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東面水域發現22種新魚種 絕跡十多年瀕危蘇眉再現

社會事

港東面水域發現22種新魚種 絕跡十多年瀕危蘇眉再現
社會事

社會事

港東面水域發現22種新魚種 絕跡十多年瀕危蘇眉再現

2019年06月26日 22:44 最後更新:06月27日 01:13

保育組織建議優先考慮增加東坪洲、果州及火石洲作海洋保護區

香港三面環海,海底蘊涵各式物種。有海洋保育組織自2014年在香港東面海底進行調查,今日公布民間首個香港魚類品種調查,成功記錄近四百個魚類品種,發現有22種本港未有文獻記錄的魚類,包括三種近一年發現的魚類,長崎雀鯛、緣鰭海豬魚及胸斑海豬魚。團隊又發現在港絕跡十多年的瀕危蘇眉魚。組織指研究為科學及學術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協助政府分辨和評估海洋保護區,並建議優先考慮增加東坪洲、果州及火石洲作海洋保護區。

胸斑海豬魚。

胸斑海豬魚。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BLOOM Association香港分會(BLOOM香港),自2014年起進行「114°E香港珊瑚魚調查計劃」,與百多名義工,在香港東邊水域50個潛水地點,如橋咀島、牛尾島等,進行超過2900小時的調查。

5年來團隊記錄了近400個珊瑚魚品種,BLOOM香港海洋保育項目總幹事佘國豪表示,透過對比文獻,確認魚類品種是否在中國和台灣的相同海域出現,同時魚類有「不親人」個性,確認並非「放生」的魚類,確認有二十二種本港未有文獻記錄的魚類。其中今年團隊發現三種新珊瑚魚品種,包括長崎雀鯛、緣鰭海豬魚及胸斑海豬魚。

另外,團隊另發現包括蘇眉、香港紅斑、大海馬等在本港甚為罕見的瀕危魚類品種,根據記錄,上次於香港水域發現蘇眉已是至少10年前。

為使更多市民了解水底世界的面貌及多樣性,BLOOM香港整合調查所得的數據及資料,正式推出全港首個網上珊瑚魚資料庫,並以香港的經度坐標取名為「114˚E香港珊瑚魚調查網站」。該網站記錄了來自至少88個珊瑚魚科,合共接近四百個珊瑚魚品種的詳盡資訊及實照。市民可以顏色搜尋所見魚類,又會教導如何分辨魚類品種,介紹潛點。

往下看更多文章

瀕臨絕種地中海「巨型蛤蜊」 近期數量突然激增

2023年12月12日 13:20 最後更新:12月15日 16:51

受全球暖化影響,已經瀕臨絕種的一種巨型蛤蜊,竟然還能再次見到,而且數量激增。

大江珧蛤 (Pinna nobilis)的外殼直徑可達1.2米,能夠過濾海水,促進其他生物繁衍生息,在地中海、法國、希臘,還有克羅地亞,都有機會見到牠的蹤跡,可是過去因為寄生蟲的攻擊,99%都已經滅絕。

觀看影片

有研究發現、這和海水溫度上升有關,如果海水溫度降到13.5度,寄生蟲病原體、就會失去活性,蛤蜊不再受到攻擊。不過,自2016年開始,大江珧蛤的數量急劇下降,去年估計只剩10隻左右。

沒想到去年冬天,克羅地亞一個濱海小鎮,有人回報,大江珧蛤數量已經增加到80多隻,讓環保人士又驚又喜。今年年初,生物學家設法收集了大約 100 個幼年標本,並將牠們帶到了水族館。

Twitter圖片@KeeperNH

Twitter圖片@KeeperNH

生物學家普雷梅特說:「我們把牠們留在這裡,主要是為了確保能夠在乾淨的環境生長,增強抵抗力,將來有能力返回海洋。」

普雷梅特補充說,現在判斷是什麼原因導致大江珧蛤捲土重來還是言之尚早,但克羅地亞政府正在資助更多研究,協助牠們繁殖。

Twitter圖片@MERCES_eu

Twitter圖片@MERCES_eu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