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州新一輪規劃詳細解讀:這些地鐵連接佛山東莞

大灣區

廣州新一輪規劃詳細解讀:這些地鐵連接佛山東莞
大灣區

大灣區

廣州新一輪規劃詳細解讀:這些地鐵連接佛山東莞

2019年06月24日 16:39

日前,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彭高峰在羊城學堂開講《老城市 新活力——廣州空間戰略思考與行動》,為市民詳細解讀廣州新一輪規劃時透露,廣州規劃建設17條地鐵與佛山對接融合,5條地鐵與東莞銜接,地鐵18號線還有望南延至中山、珠海。按照規劃,廣州將構建與周邊城市軌道1小時交通圈,實現廣深港澳城市中心區高速直達。

要與周邊城市地鐵銜接

正在徵求意見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下稱《規劃》草案)提出,圍繞廣州與周邊城市融合發展,共建廣州大都市圈。「廣州都市圈到底要怎麼建?核心就在於軌道交通!如果軌道交通不上去的話,談什麼都市圈都沒有意義。」彭高峰表示,廣州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推進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按照規劃,廣州將構建與周邊城市軌道1小時交通圈,實現廣深港澳城市中心區高速直達。「廣州如何實現與深港澳城市中心區點對點直達?這就是我們正在著力推動的高鐵進城。」

彭高峰還表示,推進灣區城市互聯互通另一大重點是加快廣湛、廣河、廣永、廣中珠澳高鐵等對外通道建設。

灣區城市互聯互通除了高鐵之外,彭高峰還著重強調了地鐵的重要性。《規劃》草案也提出,要與佛山、東莞、清遠、中山等周邊城市地鐵銜接。廣州將如何與周邊城市實現地鐵對接呢?

2010年11月3日,廣佛地鐵開通,成為全國首條城際地鐵線。目前,廣州佛山兩地除了廣佛線直接對接外,還有在建的廣州7號線西延段、佛山2號線的兩條線可對接融合。由廣州和佛山兩市共同編寫完成的《廣佛兩市軌道交通銜接規劃》顯示,佛山未來將有10條與廣州實現對接的地鐵線,分別是廣佛線以及2、3、4、5、6、8、9、10、11號線,這些線路進入廣州境內後,將與廣州現有以及未來的2、3、5、7、10、11、12、13、17、18、19、20、22號線對接。7條新線當中,4條計劃2025年前實施:廣州28號線和19號線、佛山11號線和4號線,以及佛山8號線計劃2030年前實施,其餘線路為遠期規劃。

而廣州與東莞簽訂的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到,推進東莞地鐵1號線與廣州地鐵5號線對接,研究論證東莞地鐵1號線與廣州地鐵13號線東延線對接、廣州地鐵22號線東延至東莞等項目的可行性。其中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與廣州地鐵5號線對接的消息曾多次在各種規劃中被提及。

未來廣州與佛山、東莞等城市之間的地鐵銜接通道可能會更多更廣。彭高峰在講座中展示的「大灣區規劃1小時交通圖」顯示,廣州規劃17條地鐵與佛山對接融合,5條地鐵與東莞銜接。

地鐵18號線南延中山、珠海

彭高峰說,廣州總面積是7434平方公里,但廣州作為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一極,廣州的戰略思維、發展思路還要考慮到腹地。「實際上廣州周圍已經形成一個覆蓋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規模約3000萬人的現代化都市區。」

「怎麼樣進一步形成廣州大都市圈呢?大廣州的‘大’如何體現?」彭高峰表示,中心城市的責任、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中心城市為周邊城市提供各種便利,承載的服務能力,這都是廣州要進一步強化的方面。周邊的城市也已經對大廣州提出更高要求了。比如廣州地鐵18號線快線,中山就提出,廣州地鐵能不能接到中山,能不能進一步向南延等等。類似這樣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具體。記者留意到,本次講座中採用的「大灣區規劃1小時交通圖」顯示,地鐵18號線將南延中山、珠海。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