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令高考16分的孩子變成24分

博客文章

如何令高考16分的孩子變成24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令高考16分的孩子變成24分

2019年07月12日 18:09 最後更新:17:15

高考DSE又放榜,放榜之後媒體上充斥著狀元的訪問。有朋友是一位兩名孩子的家長,看完新聞後很氣憤地對我說,為什麼傳媒訪問狀元,問的都是政治,他想知道狀元讀書的心得,都不得要領。我說:「這個問題我也答不到你,或許這叫泛政治化吧?」

有時,我甚至覺得,狀元講讀書心得,可能也有點離地,因為99%的中學生都沒有想過自己有機會做到狀元。比較貼地的是中五學生如何從校內預估成績16分,能夠在一年之內變成高考成績24分。這些訊息對中五以下的中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比較有用。

現今由於高考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大學的收生水平亦不斷降低,基本上,如果考到22分,已經可以報到比較好的學系。我接觸過幾個真實例子,都是我朋友或者親戚的孩子,他們在一年的時間內開竅,由原本預估的10幾分跳到20幾分,成功入讀心儀的大學學科。

學生知衰開竅後,想努力從後趕上,主要有幾個關鍵。

第一,定好目標,取法乎上。學生首先要選定心儀的大學學科作為目標,而且不能夠把目標分數定得剛剛好,最少要拉高一檔以上。這是我中學老師教我的,她說:「取法乎上,而僅得乎中。」即是說,我們很多時候希望做到上等的成績,但結果只能夠做到中等的成績;當然,如果你目標是中等,最後大多只會得到下等。用現代語言,就是事情要有buffer,預了會撻Q,不能不把目標定高一些。我有朋友L君的孩子想進入科大的工商管理系,該系的平均收生要22分,而他中五校內評核成績是16分,照這個走勢,他一定入不到科大工管系,他只好以目標為本,重整策略,因應該學系要求,由於科大對數學等科目會加分,他便放棄地理等一、兩科雜科,集中力量催谷數學及經濟兩科。結果兩科都拿到五星,拉高了整體分數,最後拿到24分,超過了工管系的入學要求。所以,認清目標,定出實踐方案,相當重要。

第二是雙倍努力。一般中學生都會有一點hea,尤其是男孩子愛打機,一天溫習三、四小時也嫌多,把時間都花在打機上,到中四、中五,可能也是這樣,溫習時間太少。我們每天睡8小時,清醒時間16小時,扣除吃飯休息的時間,每天餘下約12小時。中六是最後的作戰時候,每天溫習4小時和溫習12小時,便有8小時的差別,一個月便相差240小時,一年則相差2920小時,即使計一半都有1460小時,以6科計每科可讀多243小時,這個時間足以令到每科成績最少可以拉高一級,甚至兩級。一名每天溫習4小時的學生,成績有16分,若中五暑假開始每天溫習12小時,捱大半年,每科拉高1分,就可以由16分跳升至22分。在最後一年逼自己專注溫習相當重要,因為辛苦一年總好過以後一世都要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L君的孩子,自小專注力不足,有學習障礙,每天溫習超過兩小時便會感到頭痛。他求助精神科醫生,以藥物舒緩症狀。他在中六那年,每天堅持溫習8至12小時,以倍於平常人的努力去達到這個要求。他最後成功達標,精神比一般的孩子精神更可嘉。

第三是操練,特別是操練以前的試卷。我與專門培訓五星狀元的老師和狀元談過,他們對攞分的心得是這樣:一般而言,一科比較有興趣,又讀得比較好的科目,應該可以拿到4分,勤力一點,可以拿到5分,但如果你想拿到五星(等於以前的A級),就一定要大量操練過往的試卷才能夠達到。因為你不但要懂得那條題目,還要相當熟悉不同的題型,要做到見到某個題型,答案自然在心中跑出來。我問過一名操練了超過30年試卷的尖子,我問尖子操卷有沒有用,尖子說有用,舉了一個例子,尖子就是操練過96年一份生物科試卷,才答得到去年DSE的一條選擇題,結果拿到五星星。五星星是五星前列的10%,非常難,除了對考題超級孰練之外,還要講點緣份,如果沒有操練過幾十年的試卷,無論你有多聰明,都未必去不到這個水平。

如果學生一天能夠多溫習2小時,半年便多出730小時,以操一份試卷需要4小時為例,考6科的話,每科便多操練30年試卷,每科拿高1、2分,入讀大學的機會大增。

結論是要提高分數,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難,關鍵是要先立志,定好目標,計算成績能夠突破的科目,壓抑玩樂時間,抽出更多時間溫習和多操練試卷,就可以在一年之內提升成績,入讀理想大學,達成人生的夢想。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敢於講香港食麵無犯國安法

2024年03月28日 20:30 最後更新:21:02

這裡先講兩個故事。

早前和一個G7大國的領事館官員食飯,其中一位商務參贊最近剛調來香港,他說他的家人問他「香港安不安全,是不是還有人在掟汽油彈示威? 」他感到有點無奈。後來總領事講到這個話題亦說,他的朋友也問他,「現在香港訂立了國安法之後,是否還可以上網? 」G7大國對香港的政治本來並不友善,但這些外交官都笑言,這些比較離譜的想法,恐怕是當地媒體散播的偏見,讓他們的國人根本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一回事。

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早前一個基金會安排了一班美國的中學生來香港交流,他們過去從來未踏足過香港,來香港十多天玩得很開心,他們一個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原來香港可以自由上網」,香港的城市生活亦熱鬧多彩,和他們在美國的時候以為香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美西方國家的人民對香港充滿偏見,固然和他們的政客和傳媒有很大的關係。當地的媒體大量散發反華反香港的言論,例如英國《衛報》3月24日就有評論文章,標題是《謊言、意識形態與鎮壓:中國決定了香港失敗者的命運》,內容列出一大堆對中國的批評,指中國不樂見香港在殖民統治下蓬勃發展….過度鎮壓正加速香港的衰落,外國投資來港枯竭,香港這個城市經濟萎靡不振。《衛報》文章更聲稱,香港23條立法之後,「現在如果麵條與外國有秘密聯繫,食麵條就是一種煽動行為。」

很難想像西方一張大報,竟然可以作出這樣低智的評論,而他們口中香港的23條立法和國安法,對香港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其實香港的國安法律和美英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例如外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囚犯馬俊文,因為違反《港區國安法》的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定罪,判囚5年。英國廣播公司就發表題為《香港23條與國安法:新條例下馬浚文遭拒減刑》的誤導性報道。其實是否批准囚犯假釋,從來都是懲教機關的酌情權,而英國自己有關恐怖主義的法律《2020年恐怖主義罪犯(限制提前釋放)法》,亦收緊恐怖主義案件被定罪被告人獲得假釋的門檻,與香港的23條立法性質相似。英國媒體批評香港的法律和處理嚴重罪行罪犯的假釋准則,其實他們自己有完全一樣的法律。

香港有部分的商界人士,經常跌入對方的邏輯之中,認為香港要改善和七大工業國(G7)的關係,對他們的批評就是少回應為妙,否則就會被指為戰狼,其實這樣正正跌入對方的圈套,變成「有佢講冇你講」。

英國的《衛報》可以低智到指「香港吃麵都可以觸犯國安法」,香港當然應該講「英國飲酒都會觸犯國安法」。其實這是真人實事,在2011年英國22歲青年基南,他飲醉酒後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個名為「沃靈頓暴動」的頁面,叫人去騷亂,雖然他們最後因為酒醉並無出席,暴動並無發生,當他第2天從宿醉中醒來時,馬上移除了該頁面並作出道歉,聲稱他只是開了一個玩笑,但最後仍判監4年。

在西方世界政客和媒體亂講之下,香港變成了一個黑暗地獄,香港人和特別是香港商界人士,要將香港的真相向外傳播,要多邀請外國朋友到香港實地體驗,就會知道香港除了極少數暴恐分子之外,絕大多數人生活如常,特別在國安法例訂立了之後,免除了像2019年那類暴動的威脅,令到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加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試想2019年香港汽油彈橫飛的時候,有幾多外國人夠膽來香港旅遊或做生意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