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千年音樂重現人間 聽得懂的莫高精神

HotTV

千年音樂重現人間 聽得懂的莫高精神
HotTV

HotTV

千年音樂重現人間 聽得懂的莫高精神

2019年07月04日 21:46 最後更新:07月06日 22:08

敦煌失傳的天籟之音,不屈不撓的莫高精神,重現香港。

沒有兩位前任及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前任左一)及趙聲良(現任右一)的支持, 紀文鳳自言樂團不會如此高速成長。(本網記者攝)

沒有兩位前任及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前任左一)及趙聲良(現任右一)的支持, 紀文鳳自言樂團不會如此高速成長。(本網記者攝)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講的是敦煌音樂,經過越千年的發展,已經塵封在歷史洪流之中,直至去年由一班年青樂手,再把它以中樂器演繹,成功將仙樂重現人間。

更多相片
沒有兩位前任及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前任左一)及趙聲良(現任右一)的支持, 紀文鳳自言樂團不會如此高速成長。(本網記者攝)

敦煌失傳的天籟之音,不屈不撓的莫高精神,重現香港。

紀文鳳透過音樂, 把敦煌的莫高精神與獅子山下精神結合起來。(本網記者攝)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講的是敦煌音樂,經過越千年的發展,已經塵封在歷史洪流之中,直至去年由一班年青樂手,再把它以中樂器演繹,成功將仙樂重現人間。

樂手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天籟敦煌樂團,把千年的敦煌音樂活現眼前。(本網記者攝)

香港有起有落,她說,一些如科技發展等開始落後於人,失去了以前自強不息的精神,敦煌的莫高窟,工作人員可以為一幅小小壁畫,而窮一生精力進行修補,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就正如香港過去的獅子山下精神一樣,無畏無懼,追尋夢想。

古曲譜沒有記載節拍, 趙聲良認為是演繹敦煌樂曲的困難之處。(本網記者攝)

要重演失傳的敦煌音樂並不容易,雖有文字記載,卻沒有錄音留存。獲邀到港出席敦煌絲路迴響的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在接受訪問時指出,古時的樂譜只按樂器的不同要求,記下演奏的位置,沒有節拍的記載,彈奏起來,沒有節拍,有時顯得格格不入。

這位年青團長茹健朗希望, 樂團在教育上發展, 透過音樂連繫敦煌壁畫, 向學生灌輸中樂及敦煌文化。(本網記者攝)

樂團成立之初便有幸在敦煌莫高窟九層樓演出,全賴敦煌研究院前院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的邀請,紀文鳳說,王旭東雖已榮升,但仍心繫敦煌,憂慮經費籌募艱辛,認為向敦煌一元一元的捐款,都是真心為保護文物而作的奉獻。

短短一年時間, 天籟敦煌樂團今次演出的曲目, 已全部由駐團作曲家甘聖希(左)和朱啟揚(右)分別作曲和改編。(本網記者攝)

樂團成立一年,只有25歲負責吹笙的團長茹健朗很高興今次演出的曲目,全部都由駐團的作曲家朱啟揚(朱仔)和甘聖希(阿希)創作和改編,期望樂團日後可以從教育方面,弘揚中樂文化,也希望在絲綢之路國家巡回演出。

紀文鳳希望設立樂團, 可為香港年青的中樂手提供一個發揮的平台。(本網記者攝)

中樂在香港並非主流,香港年青人學的多是西洋音樂,正正是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紀文鳳與四位代表演藝學院中樂小組的學生一同出席芬蘭交流會時,演藝學院的主任跟紀文鳳說,學中樂沒有出路,希望她能協助學生發展,於是她忽發奇想,何不把敦煌壁畫跟音樂結合,為學生謀求出路。

敦煌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盛極一時,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發起人及榮譽團長紀文鳳接受訪問時笑言,香港的繁華盛生一如敦煌的前世今生:「可能仿如我的姓氏,有點『杞』人憂天,我希望香港可以敦煌借鏡,重振獅子山精神。」

紀文鳳透過音樂, 把敦煌的莫高精神與獅子山下精神結合起來。(本網記者攝)

紀文鳳透過音樂, 把敦煌的莫高精神與獅子山下精神結合起來。(本網記者攝)

香港有起有落,她說,一些如科技發展等開始落後於人,失去了以前自強不息的精神,敦煌的莫高窟,工作人員可以為一幅小小壁畫,而窮一生精力進行修補,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就正如香港過去的獅子山下精神一樣,無畏無懼,追尋夢想。

敦煌莫高窟經歷了由北涼至元朝十個朝代,在1,600多年歷史洪流中,留下了492個主要洞窟。當中繪有與音樂有關的壁畫超過240個,而有樂器的則有4,500餘件,除了飛天樂伎、不鼓自鳴樂器等,壁畫上亦有500多組不同大小的樂團,在不同場景中彈琴作樂,敬佛禮讚。

樂手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天籟敦煌樂團,把千年的敦煌音樂活現眼前。(本網記者攝)

樂手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天籟敦煌樂團,把千年的敦煌音樂活現眼前。(本網記者攝)

要重演失傳的敦煌音樂並不容易,雖有文字記載,卻沒有錄音留存。獲邀到港出席敦煌絲路迴響的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在接受訪問時指出,古時的樂譜只按樂器的不同要求,記下演奏的位置,沒有節拍的記載,彈奏起來,沒有節拍,有時顯得格格不入。

已就敦煌文化讚研超過30年,著書超過10多本的趙聲良形容,不同的國家都有學者就敦煌樂譜進行研究,卻難得一群年青人能組成樂團,演繹敦煌音樂,把古代的音樂文化發揚光大,令他非常感動。

古曲譜沒有記載節拍, 趙聲良認為是演繹敦煌樂曲的困難之處。(本網記者攝)

古曲譜沒有記載節拍, 趙聲良認為是演繹敦煌樂曲的困難之處。(本網記者攝)

樂團成立之初便有幸在敦煌莫高窟九層樓演出,全賴敦煌研究院前院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的邀請,紀文鳳說,王旭東雖已榮升,但仍心繫敦煌,憂慮經費籌募艱辛,認為向敦煌一元一元的捐款,都是真心為保護文物而作的奉獻。

今次是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一周年紀念音樂會,共選了10首樂曲,其中最特別是有港人都十分熟悉的《獅子山下》。以敦煌樂曲的風格,重新演繹《獅子山下》一曲,是表揚對國學及敦煌學作出莫大貢獻的饒宗頤教授,透過與「莫高精神」相同的「獅子山精神」,以此樂曲,借古鑑今,透過音樂打入人心。

這位年青團長茹健朗希望, 樂團在教育上發展, 透過音樂連繫敦煌壁畫, 向學生灌輸中樂及敦煌文化。(本網記者攝)

這位年青團長茹健朗希望, 樂團在教育上發展, 透過音樂連繫敦煌壁畫, 向學生灌輸中樂及敦煌文化。(本網記者攝)

樂團成立一年,只有25歲負責吹笙的團長茹健朗很高興今次演出的曲目,全部都由駐團的作曲家朱啟揚(朱仔)和甘聖希(阿希)創作和改編,期望樂團日後可以從教育方面,弘揚中樂文化,也希望在絲綢之路國家巡回演出。

兩位駐團作曲家異口同聲表示,最少未來5-10年會留在此樂團發展,朱仔會到上海和北京深造,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阿希則會留守香港,除了以慣常手法,把壁畫與音樂連繫起來,也會注入樂團對敦煌的責任和承擔,傳承莫高精神及獅子山下精神。

短短一年時間, 天籟敦煌樂團今次演出的曲目, 已全部由駐團作曲家甘聖希(左)和朱啟揚(右)分別作曲和改編。(本網記者攝)

短短一年時間, 天籟敦煌樂團今次演出的曲目, 已全部由駐團作曲家甘聖希(左)和朱啟揚(右)分別作曲和改編。(本網記者攝)

中樂在香港並非主流,香港年青人學的多是西洋音樂,正正是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紀文鳳與四位代表演藝學院中樂小組的學生一同出席芬蘭交流會時,演藝學院的主任跟紀文鳳說,學中樂沒有出路,希望她能協助學生發展,於是她忽發奇想,何不把敦煌壁畫跟音樂結合,為學生謀求出路。

她當時便向四位學生提出,若有興趣可以寫一份建議書給她,想不到有兩位學生很認真地向她提交建議書,香港天籟敦煌樂團便由此誕生,12位成員更有機會到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及當地的大劇院演出。

紀文鳳希望設立樂團, 可為香港年青的中樂手提供一個發揮的平台。(本網記者攝)

紀文鳳希望設立樂團, 可為香港年青的中樂手提供一個發揮的平台。(本網記者攝)

在香港搞音樂並不輕鬆,但樂團已嶄露頭角,更曾被邀參加國家一年一度的春晚演出,不過,紀文鳳謙稱說,要再鞏固樂團的實力,現在仍未是合適的時候。

她表示,樂團目前最困難是籌募經費,單是今次一周年演出已耗資過百萬元,她很希望日後可以有長期的經費,為香港年青的中樂手提供一個發揮的平台。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獨家贊助 沉浸式敦煌藝術文化展覽

2023年10月16日 22:48 最後更新:22:48

中國銀行(香港)私人銀行獨家贊助《第一號文化洞窟(No.1 Cultural Grotto)—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 沉浸式展演空間體驗及敦煌藝術文化展覽。

《第一號文化洞窟—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展覽融合敦煌藝術文化、藝術科技、沉浸式展演藝術裝置及特別展覽形式,同時結合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部大堂之特色天花藻井打造出獨一無二之《第一號文化洞窟》。

《第一號文化洞窟—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展覽融合敦煌藝術文化、藝術科技、沉浸式展演藝術裝置及特別展覽形式,同時結合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部大堂之特色天花藻井打造出獨一無二之《第一號文化洞窟》。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聯乘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及饒學聯匯首創及原創的《第一號文化 洞窟 No.1 Cultural Grotto)—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破天荒融合敦煌藝術 文化、藝術科技、沉浸式展演藝術裝置及特別展覽形式,帶領參觀者進入敦煌文化洞窟,以嶄新視聽兼備之沉浸式展演空間體驗,瞬間感受敦煌壁畫的藝術世界,瞭解敦煌洞窟歷史文化,體會壁畫訴説的故事和意義,領會文化守護者為保護敦煌文化 作出的貢獻。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此次展覽特別安排在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部,即屬一級歷史建築的中國銀行大廈內舉行,整體設計上巧妙融合了中國銀行大廈大堂上的天花古錢幣藻井和傳統敦煌壁畫,讓參觀者在遊歷期間,能夠近距離感受敦煌壁畫的藝術及故事,同時聆聽天籟敦煌樂團的 演奏,欣賞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數碼『饒荷』作品,希望能為參觀者帶來一次沉浸式 的獨特體驗。」

展覽開幕典禮由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中間)、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及榮譽團長紀文鳳(左二)及饒學聯匯饒學研究基金財務代表黃華燊(右二)主持。其他嘉賓包括中銀香港副總裁陳文 (左一)及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經理甘宇文 (右一)。

展覽開幕典禮由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中間)、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及榮譽團長紀文鳳(左二)及饒學聯匯饒學研究基金財務代表黃華燊(右二)主持。其他嘉賓包括中銀香港副總裁陳文 (左一)及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經理甘宇文 (右一)。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及榮譽團長紀文鳳表示:「展覽融合私人銀行大堂天花之中國古錢幣藻井及傳統敦煌藝術文化,以跨媒體的視覺藝術和樂團原創音樂等,串連『天籟、地籟、人籟』三組故事,為參觀者帶來不一樣之敦煌文化洞窟體驗。」

《第一號文化洞窟(No.1 Cultural Grotto)—萬籟有聲:天籟・地籟・人籟》展覽活動於即日至11月10日進行,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 時30分至下午5時,中銀香港私人銀行客戶及受邀請團體及人士可預約參觀。另外,展覽期間,亦將安排音樂會及教育專場活動,邀請特選客戶、特定公益慈善團體及學生參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