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我地見過唔少不平等協議,滿清政府時代簽咗唔少,而近世紀最荒謬嘅其中一條首推《廣場協議》(Plaza Accord)。1985年9月22日,是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5個工業國,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令美元對日元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

廣場協議的簽訂背景是,日本和德國經濟持續增長,貿易盈餘不斷增加。當時,日本的汽車和半導體已超越美國,稱霸世界。日本汽車產量在 1980 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生產上,也成為世界第一,美國失去霸主地位,誓要向日本開刀,所以提倡日本和德國承擔火車頭作用,將貨幣升值,牽引世界經濟發展!這是什麼邏輯?

五國在1985年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

五國在1985年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投資者無奈跟風,出現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75至85年,美元兌日元大致在1美元兌200至300日元之間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日元兌美元由250日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兌200日元,1986 年 7 月,日元匯率達到 1 美元兌換 150 日元。之後,1987 年又升至 1 美元兌換 120 日元,這一水準一直持續到 1989 年。日元的急劇升值導致出口增長減緩,要求實施金融緩和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

日元升得快,日本不敢加息,一直將貼現率維持在大概2.5%低水平,吹起地產及股市泡沫。1983 年日經指數是 8000 點左右,1987 年 10 月漲至 26646點,之後一路高漲,直至 1989 年年末的歷史最高位38915點。

1987年2月,為停止美元持續貶值,七大主要工業國簽定《羅浮宮協議》,取代《廣場協議》,目標是穩定國際貨幣市場,可惜已經太遲,救不了日本。

日元兌美元由1975年300水平,一直升至1995年85水平才見頂。

日元兌美元由1975年300水平,一直升至1995年85水平才見頂。

1989 年,日本政府終於想辦法抑制股市泡沫,考慮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5 月 31 日近 9 年來首次上調官方貼現率,幅度 0.75%,隨後同年的10月11日和12月25日、1990年的3月22 日和 8 月 30 日又連續四次加息, 在短短的 15 個月內將官方貼 現率由2.5%上調至 6%。受此緊縮政策影響,日本股市泡沫在 1990 年初爆破,股價快速下跌,日本政府完全低估了加息對樓市及股市的影響,從此一蹶不振!泡沫爆破後,日元竟然還持續升值至1995年的1美元兌85日元水平才見頂,令日本經濟陷於水深火熱中。

歷史不斷重演,美國政府正強逼人民幣升值,但中國政府一方面保七算,另一方面,亦知道其實人民幣貶值,可以應付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尚風覺得,面對美國的壓力,似乎人民幣貶值,對中國更為有利,但亦不能過份貶值,怕外資急促外流。人民幣能否保七算,相信幾個月後便知道。




尚風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