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歷史長河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漢丞相沿用舊制沒創新 卻為何受百姓愛戴?

2019年06月15日 10:00

因暴秦後的漢初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在平常人印象中,丞相為百官之首,上輔天子、下治萬民,位高權重且工務繁忙,要好打得才能彰顯稱職。但凡事都有例外,西漢初年丞相曹參當政無所事事,整日酗酒狂歡為樂,毫不將政事放在心上。令人詫異的是,不僅他深受百姓愛戴,還被後世史官稱頌為「千古賢相」,為何這樣?

更多相片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因暴秦後的漢初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AP圖片

據記載,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早年間學習刑名、法律,入仕後便當上了沛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官,相當於後世的典獄長,同時兼有督促各地亭長捕捉盜賊,從職權上來看,曹參還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級。其實,曹參職位雖高於劉邦,但跟主吏掾蕭何一起,都是他的好朋友。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曹參雖文吏出身,但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優異,絲毫不亞於其他名將,在跟隨劉邦西行入關滅秦期間,經常充當前色,攻必克、戰必勝,立下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曹參曾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又輔助韓信消滅魏、趙、齊等國,對於劉邦奪取天下、創建漢朝立下功勳。曹參以這個姿態,在漢朝建立後被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等到劉邦冊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後,曹參奉命出任齊相國,便輔佐劉肥治理封國,時間長達九年。期間,曹參曾參與討伐叛將陳豨、反王英布的戰事。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更讓漢惠帝大跌眼鏡的是,曹參還把大小事務都交給屬官處理,自己在官署中喝酒,天天如是。若有同僚或下屬勸諫,曹參必拉著他們一起喝酒,把對方灌醉,無法開口相勸:「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复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曹參在任相國三年,直到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卒於任上為止。曹參在任時雖然表現消極,沒有任何制度創新,但沒有胡作非為,使民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不小。正因如此,百姓非常愛戴曹參,後世也稱讚他為千古良相,《史記》司馬遷曰:「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成語「蕭規曹隨」也因為這樣而流傳後世,形容繼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規則、做法等等,不作更改。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曹參畫像 (網上圖片)

據記載,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早年間學習刑名、法律,入仕後便當上了沛縣獄掾。獄掾是獄曹的屬官,相當於後世的典獄長,同時兼有督促各地亭長捕捉盜賊,從職權上來看,曹參還是時任泗水亭長劉邦的上級。其實,曹參職位雖高於劉邦,但跟主吏掾蕭何一起,都是他的好朋友。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群起共抗暴秦,沛縣百姓受鼓舞便殺死縣令,準備擁立蕭何、曹參為首領。據《史記》記載,蕭、曹二人都是文吏,深恐舉事不成被秦朝滅族,便「禍水他引」,竭力推舉劉邦為頭目:「蕭、曹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劉邦不知是計,欣然接受,走上反秦之路。

AP圖片

AP圖片

曹參雖文吏出身,但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優異,絲毫不亞於其他名將,在跟隨劉邦西行入關滅秦期間,經常充當前色,攻必克、戰必勝,立下赫赫戰功。楚漢戰爭期間,曹參曾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又輔助韓信消滅魏、趙、齊等國,對於劉邦奪取天下、創建漢朝立下功勳。曹參以這個姿態,在漢朝建立後被封為平陽侯,食邑超過萬戶。等到劉邦冊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後,曹參奉命出任齊相國,便輔佐劉肥治理封國,時間長達九年。期間,曹參曾參與討伐叛將陳豨、反王英布的戰事。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國蕭何薨逝,臨終前推薦老友曹參接任,並得到皇帝同意。曹參上台後,不滿蕭何執政時期推崇「無為而治」的年輕惠帝,迫切希望曹參能積極改變。然而,曹參上台後,完全照搬蕭何制定的各種法令,除了貶斥府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官吏,提拔質樸無文的屬員,之外再沒有任何變化。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更讓漢惠帝大跌眼鏡的是,曹參還把大小事務都交給屬官處理,自己在官署中喝酒,天天如是。若有同僚或下屬勸諫,曹參必拉著他們一起喝酒,把對方灌醉,無法開口相勸:「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复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對於曹參的作為,漢惠帝非常失望,不僅派御史大夫、曹參的長子曹窋勸說他,還當面指責他,曹參卻絲毫不以為意,搬出「法貴有常,政尚清淨」大道理來回應惠帝,令皇帝無話可說,只能任由他繼續「胡鬧」。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史記》局部 (網上圖片)

曹參在任相國三年,直到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卒於任上為止。曹參在任時雖然表現消極,沒有任何制度創新,但沒有胡作非為,使民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功績不小。正因如此,百姓非常愛戴曹參,後世也稱讚他為千古良相,《史記》司馬遷曰:「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成語「蕭規曹隨」也因為這樣而流傳後世,形容繼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規則、做法等等,不作更改。

曹參死後,他的後代一直承襲侯爵,直至三國時期的曹魏滅亡,世系才斷絕。曹魏帝國的奠基人曹操,以及曹魏五位皇帝,都自稱是曹參的後裔,西晉陳壽《三國志》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可見曹參影響力多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