陳如桂此前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4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學城和57平方公里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這些將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主陣地,而這些區域近期也有好消息頻頻傳來。

以深圳光明科學城為例,4月4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規劃將支持深圳未來集聚世界頂級大科學裝置,為大灣區建成一座世界一流科學城。根據佈局,光明科學城是以攻堅「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任務,佈局大學、科研機構、大科學裝置等基礎科研功能。

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則因為《深圳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的獲批,西麗高鐵站成為「三主四輔」的樞紐之一,在交通上提速,也對整個片區的發展有了提速。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也是規劃加速,5月11日,深圳市福田區河套北片區啟動第一階段棚改前期意願徵集,據悉河套北片區棚改範圍達到32.2公頃,計劃打造成深港融合試驗區,作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東門戶,將為解決深港融合帶來產業空間訴求,計劃打造50萬平方米辦公空間。

啟動大科學裝置群聚焦人工智慧等

除了這些片區上的大規劃,深圳也在積極佈局大科學裝置。深圳鵬城實驗室3月29日發佈消息稱,該實驗室與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開展合作,已經初步建成「雲腦」“靶場”“雲網”三個大科學裝置。其中,「雲腦」的作用是面向全國提供分散式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靶場”藉助虛擬化、虛實互聯、軟體定義網路、網路安全檢測與分析等技術;“雲網”具有160T bps物理交換能力,還有40PB存儲能力的網路數據倉庫。

這三個大科學裝置聚焦的都是人工智慧,而深圳在人工智慧研發領域其實落後於北京和上海,這一方面是由於深圳在人工智慧領域缺少領軍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工智慧本來就是個交叉學科,需要依託大科學裝置來做複雜性研究。

不僅是鵬城實驗室,去年年中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就透露,深圳將啟動大科學裝置群建設,推進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國家基因庫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計劃,著力突破工業母機、5G移動通信、合成生物學等核心技術。

加大科研資金投入

大科學裝置的意義在於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需要大規模的資金來做前期投入,對於深圳這樣一座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城市來說,佈局大科學裝置實際上是早就應該啟動的事情,但由於起步晚所以落在了其他城市後面,現在更需要迎頭趕上。

在此基礎上,深圳今年又加大了科研資金的投入。2019年,深圳科技研發資金預算規模123億元,比5年前增加了84 .13億元,增長了500%,其中基礎研究安排45 .36億元,占科技研發資金比重36.87%。

可以看到的是,在多方努力下,目前深圳建成、在建和規劃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有9項,分別是未來網路基礎設施、深圳國家基因庫、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深圳拓展設施、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裝置,以及材料基因組平台。

爭取科學中心 還要做體制機制改革

有了國家級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深圳就能爭取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嗎?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汪雲興指出,深圳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在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產業發展創新等軟環境和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先行先試。

而在體制機制上,深圳也做出了相應的佈局。5月13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用了近一個小時審議了《深圳市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可見深圳一把手的重視程度。根此次的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涉及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完善科研資金管理、創新項目形成機制、改革項目評審機制、規範科技項目管理、健全科技管理制度體系等「六大任務」,重點聚焦基礎研究、項目評審等重大領域。

這份即將出台的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計劃,正是專家們所呼籲的「兩個輪子走路」,讓深圳的體制機制越改越好,越改越符合創新發展的要求。在這裏面,看點之一是如何進一步扶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而如何制定相應規則,既不違背科學倫理、道德和法律,又不至於干預到市場化競爭,也是政策制定的難點。

這個機制體制改革,實際上對於深圳的科技創新來說至關重要,只有構建了科技計劃管理的大框架,才能讓「魚在活水中越游越好」,當然所有改革方案的調整都需要緊跟時代、緊跟市場、不斷變化。

能帶來什麼

若爭取成功

遠期或可成為國際研發城市

回到最初的問題來看,深圳積極爭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底會對自身的未來有什麼深遠影響?又會對城市地位有什麼改變作用?

早在2018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由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領銜,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共同聯名提交《關於在深圳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議》,當時就提出了在深圳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雙重意義,這雙重意義概括來說,就是既能給灣區建設提供幫助,也能帶動產業發展。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積極爭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對深圳成為國際研發城市有利。專家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由產業全球擴張進入到研發全球擴張的新階段,這種伴隨研發全球化過程而出現的新型空間形態與城市功能,可稱之為國際研發城市。

專家表示,國際研發城市不僅集中了大量的國際性研發創新資源,並通過以上過程佔據了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研發與設計環節而逐漸成為全球新產品與新工藝的創新源頭以及全球新知識與新技術擴散和交互的樞紐,擁有極高的技術能級與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目前具備國際研發城市資質的城市,包括美國的矽谷、波士頓,歐洲的倫敦、巴黎,還有亞洲的新加坡、班加羅爾等等。

對於想要躋身世界一流城市的深圳來說,不管是在創新源頭還是國際影響力上,都和現在真正的世界一流城市有一定差距,但是在科技革命中,掌握最前沿的研發技術,能夠迅速實現「彎道超車」。另一方面,從城市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國際研發投入和經濟增長長期存在著正增長的利益關係,也就是說前期的研發投入到後期都會成為經濟上的回報。

深圳在過去40年中,從一個外貿依存度極高的城市,慢慢成長為科技創新是一面旗幟的城市,為了謀長遠的發展,更為了在世界城市中找準定位,抓住「國際研發城市」的定位,能讓深圳走得更遠,第一步就是要先爭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城市的長遠佈局中,深圳還將有什麼進一步動作,值得拭目以待。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