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減肥keep fit 真有捷徑!

博客文章

減肥keep fit 真有捷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減肥keep fit 真有捷徑!

2019年06月11日 18:43 最後更新:18:45

我不敢說自己身材特別好,但可以說鍛煉方法是最有效率之一。

除了教學員,我平時很少去健身室,通常在家裡平均每天約5分鐘運動(隔天十分鐘)。

但有些人卻越減越肥,或者怎樣鍛煉都沒效果,這全看你能否對健身懂得通透。

我喜歡研究琢磨各種有效方法(研究出成果後,有時自己未必有足夠時間去全部堅持用上),也留意一些有關的研究。

最近看了一個BBC 的研究(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

我抽幾個重點,撮要和大家談談。

主持人跑步一個鐘,時速約10公里,消耗約900千卡。

但是跑步後,有強烈肚餓的感覺,主持人喝杯咖啡,吃個鬆餅,吃一根香蕉,熱量就差不多全吸收回來,這也是許多人運動也減不下來的原因。

所以要在熱量吸收方面做文章。

一頓豐富的英式早餐,吸入熱量和脂肪已經等於一個正餐,主持人在吃早餐之前和吃完4個鐘頭後,檢驗出血液裡脂肪大幅增高。

但是如果前一天晚飯後,步行90分鐘,就有很不同效果。

同樣的早餐測試,血液脂肪減低三分之一,因為前一晚的運動激發了身體分泌一種蛋白脂肪酶,阻止脂肪進入血液。

嫌90分鐘運動太長,堅持不了的話,可以用3段間歇10分鐘急速走代替,速度約時速六公里左右,大概是在呼吸加快,喘氣狀態(像視頻裡說,能夠說話但不能唱歌的狀態)。

在視頻裡也做了實驗測試,一批人測試走一萬步,一批間歇急行三段10分鐘,過一段時間後,測試兩組的帶氧能力,後者鍛煉的效果更好。

還想要更高效率的鍛煉?

測試者做20秒極速運動,就是拼命以最高速最大力量去騎健身單車,稍息後再做20秒。

用儀器測量肌肉運動前和運動後肌肉原糖含量,發現大幅減低,減低幅度等於45分鐘的健身運動。

沒有健身單車,我們可以選用原地極速高抬腿衝刺(仿效一百米衝刺),高頻率高抬腿跳躍, 盡力跳高,把膝蓋盡量貼近胸部等等。

不是局部肌肉運動,是刺激整個身體進入運動狀態,加大能量消耗,健身做的【波比跳】等也是這原理。

這樣隔天運動,消耗相等於一週在健身房鍛煉兩三個鐘頭!

注意開始前一定要做足夠熱身運動,活動關節拉伸韌帶等等,亦要作身體狀態檢查和掌握。

不過我們看科學研究,發表者還是會想方設法,證明他認為【是】的結論,可能會忽略其他因素,只在他們的空間裡操作,只能作為一個方向,自己再細心思考印證。




Lob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為什麼專家科學家一定要有結論

2023年09月20日 15:38 最後更新:15:42

本來想再寫寫健身經驗,但今天朋友聊起一個問題,提出為什麼科學家幾乎所有的研究,不管是醫療的、進化論的、環保檢測等等,都必須出一個結論,不可以沒有結果,存在懷疑等等嗎?

生活中更有專家中的專家,喜歡引用專家的語言,當成不可懷疑真理。

也是宏觀的意思,例如日本核廢水排海事件,我的朋友群裡面,支持專家的,就是氚含量在安全標準,什麼只有這個有害,其他元素不重要等等,不能容許其他人對專家懷疑,不能懷疑出錯、作假等等,

看歷史,日本企業甚至全世界企業作假也不是做得少,一滴血可以驗全身疾病,藥物可以出來時驚為天藥,過了一段時間變為禁葯,苦了就是該時段服用該藥的人。

必須自己分析,用心得和自己經驗,評估專家是錯的或者是對的。

專家的理論根本沒沒辦法在人體裡面有足夠的驗證,幾百幾千人的臨床,加上刻意粉飾,例如,癌症病人腫瘤縮小,會不會因為生活習慣改好或其他因素,不是因為抗癌藥物?
打了新冠疫苗的死亡率相對低,會不會是因為敢主動打疫苗的,身體狀態比較好?

抗癌葯副作用又怎麼評估,我只知道看我的親戚朋友經驗,就是慘不忍睹,低質量的倒數日子。

放射性有害物質,按照專家說就只有一個元素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誰能夠真正證實其他的放射元素不重要?

中醫那種人體自然理論,你們專家科學家都不懂,還說什麼有害沒害?

長期吃三高藥,說沒有什麼副作用,為什麼開了藥,卻要求我媽不斷的抽血驗肝腎功能?

中藥重點是望聞問切,一人一方。

蓮花清瘟是寒涼藥方,也有不能接受的體格,怎麼在專家口中變成萬能藥,甚至可以預防新冠,許多藥廠更爭相仿製,說做成適合南方人用的新冠預防藥,結果相信的人身體越吃越弱,最慘的是最後也是倒在新冠一波波感染中。

幾千年的中藥還說副作用未明,孕婦忌食。出來一年多兩年的新冠疫苗,卻可以說通過孕媽傳到嬰兒,保護嬰兒?

可能主要原因是專家不用負責任,衰了就躲起來,時間沖淡了,有機會再出來説。
投資專家、股市專家如是,政府官員也是。

朋友阿嫂真實例子,坐骨神經痛手術失誤,醫生觸碰到病人大血管,病人死了,醫生也沒有責任,病人都簽了生死狀,死於不幸是最常用的醫療調查結論。

歸根到底,我真[懷疑]專家的[肯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