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自成陷京有望掌江山 為何短短42天兵敗山倒?

歷史長河

李自成陷京有望掌江山 為何短短42天兵敗山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李自成陷京有望掌江山 為何短短42天兵敗山倒?

2019年06月09日 10:00 最後更新:16:59

始終落草為寇的思維並不能長遠。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創建大順政權,隨即率軍北上,僅用兩個多月便攻入北京,迫使崇禎帝殉國。李自成入京後威望至頂峰,但出乎意料地,僅過了42天他便兵敗如山倒,倉皇逃出北京。為何這樣?均與李自成的作為有關,也只能說他沒有一個長遠的路線。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始終落草為寇的思維並不能長遠。

網上圖片

推翻舊王朝後,新生政權想穩固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優待前朝遺臣,既要籠絡人心,也是防止大動亂的必要手段。然而,李自成反其道而行,以為「助餉」政策,將自己推向前朝遺臣的對立面,為大順政權種下驟興驟亡的誘因。

李自成部隊 (網上圖片)

為保證「助餉」順利,「比餉鎮撫司」主管劉宗敏製作五千具夾棍,對無力助餉者或交錢不足的官員大肆用刑:「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可想受刑人遭受怎樣苦楚。據指,死在夾棍下的官員,富商多達千餘人,甚至還包括末任首輔魏藻德。大順政權最終在京官、富商身上劫掠勒索到白銀七千萬兩,但考慮到劉宗敏,李過等人中飽私囊,下級軍官和士兵所掠隱瞞不報等因素,實際金額肯定要遠遠超過此數。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網上圖片)

「助餉」令大順軍即時有養肥之效,但讓整個明朝降臣集團與其為敵。事實上,李自成能由一介流寇,蛻變為推翻明朝的強大勢力,關鍵在於他能動員底層民眾,他適時對百姓「不當差,不納糧」政策,贏得民心,間接瓦解朝廷軍隊鬥志,為李自成順利進京創造條件。然而,李自成「不當差、不納糧」政策有頒授,但只是口號,根本沒有施行過相應舉措。

另一方面,大順軍團進京後,由以往奪取明軍軍資作為資源,迅速墮落為擾民害民的匪兵,大肆搶劫勒索官員和富戶,也對百姓下手,為害之深甚至超過當年赤眉軍和黃巢的亂軍。作為歷史見證者、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曾引述東村老人如何對大順軍深惡痛絕:「自成入京,大類赤眉、黃巢,蓋盜賊之性,本無霸王之略。」正因為大順軍劫掠民間,使百姓對李自成集團恨之入骨,漸漸產生光復明朝期望。李自成於三月十九日進京,當年四月十四日便有人在大街上張貼私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於本二十日立東宮為帝,改元義興」,可見百姓強烈思舊情緒。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李自成 (網上圖片)

推翻舊王朝後,新生政權想穩固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優待前朝遺臣,既要籠絡人心,也是防止大動亂的必要手段。然而,李自成反其道而行,以為「助餉」政策,將自己推向前朝遺臣的對立面,為大順政權種下驟興驟亡的誘因。

「助餉」本為明末田賦中附加賦銀名目,為籌措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而設,在李自成手上就成為勒索搶劫官紳富商的手段。早在由陝西向北京進軍途中,李自成便推行「助餉」,等到進京後更甚。李自成特設中央衙門「比餉鎮撫司」,按明朝降臣品級及身份,制定「助餉」金額,據文人楊士聰《甲申核真略》記載,規定「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為保證「助餉」順利,「比餉鎮撫司」主管劉宗敏製作五千具夾棍,對無力助餉者或交錢不足的官員大肆用刑:「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可想受刑人遭受怎樣苦楚。據指,死在夾棍下的官員,富商多達千餘人,甚至還包括末任首輔魏藻德。大順政權最終在京官、富商身上劫掠勒索到白銀七千萬兩,但考慮到劉宗敏,李過等人中飽私囊,下級軍官和士兵所掠隱瞞不報等因素,實際金額肯定要遠遠超過此數。

李自成部隊 (網上圖片)

李自成部隊 (網上圖片)

「助餉」令大順軍即時有養肥之效,但讓整個明朝降臣集團與其為敵。事實上,李自成能由一介流寇,蛻變為推翻明朝的強大勢力,關鍵在於他能動員底層民眾,他適時對百姓「不當差,不納糧」政策,贏得民心,間接瓦解朝廷軍隊鬥志,為李自成順利進京創造條件。然而,李自成「不當差、不納糧」政策有頒授,但只是口號,根本沒有施行過相應舉措。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網上圖片)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大順軍團進京後,由以往奪取明軍軍資作為資源,迅速墮落為擾民害民的匪兵,大肆搶劫勒索官員和富戶,也對百姓下手,為害之深甚至超過當年赤眉軍和黃巢的亂軍。作為歷史見證者、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曾引述東村老人如何對大順軍深惡痛絕:「自成入京,大類赤眉、黃巢,蓋盜賊之性,本無霸王之略。」正因為大順軍劫掠民間,使百姓對李自成集團恨之入骨,漸漸產生光復明朝期望。李自成於三月十九日進京,當年四月十四日便有人在大街上張貼私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於本二十日立東宮為帝,改元義興」,可見百姓強烈思舊情緒。

李自成其後兵敗山海關,民眾皆紛紛反抗。在《明季北略》、《泰安縣志》以及《懷陵流寇始終錄》等文獻,都有講到德州、泰安、安丘、河北及山東等,都有明朝遺臣、鄉紳聚眾起兵。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42天,便在清軍和吳三桂軍隊的聯合進攻下一片潰敗,倉皇逃出北京,並重新做了流寇,次年,李自成逃竄至湖北九宮山,被當地民團擊殺,終年40歲,大順政權也覆滅。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