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末最後良將在外卻不敵宮中奸臣 稻草終壓垮駱駝

歷史長河

明末最後良將在外卻不敵宮中奸臣 稻草終壓垮駱駝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末最後良將在外卻不敵宮中奸臣 稻草終壓垮駱駝

2019年08月26日 10:00 最後更新:12:59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縱觀華夏甚至中西歷史,發現一個優秀將領,往往決定一場戰局勝敗。例如項羽滅亡暴秦、韓信暗渡陳倉、孫策平定江北,以及清末抗法英雄馮子材等。今天要說的這個知名度也許不高,卻是明朝最後頂樑支柱,他的生死關乎明朝存亡-孫傳庭。《明史》載:「傳庭死,而明亡矣」。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網上圖片

孫傳庭是明朝著名將領,不僅能文,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年僅二十四歲的他高中進士,一開始做的是永城知縣。到了天啟初年他入京任職吏部驗封主事,後來又升為稽勳郎中,但是當時朝廷宦官當道,政治腐敗,忠臣受到排擠迫害,孫傳庭為官兩年,因對朝廷現狀感到失望,再加上他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家。

影視中的崇禎 (網上圖片)

然而,這只是孫傳庭軍事生涯開始,此後他更將作戰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馬進忠等部再次叛亂洛南、藍田等地,孫傳庭率軍平定。翌年孫傳庭利用戰術,兵分五路,將過天星、混天星的起義軍擊殺,後來又設下埋伏,幾乎讓闖王李自成部隊全軍覆沒。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其後,楊嗣昌慫恿崇禎將孫傳庭調離陝北,讓他總督山東、河南等地的軍務。孫傳庭借病推辭後被誣告下獄。此事對農民起義軍而言是莫大好事,沒有孫傳庭就沒有忌憚,甚至連差點全軍覆沒的李自成,都重新壯大。對明朝而言這非有利之事,自從楊嗣昌統兵後,完全不是起義軍的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

崇禎帝見狀,將孫傳庭放了來讓其抗敵。但是,此時明朝已窮途末路,軍隊物資跟不上,將士打仗卻沒有糧食。後來,在孫傳庭帶領下,明軍先後展開郟縣戰役和松錦大戰,這兩場決定明朝生死的大戰,雖則有孫傳庭優秀指導,但他終究是人不是神,糧草問題都解決不了,另外,皇帝還不能對他保持充分信任。他只能慢慢拖延時間,積累戰略資源。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孫傳庭是明朝著名將領,不僅能文,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年僅二十四歲的他高中進士,一開始做的是永城知縣。到了天啟初年他入京任職吏部驗封主事,後來又升為稽勳郎中,但是當時朝廷宦官當道,政治腐敗,忠臣受到排擠迫害,孫傳庭為官兩年,因對朝廷現狀感到失望,再加上他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家。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孫傳庭再次出山,出任驗封郎中,後越級升為順天府府丞。明朝末年,政治動亂,李自成起兵造反。崇禎九年,孫傳庭主動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此時洪承疇正與李自成於陝北鏖戰,民軍首領高迎祥則自湖廣復出,想要經漢中拿下西安。孫傳庭奉命前去鎮守,抵禦高迎祥,並識破了高迎祥聲東擊西的計策,孫傳庭結果生擒高迎祥,押回京城處決,徹底粉碎了其勢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然而,這只是孫傳庭軍事生涯開始,此後他更將作戰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馬進忠等部再次叛亂洛南、藍田等地,孫傳庭率軍平定。翌年孫傳庭利用戰術,兵分五路,將過天星、混天星的起義軍擊殺,後來又設下埋伏,幾乎讓闖王李自成部隊全軍覆沒。

孫傳庭雖有顯赫戰功,但將在外,卻也抵不住「冷氣軍師」奸臣在皇帝耳邊挑撥。就在他大敗李自成的第二年,多爾袞等人率領清軍入關,崇禎召各路大軍勤王。這時,朝中楊嗣昌與孫傳庭發生矛盾,不但挑撥了皇帝與他的關係,並阻止他見皇帝,還打算把陝西軍留下。《明史》載,心繫國家安危孫傳庭立即反對,大呼:「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

影視中的崇禎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崇禎 (網上圖片)

其後,楊嗣昌慫恿崇禎將孫傳庭調離陝北,讓他總督山東、河南等地的軍務。孫傳庭借病推辭後被誣告下獄。此事對農民起義軍而言是莫大好事,沒有孫傳庭就沒有忌憚,甚至連差點全軍覆沒的李自成,都重新壯大。對明朝而言這非有利之事,自從楊嗣昌統兵後,完全不是起義軍的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傳庭 (網上圖片)

崇禎帝見狀,將孫傳庭放了來讓其抗敵。但是,此時明朝已窮途末路,軍隊物資跟不上,將士打仗卻沒有糧食。後來,在孫傳庭帶領下,明軍先後展開郟縣戰役和松錦大戰,這兩場決定明朝生死的大戰,雖則有孫傳庭優秀指導,但他終究是人不是神,糧草問題都解決不了,另外,皇帝還不能對他保持充分信任。他只能慢慢拖延時間,積累戰略資源。

到了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崇禎帝再次聽信奸臣,逼迫孫傳庭速速出兵,無力反抗的孫傳庭只能聽從君令。正是因為這一戰,他徹底大敗並戰死沙場。至此明朝最後一根頂樑支柱也倒下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樂官夔「一夔已足」 差點被誤會成一足怪獸

2024年03月29日 20:00 最後更新:10:40

「一夔已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戰國呂不韋所寫的《呂氏春秋》,在《察傳》中有提及:「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日夔一足,非一足也。』」

傳說在黃帝時代,東海山上出現了一隻全身泛青色的怪獸。雖牠形狀似牛,卻頭上無角。哪怕只有一條腿,仍健步如飛。聽說在遠處看過牠的人都不敢直視牠,只因牠眼睛迸發的光芒堪比日月星辰,鼻子一搧一搧的,時不時發出比打雷還響的吼聲,實在滲人得很。這樣的生物人們都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稱之為「夔」。

夔。(網上圖片)

夔。(網上圖片)

幸好,這隻怪獸最終被一名勇士給收復了,當勇士把牠獻到黃帝眼前時,黃帝眼都不眨的就派人殺掉這頭猛獸。為了彰顯斬殺這頭異獸的榮光,黃帝把怪獸的皮給剝了下來,並用它制成了一面大鼓。這面鼓可神奇了,只要輕輕一敲,聲音就可以傳到五百里以外的地方。

到了堯時,夔獸的故事已經被眾人所遺忘。不過恰巧的是,此時民間出現了一位很有名氣的樂師,而他的名字也叫作「夔」。這名名叫「夔」的樂師可不是怪獸,相反是一個音樂天才。他精通音律,擅長擊罄。據說只要樂師夔一擊罄,就連遠在森林的野獸們都會趕到他的身邊,隨著音樂節奏而跳舞。

罄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頭制成的打擊樂器。(網上圖片)

罄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頭制成的打擊樂器。(網上圖片)

由於舜十分認同音樂能教化萬民、體現天地精神的作用,所以他繼位後就著手選拔樂官。他派重黎到民間去尋找合適的人來擔當如此重任,而重黎推薦的人正是夔。夔成為樂官後也不負眾望,他到處正音協律、傳播音樂,可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後來重黎擔心夔工作過為繁重,便建議舜再找幾位樂師協助夔的任務。可是舜聽後只顧搖頭拒絕道:「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的人才,一個就足夠了!」果然不出舜所料,夔盡職盡責,成功透過音樂把中原的文化傳播到了四方各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儘管夔功績累累,但後人對他的認識仍不多,甚至不少人把他跟黃帝時代的夔獸混為一談。因為舜曾經說過「夔者一而足」,所以很多人就訛傳這位樂官只有一條腿,嚇得魯哀公得知後連忙向孔子請教。「我聽說樂官夔只有一條腿,是這樣的嗎?」孔子聽後不由得笑了笑,擺擺手道:「不是這樣的。一條腿的是黃帝時期所捕捉到的怪夔,但我們樂官夔可是人啊!怎麼會只有一條腿呢?」見孔子堅決地否定,魯哀公便追問道:「那『夔者一而足』這句話到底是甚麼意思呀?」孔子不徐不疾地解釋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通音律的夔有一個就夠了,並不是說他只長了一條腿。」後來人們避免誤會,都把「夔一足」的說法改成「夔已足」。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一夔已足」這個成語,形容只要是專門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