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平民碰見皇帝必須跪迎嗎?

歷史長河

古代平民碰見皇帝必須跪迎嗎?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平民碰見皇帝必須跪迎嗎?

2019年06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7:10

最遲在清代才要,而宋代沒有這規定。

看過不少古裝電視劇,當在大街上遇到皇帝出巡,作為平民都會立刻放下手上在做的事,「撲通」一聲跪伏下來迎接聖駕。無論任何專制帝制的時代,遇到聖上是必須跪拜迎駕似乎是事實,但現實又是不是必要的呢?我們可從傳世畫作以及文獻去了解一下。

更多相片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最遲在清代才要,而宋代沒有這規定。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宮廷畫師繪畫《迎鑾圖》,描繪了一個歷史事年: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紹興和議」簽訂後,宋朝使臣曹勛從金國接回高宗母親韋太后,以及徽宗趙佶的棺槨,韋后之弟平樂郡王韋淵,在淮河南岸奉迎鑾駕。畫面上,除了繪有歸韋太后鑾駕、迎鑾的宋朝官員,還有夾道駐足觀看的宋朝百姓。

《景德四圖·輿駕觀汴漲圖》 (網上圖片)

皇太后的鑾駕,尊貴不亞於皇帝,我們從圖中可看出,圍觀的平民並沒有誠惶誠恐地跪下迎駕,他們的姿勢及神態都相當隨意。顯然,在宋朝畫師的概念,甚至以他們的宮廷認知,平民百姓置身於迎接太后鑾駕南歸時,是可以站立旁觀,不必跪迎。但畢竟《迎鑾圖》當中,皇帝本人沒有在場,「平民碰見皇帝是否必須下跪」似乎又驗證不了。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由宋人畫的《景德四圖》的《輿駕觀汴漲圖》當中,也許有足夠的證據。《輿駕觀汴漲圖》是記錄宋真宗時期,面對汴水暴漲,驚動禦駕,宋真宗要親自巡察汴河。圖中有河工在扛背沙袋、搶修河堤,但就沒有一個人因為皇帝駕到而要跪伏迎接。至少能說明皇帝親臨民間時,以宋朝畫師的認知認為,臣民並不需要跪迎聖駕。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至於另一幅宋畫《望賢迎駕圖軸》,更有助我們重建宋人迎駕的現場。此圖描述唐代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咸陽望賢驛,迎接自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太上皇、皇帝、衛士、平民百姓都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中。我們可看到,當地方上的老百姓見到紅色華蓋下著白袍的老者李隆基與白色華蓋下著紅袍的中年人唐肅宗時,有人激動萬分、跪拜於地,也有人以手拭淚,對皇帝作揖行禮,也有人駐足旁觀。他們沒有一致動作,隊列也不見整齊,顯然官府並沒有規劃、預先去準備操演。

宋真宗元孝皇帝肖像 (網上圖片)

這也反映宋代畫師認知,也可能反映唐代情況,就是地方父老並非必要成整齊的隊列跪迎皇帝,只因沒有這觀念。因此,至少在宋代,百姓見到皇帝可跪拜可作揖,並無一定之規,官府也不會強制庶民遵行嚴格禮數。

《康熙南巡圖》局部 (網上圖片)

然而,按歷代鹵簿儀仗制度,皇帝出行儀式極為隆重嚴肅,但實際上因種種原因,宋朝君主往往簡化儀式,甚至「不成體統」。據《文獻通考》記載,北宋仁宗朝:「車駕行幸......其侍從及百官屬,下至廝役,皆雜行其道中......而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這個皇家儀仗形容得相當簡陋,圍觀皇帝士庶,非但沒有跪伏回避,還跟隨在皇室扈從之後,夾道馳走,喧呼不禁。

《乾隆南巡圖卷》卷六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武林舊事》記錄了皇帝祭祀儀仗、官民迎駕禮儀。首先官府會提前發布通告:「約束居民,不許登高及衩袒觀看」,此外只要在警戒線外面便允許觀看。祭祀當天,諸司百官迎駕,也只是行揖拜禮,且回駕不拜,下雨免禮。並無要求居民跪伏迎駕。至於跪伏恭迎聖駕之習是何時興起,尚難考證,但可以確知最遲在清代,皇帝出巡時臣民跪候、跪迎已是統一的指定動作。我們也能於清代宮廷畫師繪製的《康熙南巡圖》及《乾隆南巡圖》中,都看到跪迎聖駕的畫面。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宮廷畫師繪畫《迎鑾圖》,描繪了一個歷史事年: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紹興和議」簽訂後,宋朝使臣曹勛從金國接回高宗母親韋太后,以及徽宗趙佶的棺槨,韋后之弟平樂郡王韋淵,在淮河南岸奉迎鑾駕。畫面上,除了繪有歸韋太后鑾駕、迎鑾的宋朝官員,還有夾道駐足觀看的宋朝百姓。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迎鑾圖》局部 (網上圖片)

皇太后的鑾駕,尊貴不亞於皇帝,我們從圖中可看出,圍觀的平民並沒有誠惶誠恐地跪下迎駕,他們的姿勢及神態都相當隨意。顯然,在宋朝畫師的概念,甚至以他們的宮廷認知,平民百姓置身於迎接太后鑾駕南歸時,是可以站立旁觀,不必跪迎。但畢竟《迎鑾圖》當中,皇帝本人沒有在場,「平民碰見皇帝是否必須下跪」似乎又驗證不了。

《景德四圖·輿駕觀汴漲圖》 (網上圖片)

《景德四圖·輿駕觀汴漲圖》 (網上圖片)

不過,由宋人畫的《景德四圖》的《輿駕觀汴漲圖》當中,也許有足夠的證據。《輿駕觀汴漲圖》是記錄宋真宗時期,面對汴水暴漲,驚動禦駕,宋真宗要親自巡察汴河。圖中有河工在扛背沙袋、搶修河堤,但就沒有一個人因為皇帝駕到而要跪伏迎接。至少能說明皇帝親臨民間時,以宋朝畫師的認知認為,臣民並不需要跪迎聖駕。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至於另一幅宋畫《望賢迎駕圖軸》,更有助我們重建宋人迎駕的現場。此圖描述唐代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咸陽望賢驛,迎接自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太上皇、皇帝、衛士、平民百姓都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中。我們可看到,當地方上的老百姓見到紅色華蓋下著白袍的老者李隆基與白色華蓋下著紅袍的中年人唐肅宗時,有人激動萬分、跪拜於地,也有人以手拭淚,對皇帝作揖行禮,也有人駐足旁觀。他們沒有一致動作,隊列也不見整齊,顯然官府並沒有規劃、預先去準備操演。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望賢迎駕圖》局部 (網上圖片)

這也反映宋代畫師認知,也可能反映唐代情況,就是地方父老並非必要成整齊的隊列跪迎皇帝,只因沒有這觀念。因此,至少在宋代,百姓見到皇帝可跪拜可作揖,並無一定之規,官府也不會強制庶民遵行嚴格禮數。

除了圖像,文獻對民間遇到聖駕時應該要如何做?據南宋楊仲良編撰《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記載了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八月一次出巡:「上觀稼北郊,宴射於含芳園。都人望見乘輿,抃躍稱萬歲」換言之,開封市民看到皇帝乘輿,只是歡呼雀躍,不需要跪迎。

宋真宗元孝皇帝肖像 (網上圖片)

宋真宗元孝皇帝肖像 (網上圖片)

然而,按歷代鹵簿儀仗制度,皇帝出行儀式極為隆重嚴肅,但實際上因種種原因,宋朝君主往往簡化儀式,甚至「不成體統」。據《文獻通考》記載,北宋仁宗朝:「車駕行幸......其侍從及百官屬,下至廝役,皆雜行其道中......而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這個皇家儀仗形容得相當簡陋,圍觀皇帝士庶,非但沒有跪伏回避,還跟隨在皇室扈從之後,夾道馳走,喧呼不禁。

針對這一情況,參知政事宋庠在康定元年奏請朝廷,參照「前代儀註及鹵簿令」,訂立「乘輿常時出入之儀」,《東京夢華錄》記載,皇帝車駕出行戒備森嚴:「駕將至,則圍子數重,外有一人捧月樣兀子,錦覆於馬上。天武官十餘人,簇擁扶策,喝曰:『看駕頭!』」警衛人員只是向圍觀的路人喝令:「聖駕到了,小心!」,並無要求百姓跪下迎駕。

《康熙南巡圖》局部 (網上圖片)

《康熙南巡圖》局部 (網上圖片)

南宋《武林舊事》記錄了皇帝祭祀儀仗、官民迎駕禮儀。首先官府會提前發布通告:「約束居民,不許登高及衩袒觀看」,此外只要在警戒線外面便允許觀看。祭祀當天,諸司百官迎駕,也只是行揖拜禮,且回駕不拜,下雨免禮。並無要求居民跪伏迎駕。至於跪伏恭迎聖駕之習是何時興起,尚難考證,但可以確知最遲在清代,皇帝出巡時臣民跪候、跪迎已是統一的指定動作。我們也能於清代宮廷畫師繪製的《康熙南巡圖》及《乾隆南巡圖》中,都看到跪迎聖駕的畫面。

《乾隆南巡圖卷》卷六局部 (網上圖片)

《乾隆南巡圖卷》卷六局部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皇子學習血淚史 康熙: 攰到咳血

2015年10月16日 00:30 最後更新:19:39

清代吸取前朝歷史教訓,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與前朝相比,皇子讀書年齡較早、學習時間長、規矩嚴、課程多。滿清入關後,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及「正規」。康熙回述讀書經歷時更說攰到咳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一出生便流著龍的血脈,並非如我們所想那麼「爽歪歪」,要成為皇帝或「有用」皇室成員,自小便要比別人更刻苦,滿清規定皇子虛歲六歲,即是五歲開始讀書,讀書時間一般為清晨五時至下午三時,共計10小時,皇帝會挑選學問、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讀書。

皇子讀書並非電視劇般那麼有趣味 (網上圖片)

皇子讀書並非電視劇般那麼有趣味 (網上圖片)

到了雍正初年,宮中設立專供皇子讀書的「尚書房」,規矩極嚴:讀書要正襟危坐;午飯吃完要立即讀書不能休息,只有元旦、端午、中秋、「萬壽」(皇帝生日)、「自壽」(自己生日)才放假,一共5天。

 

皇子們下午三時放學後吃過晚飯還未得休息,要上多一節「軍事體育課」— 由滿蒙貴族狂操皇子騎射,由朝學到晚,與今時今日小朋友要「禮樂射御書數」周身刀不遑多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皇子的學習內容包括滿、蒙、漢等語文以及《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為了取得良好成果,每個皇子都配有漢人師傅。

 

康熙曾回憶指,五歲開始讀書從不間斷,累得咳血仍得堅持,每日老師指定一段要念120遍,再背誦一段新內容,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

 

康熙 (網上圖片)

康熙 (網上圖片)

 

這種教學方法今天看來相當「地獄」,為何一眾皇帝如此重視對皇子的教育?這是因為滿族入關後,被認為或自認文化落後,希望透過加強對皇子教育,達致長治久安。

 

不過,皇室教學都會按照時代調整,例如康熙喜歡讓皇子實習,有機會辦理政務增長見識,德宗載湉就在翁同龢安排下,有機會讀西學等等。清朝皇帝整體質素被後世稱「中國歷代帝王中最高」,原來背後真的有血有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