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被稱為動物界愛滋病毒的非洲豬瘟 疫苗還有多遠?

兩岸

被稱為動物界愛滋病毒的非洲豬瘟 疫苗還有多遠?
兩岸

兩岸

被稱為動物界愛滋病毒的非洲豬瘟 疫苗還有多遠?

2019年05月25日 17:31 最後更新:11:30

眼下國內多家科研機構都正在加緊研發非洲豬瘟疫苗

非洲豬瘟疫苗還有多遠?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

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兩個候選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目前已建立兩種候選疫苗的生產種子庫, 下一步將加快推進中試與臨床試驗,儘快完成免疫機制、診斷檢測、消毒滅蟲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09年,從歐洲引入肯雅的家豬中,非洲豬瘟被首次發現。人們通過在養殖場周圍建立屏障,防止健康的家豬與傳染源的接觸,保障了其安全。近百年後,非洲豬瘟已蔓延至三大洲數十個國家,這樣的物理屏障早已不夠,但對其最直接有效的疫苗卻仍舊沒有出現。

4月26日,西班牙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獸醫科學前沿》發表論文稱,研究證實首種非洲豬瘟疫苗對歐亞野豬有效率可達92%。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眼下,國內多個團隊都在加緊研製疫苗,其中部分科研機構已分離出適合用作疫苗的弱毒株,這些研究目前還處於動物實驗階段。國際學界曾預計,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可能需要8年時間,但國內數位承擔該項工作的科研人員稱,在國內非洲豬瘟形勢嚴峻的前提下,這一進程可能縮短。

動物界的愛滋病毒

在非洲豬瘟流行的前三十多年,其勢力範圍一直局限在非洲,直到1957年,首次擴散到歐洲,侵襲了葡萄牙,之後,疫情蔓延到歐洲、美洲的多個國家。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雙鏈大DNA病毒,致死率高達100%,有著複雜的基因結構,能編碼150到200個蛋白,但目前,它有50%的蛋白功能人們還沒有弄清楚。這一情況,無疑為克敵之道——疫苗研製帶來了難度。

早在1960年代,科研人員針對ASFV研發了滅活疫苗,但效果並不理想。2014年,又用增強免疫應答的輔助物質,對非瘟滅活疫苗重新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免疫過的豬用強毒攻擊後雖可產生針對ASFV的抗體,但很快出現急性臨床癥狀。滅活疫苗產生的是以體液免疫為主的應答。

國內某知名科研院所一名正在從事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人員稱,和其他病毒相似的是,在感染細胞後,ASFV的囊膜成分會有一部分來自於宿主的細胞膜,這就相當於「披上了一層偽裝」,會使得抗體結合能力下降。

ASFV有著躲避機體免疫系統監視與免疫反應的多種本領。其中一項最致命的技能,是感染單核-巨噬細胞,直接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這一點與愛滋病病毒(HIV)相似,HIV攻擊的是人體的淋巴細胞,進而摧毀整個機體的免疫系統,因此,業內有研究者把ASFV稱為「動物界的愛滋病病毒」。

對付如此麻煩的傢伙要用更有效的武器。在滅活疫苗效用有限的前提下,弱毒疫苗納入人們的考量。弱毒疫苗簡單來說,就是毒性較弱的活病毒,可以在細胞內增殖、複製,更大程度上刺激機體的免疫應答。弱毒疫苗不僅能產生體液免疫,還能誘導細胞免疫。但這種疫苗也存在著生物安全的風險,所選毒株如果不當,則後果相當嚴重。 

1963年,R.J.Manso等證實通過豬骨髓細胞傳代致弱非洲豬瘟弱毒疫苗可以抵禦強毒株攻擊。隨後,此弱毒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田間實驗,結果,免疫後的許多豬出現肺炎、流產、死亡等副作用。葡萄牙的50多萬頭豬中,有1/4的豬出現這種副作用。另有相關實驗室數據稱,在接種某種非瘟弱毒株後,即使沒有接種強毒株,大多數的免疫動物仍會出現慢性感染,且最終死亡率達到10%~50%。

失敗的田間實驗帶來的教訓是慘痛的,之後,再無這樣的弱毒疫苗臨床試驗進行,但這一方向的研究還在繼續。在疫苗種類上,也出現了針對非洲豬瘟的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等多種類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的疫情終於被撲滅。2000年後,非洲豬瘟迎來又一次跨洲際流行,2007年,傳入格魯吉亞、俄羅斯等國。2014年,非瘟進入波蘭、拉脫維亞,2017年,突襲捷克、羅馬尼亞等絕大部分東歐國家,直到去年,疫情來到中國。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孫懷昌認為,最初,由於非洲豬瘟僅局限於非洲當地,所以,有關非瘟病毒以及疫苗的研究,人力物力投入都相對有限。隨著疫情在更大範圍傳播,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出現複發,致使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研究隊伍,但因為非洲豬瘟病毒過於複雜,使得疫苗的研發也並非易事。

疫苗研發成功還有多遠?

2017年,來自拉脫維亞的一頭野豬讓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獸醫衛生監測中心教授、世衛組織非洲豬瘟病毒研究實驗室主任何塞·桑切斯·比斯凱諾的研究團隊看到了希望。

他們從這頭感染非瘟的野豬中分離出一株弱毒株,做成了活疫苗,然後,讓接種疫苗的12頭野豬和攻毒後攜帶ASFV的野豬直接接觸24天。經過檢測,研究團隊發現,其中,11頭野豬對ASFV表現出良好免疫效果,沒有發病反應,野豬存活率為92%。他們把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了今年4月的《獸醫科學前沿》上,稱這將是世界首個針對ASFV基因II型毒株的野豬口服疫苗。基因II型是2007年從格魯吉亞傳入、包括中國、俄羅斯等國在內目前流行的非洲豬瘟類型。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口服該疫苗的野豬接觸後,其他野豬也獲得了免疫力。研究人員稱,下一步,將檢查疫苗在重複給葯或過量使用後的安全性,傳代過程中的遺傳穩定性,在野外的穩定性。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曉虎解釋說,弱毒疫苗的風險就在於,其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強毒株,發生基因重組,出現毒力返強的現象。孫懷昌稱,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在不經遺傳改造的條件下,直接使用非洲豬瘟天然弱毒疫苗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2018年,西班牙的科研人員還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構建出缺失某些特定基因的弱毒苗,證實能抵禦強毒株的感染。世界範圍內,目前,至少有8個國家15個研究機構正致力於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研發。2017年,歐盟發起了針對ASFV疫苗的創新行動。2018年10月,美國農業部發佈通知,授權給碩騰公司使用兩項特定基因缺失弱毒苗的專利。碩騰是世界上最大的醫藥企業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的上市子公司。

近年來,運用同源重組等基因編輯技術敲除特定基因、製成基因缺失苗成為當下業內看好的疫苗研發方向。本質上,基因缺失苗仍屬於弱毒疫苗。

今年1月12日,由中國農科院牽頭的公共安全專項「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撐」項目啟動。據科技部網站介紹,該項目以非洲豬瘟為重點研究對象,研究非洲豬瘟病毒傳染源、主要傳播路徑等流行病學規律及其遺傳特性,創製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果的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缺失活疫苗。

目前,包括位於青島的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下屬的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上海獸醫研究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揚州大學等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都在致力於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早在去年12月,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就成功分離出中國第一個非洲豬瘟病毒毒株,為疫苗研發奠定基礎。

據記者了解,目前,多家科研機構都已分離出適合用作基因缺失苗的候選弱毒株,有實驗室已經在做動物實驗,還有科研機構實驗後的「初步結果還可以」。

在歐盟2017年發佈的非洲豬瘟疫苗研製路線圖的手冊中,列出了8種已有的較有潛質的弱毒株,但手冊中也稱,仍需要大量的實驗來觀察其副作用。

除了基因缺失苗,另一種被看好和正在研究的疫苗類型為重組活載體疫苗,也就是說,將已作為其他疫苗使用的細菌或病毒作為載體,插入非洲豬瘟的免疫保護基因後作為疫苗使用,其優點是安全性較好,但有效性不如基因缺失苗。

一款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英國皮爾布萊特研究所非洲豬瘟研究專家Linda Dixon稱,非洲豬瘟疫苗的研製或需8年。據前述正在從事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人員稱,為了保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動物實驗,之後,要進行臨床試驗,以豬的免疫期而言,臨床試驗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然後,要經過獸葯評審機構的檢驗,才能拿到新獸葯證書,企業再生產一定批次疫苗,檢驗合格之後,才可以大規模生產上市。

但多位業內人士稱,非洲豬瘟對國內生豬市場造成的影響較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國民對於豬肉的依賴性也強,在這樣的背景下,疫苗研發的周期可能會縮短。「如果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還可以的話,國家一定會給開綠色通道的。」上述從事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人員稱。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