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6座千萬人口城市 誰的「含金量」更大?(圖)

兩岸

16座千萬人口城市 誰的「含金量」更大?(圖)
兩岸

兩岸

16座千萬人口城市 誰的「含金量」更大?(圖)

2019年07月17日 16:13

對於中國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萬人口”都是一個亟待突破的目標。

近日,「杭州人口突破1000萬」的消息不脛而走,不過很快就被當地媒體以“非官方發佈”為由否定。

這一數字來源,是杭州市統計局發佈的5月月報。其中顯示,杭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達到1006萬人。

醫保參保人數與常住人口雖然不能完全劃等號,但在全國醫保參與率達95%以上背景下,兩者顯然有明顯相關性。

儘管「官宣」落空,但綜合來看:去年底杭州常住人口已達980.6萬人,凈增長33.8萬人;加上今年4月又降低人才落戶“門檻”,大專及以上學歷繳納一個月社保即可落戶。可以說,今年杭州常住人口正式破千萬已幾無懸念。

如此算來,加上杭州,全國「千萬人口俱樂部」已擴容至16城。人的未來就是城市的未來。今天,城叔特意選取人口、就業、消費及房價四個維度,希望探究這些千萬人口大市的“含金量”。

人口規模

人口規模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城叔梳理髮現,16座千萬人口城市中,除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外,還包括重慶、成都、天津、武漢、蘇州、鄭州、西安及杭州等新一線城市,石家莊、哈爾濱等省會城市,以及南陽、臨沂這樣的人口大市。

其中,重慶是全國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達3101.79萬人。不過,重慶城鎮人口佔比較低,僅為65.5%。

臨沂和南陽分別為山東、河南兩個上億級人口大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不過,兩座城市GDP均僅為三四千億元,城鎮化率分別為57.4%、46.23%,低於全國59.58%的平均水平,排名倒數。

此外,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天津及武漢城鎮人口佔比都已超80%,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人口流向變化也會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從這一指標來看,除北京、哈爾濱和南陽外,另外13座城市人口都處於凈增長狀態。

其中,2018年深圳、廣州人口增量雙雙突破40萬人,顯示出珠三角「雙子星」的強勁吸引力。

人口流動背後的驅動因素,一看經濟,也就是收入等因素;二看政策,北京、上海希望破解「大城市病」,西安、鄭州則通過大規模“搶人”,攜手邁入「千萬人口俱樂部」。

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38.7萬人,創近十年新高,戶籍人口一年增量更是相當於過去十年總和。這背後,西安兩年內7次升級戶籍政策,落戶政策寬鬆程度居全國前列。

鄭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長25.5萬人,常住人口總量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值得注意的是,過去8年間,鄭州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超過15萬人,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再來看人口減少最多的北京。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2154.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6.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764.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35.5%,比上年減少29.7萬人。

實際上,前幾年,上海也曾遭遇常住人口負增長。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金營認為,北京、上海常住人口下降,主要是人口疏解的結果,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好了,再加上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常住人口可能還會增長。

就業機會

近日,人社部等五部委發文, 要求省會及以下城市放開高校畢業生、職校畢業生落戶限制。這意味著,大城市對人口虹吸效應還會進一步加強。而要真正讓人才留下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城市的經濟活力。

近日,智聯招聘發佈的《 2019年夏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仍然備受求職者青睞,就業競爭最為激烈。

其中,北京競爭指數(備註:競爭指數=收到的簡歷投遞量/發佈的職位數量,體現了各大城市求職競爭激烈程度)排名第一位,為130.5,同比提高40.2。全國37個主要城市競爭指數則為45.1,意味著每45.1人競爭一個崗位。

整體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及成都發佈職位數及競爭指數均高於平均水平,屬於熱門城市。廣州、鄭州、西安、杭州、武漢等地人才需求量較大,且競爭較為緩和,求職環境相對寬鬆。哈爾濱則屬於發佈職位數較少,但求職者相對較多、人才供給過剩的地區。

而麥可思研究院此前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下稱「就業報告」)也顯示,北京、上海及深圳等一線城市外來人才佔比較大,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也較高。

不過,隨著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崛起,且紛紛放開落戶門檻,大學生就業意願逐漸走強。

根據上述就業報告,近年來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2018屆的26%,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則從2014屆的25%下降到2018屆的21%。

產業是城市的根基,新興產業則為城市的未來帶來保障。在新一輪產業分工中,成都、武漢等城市已在高端服務業、新興製造業等方面奠定有力根基——對高端人才需求更大,城市前景也更為明朗。而西安、鄭州等城市傳統產業「更重」,還需加緊補課。

一個明顯動向是,最近兩年,招商引資一直是西安「頭號工程」,這兩年招商引資數額比前幾屆領導在任時的招商總額加起來還多。

消費潛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人口聚集引發的人口結構變化,也會帶來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

從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16座城市中,上海、北京、廣州佔據前三甲,分別為12668.69億元、11747.68億元、9256.19億元。新一線城市中,重慶、武漢、成都同樣表現不俗,分別位居第四、五、六位。深圳雖然是一線城市,社消零總額卻跌出前五,以6168.87億元排在第七位。

一種解釋是,一座城市的本地消費能力,對帶動當地消費是一個重要支撐,但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吸引力也十分關鍵。比如,香港是公認的國際消費中心,深圳緊鄰香港,當地很多人會選擇到香港購物,也因此導致相當一部分消費外流。

此外,深圳作為非省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吸引力顯然不如武漢、成都這種單核省會城市。眼下,隨著以省會城市為樞紐的城際鐵路網路不斷加密,消費能力還將進一步呈現往強省會集聚的趨勢。

從城鎮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看,新一線城市中杭州表現突出,兩項指標在16座城市中均排名第四,分別為61172元、41615元。

事實上,從杭州「雙11」戰績也能管窺其消費實力。《中國城市消費升級報告2018——「雙11」十年大數據透視》顯示,2017年 「雙11」,杭州人花了57.8億元,在全國“剁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列上海、北京之後。而在人均消費排名上,杭州更是超過北京,僅次於上海,位列第二。

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1%,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此後,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相繼「入局」。

消費能力是一個城市經濟活力的縮影,未來也將改變新一輪城市競爭格局。

房價高低

對於千萬人口城市而言,房價高低是個揮之不去的話題,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易居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除南陽和臨沂外,深圳以34.2的房價收入比,成為千萬人口城市中房價最貴的城市。(備註:房價收入比,指家庭住房總價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比值。衡量的是普通居民家庭購房難度——不吃不喝要多少年才能夠買得起一套房。)

對深圳而言,高房價也在造成新問題:人才流入與人才流失現象並存。

《深圳改革創新叢書》顯示,2011年以來,深圳人才購房數量呈先增後降趨勢,整體反映人才購房比重較低。調查還顯示,有75%的科技人才出於房價考慮離開深圳。

此外,2017年深圳市社科院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做的一項調查問卷表明,在受訪的2000名高層次人才中,僅46.32%的人才在深圳購房,53.68%的人才未在深圳購房,表明人才購房比例相對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新一線城市房價水平相對較低,但隨著人口規模擴大,也推動房價快速上漲。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西安新房價格再次領漲全國,且已連續7個月領漲。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西安市場這兩年房價上漲力度的確較大。其原因在於西安在人才導入等方面政策力度較大,而人才引入加大了市場購房需求。此外,西安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快,尤其是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相關樓盤價格上漲明顯。」

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吐槽」,高房價會導致中國企業競爭力下降。在他看來,“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路、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對城市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