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普力奪社會」執政者的三大錯判

博客文章

「普力奪社會」執政者的三大錯判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普力奪社會」執政者的三大錯判

2019年06月25日 19:51 最後更新:20:18

昨天講到香港政局已經逐步陷入「普力奪」社會的混亂局面。「普力奪」社會的特徵是政治參與度暴漲,但政治體制的發展未能夠適應這個需要,結果便出現連番的混亂。

美國政治學大師亨廷頓描述了不同形態的「普力奪」社會,在傳統的王權社會,「普力奪」政治興起,意味著貴族寡頭或者將軍武將搶奪管治權力,這是寡頭「普力奪」。到近代歐洲開始發展議會政治時,中產階級興起,加入議會與王權對抗,這種社會被稱為「激進普力奪」;當政治參與進一步擴大到廣大群眾的時候,不但政黨與議員會和政府爭權,各式各樣的社會團體蜂擁而起。在現時的互聯網世界,群體可以不經傳統的政黨、教會、工會,自行組織聚合,利益分殊化情況極其嚴重,就是「群眾普力奪」社會。

「普力奪」社會的特徵是政府管治權大幅削弱,反對力量風起雲湧,騎劫政權。香港已經陷「普力奪」社會的初始階段,但執政者對政治的認知度低,會把很複雜的政治問題簡化成個人能力的問題,甚至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今次的《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便反映了執政者的三大錯判。

第一是對香港政治混亂本質的錯判。香港政制有兩重的複雜性,第一重紛亂是政制逐步開放帶來的紛亂;第二重紛亂是香港於1997年回歸,成為特區之後,英國人並沒有管治權過渡予中國,出現了一個權力真空。在兩重紛亂的錯綜影響下,香港政局變得極之難搞。

但今屆政府的執政者在2017年上台後,很簡單地把前任三屆政府的問題,歸結成特首能力的問題,例如認為香港施政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只不過是過去的特首的能力低下,才會出現種種的政治衝突。又例如有人認為上任特首梁振英的問題是先在選舉時得罪了發展商,再在執政時得罪了泛民,得罪的人多,所以便不能連任。當把香港政治問題的本質,曲解成個人問題,就會形成一個很簡單的結論,就是只要有一個「很打得的叻人」上台,就會天下太平。在錯誤的假設下,便忽視了社會正不斷地「普力奪化」的危險徵狀。

第二是錯判了解救問題的藥方。若本屆政府很簡單地把梁振英政府的問題,歸咎於梁與反對派、特別是傳統泛民主派交惡,解救的藥方就是與反對派結盟。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大量批出教育資源去回應教協和民主黨的訴求,在重大問題上例如空置稅,也是回應公民黨郭榮鏗的建議。這些政策表面上換來了反對派在短期內不狙擊特首的效果,形成和諧假象,政府志得意滿,覺得已經成功解決了香港的政治問題。其實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還在暗中惡化。而政府與反對派暗中結盟,又削弱了建制派。

執政者以為只需有人打通電話,建制派就會投票支持政府。在《逃犯條例》修訂推出的初階段,建制派亦提出不少反對意見,只是這些反對聲音,被迅速撲滅。

錯判了解救問題的藥方,沒有加強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之餘,還削弱了施政基礎。

第三是對《逃犯條例》修訂這個政策的錯判,低估了阻力。這個問題已經講得太多,這裡不贅。

三個錯判是環環緊扣的,由於執政者覺得自己「好打得」、很成功,便完全輕視了制度「普力奪化」加速崩壞的危險現實,亦錯誤地與反對派結盟,但當反對派發現政策有問題,會得罪選民,便馬上跳到一個與政府對立面,成為反對的領導力量(這種角色可以隨時轉移,一旦無事,他們又馬上變回政府的盟友),最終令到政府的回饋渠道完全斷絕,不知道政策觸發了公眾的恐懼。

政府若然未能充分認識現今制度「普力奪化」的根源,上述的三大錯判,只會持續下去,政府的管治基礎,只會一步步削弱。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央為香港開出的一劑藥方----創新求變

2024年04月15日 19:53 最後更新:20:02

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頻連線方式致辭,他的發言甚有深意。

夏主任輕輕帶過國安的話題。說實在的,香港已完美完成23條立法,築牢國家安全的防線,馬上就要全副精力,投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中。

中央經常說香港已步入「由治及興」的階段,到底在何處著力,不少人心中無底。亦有人懷念過去的好日子,想以回到過去,特別是以和美西方打好關係的方式,去振興經濟。

但夏主任就為香港開出完全不同的藥方。

他說:「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努力實現香港發展的反覆運算更新、轉型升級。」

夏主任站在高位上,為香港由治及興指明航向,點明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

說直接一點,香港不變,就會玩完。能變,就有全新出路。

夏主任發言中的幾個要點,都是隱藏了針對部份港人對發展前路的誤解。

1.     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

在西方唱衰下,香港也有部份人相信,搞了《港區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玩完。

其實在1990年訂立《基本法》時,香港何曾有西方式的民主自由,這並非香港資本主義一制的特質。

夏主任在發言中界定香港一制的特質是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普通法制度長期不變。香港有自由港地位,簡單低稅制、資金自由流動、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香港是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他認為香港既享有巨大的「一國」之利,又擁有廣闊的「兩制」之便,香港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更加凸顯,香港「引進來」、「走出去」雙向服務平台功能勢必越來越强。

2.     要利用獨特優勢發展創新。

有不少傳統精英認為,香港過去就是做中西方之間的經紀生意,做金融做地產,如今中美交惡,這些生意都好難做了,所以他們老是想回到過去。

夏主任既叫香港鞏固好、發揮好傳統優勢,包括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貨物、資金、人員、資訊等自由流動,是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貨運中心。但香港也要改革創新,必須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順勢而為。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香港要積極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要求,大力引進全球高端創新人才,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數字經濟,建設區域知識産權貿易中心,打造高增值海運服務業,建設智慧港口等,鞏固提升傳統産業優勢,推進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築香港競爭新優勢。

3.     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不少人認為「兩制」是對立的,香港越融入國家,香港越失去自己的特色,越無運行。

這種意見看不到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特色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行不悖。新加坡看到香港背靠祖國這個重大經濟體,羨慕得不得了。

夏主任講到,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融入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腹地,就是融入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就是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的無限商機。融入國家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國際、擁抱世界,是為香港的發展擴容賦能,讓香港優勢更加彰顯。

夏主任這篇講話,可以說為香港作「點穴」治療。一字記之曰變,過去的老日子已一去不返,香港要找到新角色,發展新產業。香港人若不去創新求變,重拾獅子山下的創新拼搏精神,的確會被時代淘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