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非洲多處的近代考古發掘宋錢 反映宋代世界經濟實力

歷史長河

非洲多處的近代考古發掘宋錢 反映宋代世界經濟實力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非洲多處的近代考古發掘宋錢 反映宋代世界經濟實力

2019年08月04日 10:00 最後更新:14:56

從近代考古發現宋代貨幣能被世人廣泛接受,實力非凡。

在20世紀西方人繼續多處探險之旅,於中原一帶甚至海外發現與中國考古領域有關的發現,都震驚著世界。公元1898年,德國考古學家在非洲索馬里的摩加迪沙挖掘出一些古銅錢,從錢幣的文字看,顯然來自中國宋朝。

更多相片
北宋錢 (網上圖片)

從近代考古發現宋代貨幣能被世人廣泛接受,實力非凡。

北宋錢與南宋錢 (網上圖片)

實際上,早在1888年,英國人已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發現宋代銅錢。到了之後的1916年及1945年,考古於非洲東岸的島嶼發掘出宋錢及大批古錢幣。在現存176枚錢幣中,屬於北宋的有108枚,南宋的有56枚;坦桑尼亞的基爾瓦港與肯尼亞境內哥迪遺址,也先後發現「熙寧通寶」、「政和通寶」及「慶元通寶」等宋朝銅錢。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見當代大型船隻造型 (網上圖片)

宋朝和非洲相距甚遠,為何大宋銅錢會流通到非洲,而且幾乎到處都有?因為這說明當時宋朝和非洲肯定有貿易往來,而宋朝貨幣在非洲很流行嗎?真實是否如此?

《敝帚稿略》局部 (網上圖片)

回到發現銅錢,不僅非洲有,還有其它城市。換句話說在宋代,不僅遼、金、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流通宋朝銅錢,還通過海路輸送到今天的日本、朝鮮、東南亞與西亞,被作為通行貨幣使用,需求量很大,部分國家專門把宋錢當成寶貝。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很多外國「得中國錢,分庫貯藏,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與之相仿,遼金也以宋錢為寶。」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百濟(高麗)、波斯以及西域嚈噠國貢使 (網上圖片)

據《宋史》引述時人說:「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宋錢的地位,有點類似於今日美元,是通行國際的「硬通貨」。宋錢在海外的購買力非常強勁,據宋人包恢撰有《敝帚稿略》載:「每是一貫之數,可以易蕃貨百貫之物,百貫之數,可以易蕃貨千貫之物,以是為常也。」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狼牙脩(馬來亞、泰國)、倭國(日本)以及龜茲 (今新疆) 貢使 (網上圖片)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狼牙脩(馬來亞、泰國)、倭國(日本)以及龜茲 (今新疆) 貢使 (網上圖片)

北宋閻立本版本《職貢圖》局部 (網上圖片)

據了解,宋朝銅錢在海外諸國的用途也不一樣。高麗、日本以及中國南方的交趾,受中國政經制度和文化影響,與宋一樣都以將宋錢作本位貨幣;至於受阿拉伯、印度經濟文化影響較大的東南亞及印度南部沿海及阿拉伯地區,以金銀為本位幣制,即使宋錢大量湧入,但主要為輔幣。就以高麗為例,在11至12世紀國力大增,經濟快速發展,對貨幣需求量巨大,但他們本身鑄幣技術很差,比不上質量精優、信譽穩定的宋錢。宋錢通過各種途徑流向高麗,在那裡充當主幣與高麗錢並行。而日本即使早在八世紀初就有鑄錢,但沒有統一標準,不同鑄幣大小輕重不一,技術粗糙,因幣制紊亂令信用低下。質量好的宋錢流入後,就成為日本流通交易媒介。

所以,宋朝積弱是概括的說法,在經濟上宋代一點也不弱,宋錢成為800年前的世界貨幣,可見其繁華實力。

北宋錢 (網上圖片)

北宋錢 (網上圖片)

實際上,早在1888年,英國人已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發現宋代銅錢。到了之後的1916年及1945年,考古於非洲東岸的島嶼發掘出宋錢及大批古錢幣。在現存176枚錢幣中,屬於北宋的有108枚,南宋的有56枚;坦桑尼亞的基爾瓦港與肯尼亞境內哥迪遺址,也先後發現「熙寧通寶」、「政和通寶」及「慶元通寶」等宋朝銅錢。

北宋錢與南宋錢 (網上圖片)

北宋錢與南宋錢 (網上圖片)

宋朝和非洲相距甚遠,為何大宋銅錢會流通到非洲,而且幾乎到處都有?因為這說明當時宋朝和非洲肯定有貿易往來,而宋朝貨幣在非洲很流行嗎?真實是否如此?

從文獻記載來看,宋朝人對非洲並不陌生。也可以肯定的是宋朝海外貿易發達。南宋有官員趙汝適,透過訪問來中國的商人後寫下《諸蕃志》,專門介紹外國風情。當中介紹幾個非洲國家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還記錄一條從泉州到埃及航線。據載,宋人筆下的「弼琶羅」即今之索馬里,「層拔國」即今之桑吉巴,「木蘭皮」即今之摩洛哥。「層拔國」還數度派遣使團入貢宋朝。據了解,當時海商至少掌握4條中國到非洲航線。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見當代大型船隻造型 (網上圖片)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見當代大型船隻造型 (網上圖片)

回到發現銅錢,不僅非洲有,還有其它城市。換句話說在宋代,不僅遼、金、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流通宋朝銅錢,還通過海路輸送到今天的日本、朝鮮、東南亞與西亞,被作為通行貨幣使用,需求量很大,部分國家專門把宋錢當成寶貝。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很多外國「得中國錢,分庫貯藏,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與之相仿,遼金也以宋錢為寶。」

連串與宋幣有關的考古工程也引證了這一點。1827年,南洋新加坡掘得古錢幣多數為宋錢;1860年,爪哇島挖出中國銅錢30枚,過半為宋錢;1911年,斯里蘭卡也出土12枚宋錢;波斯灣、印度、越南、日本、朝鮮半島,以及中國境內的遼、西夏、金轄區均有宋錢出土。可能從泉州出發開往東南亞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也發現總數逾萬枚的銅錢。

《敝帚稿略》局部 (網上圖片)

《敝帚稿略》局部 (網上圖片)

據《宋史》引述時人說:「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宋錢的地位,有點類似於今日美元,是通行國際的「硬通貨」。宋錢在海外的購買力非常強勁,據宋人包恢撰有《敝帚稿略》載:「每是一貫之數,可以易蕃貨百貫之物,百貫之數,可以易蕃貨千貫之物,以是為常也。」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百濟(高麗)、波斯以及西域嚈噠國貢使 (網上圖片)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百濟(高麗)、波斯以及西域嚈噠國貢使 (網上圖片)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狼牙脩(馬來亞、泰國)、倭國(日本)以及龜茲 (今新疆) 貢使 (網上圖片)

宋人摹本《職貢圖》殘卷中的狼牙脩(馬來亞、泰國)、倭國(日本)以及龜茲 (今新疆) 貢使 (網上圖片)

據了解,宋朝銅錢在海外諸國的用途也不一樣。高麗、日本以及中國南方的交趾,受中國政經制度和文化影響,與宋一樣都以將宋錢作本位貨幣;至於受阿拉伯、印度經濟文化影響較大的東南亞及印度南部沿海及阿拉伯地區,以金銀為本位幣制,即使宋錢大量湧入,但主要為輔幣。就以高麗為例,在11至12世紀國力大增,經濟快速發展,對貨幣需求量巨大,但他們本身鑄幣技術很差,比不上質量精優、信譽穩定的宋錢。宋錢通過各種途徑流向高麗,在那裡充當主幣與高麗錢並行。而日本即使早在八世紀初就有鑄錢,但沒有統一標準,不同鑄幣大小輕重不一,技術粗糙,因幣制紊亂令信用低下。質量好的宋錢流入後,就成為日本流通交易媒介。

北宋閻立本版本《職貢圖》局部 (網上圖片)

北宋閻立本版本《職貢圖》局部 (網上圖片)

所以,宋朝積弱是概括的說法,在經濟上宋代一點也不弱,宋錢成為800年前的世界貨幣,可見其繁華實力。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