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令人抑鬱的不合作示威

博客文章

令人抑鬱的不合作示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令人抑鬱的不合作示威

2019年06月26日 19:39 最後更新:22:07

由專上學院學生發起的不合作運動,近幾日在灣仔入境大樓及稅務大樓示威。

週一的示威,令到市民感到非常不便。有女會計師在鏡頭前學生控訴,「你唔使搵食,我要搵食!」結果學生在周二搞「sorry行動」,但繼續逼爆稅務大樓。

有朋友發來訊息,說她見到女會計師控訴的新聞片,情緒尚好,但看到另一條示威者阻礙電梯關門的新聞片,只見電梯門不斷開合,令她的抑鬱症發作,今日要去看醫生安排就醫。我不聽不知,原來持續的示威,對一般市民的情緒也有影響。

她說的那條新聞片,只見一班市民在政府大樓的電梯之內,而示威者在站於電梯門邊,每當電梯門關上,示威者就用手拍電梯門,令到電梯不能關門。電梯內的市民只是很無奈地看著電梯門開開合合,最後電梯內一位市民終於忍不住,走出電梯用身體擋著示威者,讓他不能拍電梯門,一番爭持後,電梯門終於關上,而示威者忽然跌坐地上大叫,「打人、打人!你推跌人想走?玩嘢呀你!」如此無賴的場面,在電視鏡頭下全程紀錄下來。

朋友說最怕見到這種令人窒息的場面。她說上週日到將軍澳訪友,搭電梯上樓的時候,那電梯門不停地又開又關,想來是壞了,朋友說當時情緒病就差點要發作。到後來看到那條阻攔電梯門不斷開合的短片,本來已經不穩的情緒,終於爆煲。

示威者發動所謂不合作運動,要逼使政府全面接受他們所有的訴求,如今正在重覆2014年佔中中段的狀況。當年示威以至擾民的行動持續,令到原來有很多人支持的和平抗議活動,支持人數劇減。79日的佔中運動結束後,民調顯示,有74%的市民反對佔中,只有26%的人支持,就是那些擾民事件的客觀效果。

朋友看完那條令她抑鬱症爆發的短片,痛心地說,「這是我們所認識的香港嗎?為什麼有人可以不斷用違法侵佔其他人自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呢?」

我不是抗議者,沒有條件去回應這些質問。但可以套用我這兩日講過的「普力奪社會」的理論去分析。政府權威下墜,出現一些決策失誤,即使最後政策放棄了,溫和的群眾接受了,但激進的群眾不肯收貨,持續要政府接受他們所有的訴求,示威活動仍然無日無之。

要走出這個困局,需要出現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或者起碼是施政重心的調整。政府當務之急並不是要去找出替罪羔羊,而是政府推出什麼政策,可以切實解決市民正在面對的問題。透過修訂《逃犯條例》把在台灣殺人的陳同佳遣返台灣受審的初心沒有錯,但去到有大量群眾反對的時候,政府就不值得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去解決一件相對小的事情。

即使不太反對政府的市民也會問,政府究竟投放了多少精力,去真正解決市民面對的住屋、就業前景等其他非政治性問題呢?民生問題也不是簡單地派錢和增加政團要求的撥款,就可以解決得到。

不再重蹈過去行錯的路,少搞些政治,盡力解決民生問題,才可以重拾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