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歷史長河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2019年06月15日 10:00

因暴秦後的漢初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在平常人印象中,丞相為百官之首,上輔天子、下治萬民,位高權重且工務繁忙,要好打得才能彰顯稱職。但凡事都有例外,西漢初年丞相曹參當政無所事事,整日酗酒狂歡為樂,毫不將政事放在心上。令人詫異的是,不僅他深受百姓愛戴,還被後世史官稱頌為「千古賢相」,為何這樣?

更多相片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因暴秦後的漢初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AP圖片

據記載,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早年間學習刑名、法律,入仕後便當上了沛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官,相當於後世的典獄長,同時兼有督促各地亭長捕捉盜賊,從職權上來看,曹參還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級。其實,曹參職位雖高於劉邦,但跟主吏掾蕭何一起,都是他的好朋友。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曹參雖文吏出身,但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優異,絲毫不亞於其他名將,在跟隨劉邦西行入關滅秦期間,經常充當前色,攻必克、戰必勝,立下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曹參曾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又輔助韓信消滅魏、趙、齊等國,對於劉邦奪取天下、創建漢朝立下功勳。曹參以這個姿態,在漢朝建立後被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等到劉邦冊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後,曹參奉命出任齊相國,便輔佐劉肥治理封國,時間長達九年。期間,曹參曾參與討伐叛將陳豨、反王英布的戰事。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更讓漢惠帝大跌眼鏡的是,曹參還把大小事務都交給屬官處理,自己在官署中喝酒,天天如是。若有同僚或下屬勸諫,曹參必拉著他們一起喝酒,把對方灌醉,無法開口相勸:「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复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曹參在任相國三年,直到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卒於任上為止。曹參在任時雖然表現消極,沒有任何制度創新,但沒有胡作非為,使民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不小。正因如此,百姓非常愛戴曹參,後世也稱讚他為千古良相,《史記》司馬遷曰:「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成語「蕭規曹隨」也因為這樣而流傳後世,形容繼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規則、做法等等,不作更改。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據記載,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早年間學習刑名、法律,入仕後便當上了沛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官,相當於後世的典獄長,同時兼有督促各地亭長捕捉盜賊,從職權上來看,曹參還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級。其實,曹參職位雖高於劉邦,但跟主吏掾蕭何一起,都是他的好朋友。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群起共抗暴秦,沛縣百姓受鼓舞便殺死縣令,準備擁立蕭何、曹參為首領。據《史記》記載,蕭、曹二人都是文吏,深恐舉事不成被秦朝滅族,便「禍水他引」,竭力推舉劉邦為頭目:「蕭、曹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劉邦不知是計,欣然接受,走上反秦之路。

AP圖片

AP圖片

曹參雖文吏出身,但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優異,絲毫不亞於其他名將,在跟隨劉邦西行入關滅秦期間,經常充當前色,攻必克、戰必勝,立下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曹參曾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又輔助韓信消滅魏、趙、齊等國,對於劉邦奪取天下、創建漢朝立下功勳。曹參以這個姿態,在漢朝建立後被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等到劉邦冊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後,曹參奉命出任齊相國,便輔佐劉肥治理封國,時間長達九年。期間,曹參曾參與討伐叛將陳豨、反王英布的戰事。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國蕭何薨逝,臨終前推薦老友曹參接任,並得到皇帝同意。曹參上台後,不滿蕭何執政時期推崇「無為而治」的年輕惠帝,迫切希望曹參能積極改變。然而,曹參上台後,完全照搬蕭何制定的各種法令,除了貶斥府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官吏,提拔質樸無文的屬員,之外再沒有任何變化。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更讓漢惠帝大跌眼鏡的是,曹參還把大小事務都交給屬官處理,自己在官署中喝酒,天天如是。若有同僚或下屬勸諫,曹參必拉著他們一起喝酒,把對方灌醉,無法開口相勸:「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复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對於曹參的作為,漢惠帝非常失望,不僅派御史大夫、曹參的長子曹窋勸說他,還當面指責他,曹參卻絲毫不以為意,搬出「法貴有常,政尚清淨」大道理來回應惠帝,令皇帝無話可說,只能任由他繼續「胡鬧」。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曹參在任相國三年,直到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卒於任上為止。曹參在任時雖然表現消極,沒有任何制度創新,但沒有胡作非為,使民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不小。正因如此,百姓非常愛戴曹參,後世也稱讚他為千古良相,《史記》司馬遷曰:「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成語「蕭規曹隨」也因為這樣而流傳後世,形容繼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規則、做法等等,不作更改。

曹參死後,他的後代一直承襲侯爵,直至三國時期的曹魏滅亡,世系才斷絕。曹魏帝國的奠基人曹操,以及曹魏五位皇帝,都自稱是曹參的後裔,西晉陳壽《三國志》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可見曹參影響力多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