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博客文章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2019年08月21日 18:13

昨天講到「香港獨特論」站不住腳,在香港和深圳未來的雙城競爭中,恐怕香港會黯然失色。我這些說法,惹來一些精英朋友的異議。有人認為香港無需與深圳比較GDP,香港也不需要與內地融合,香港可以走國際化,自然會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不少香港精英都有這種想法,他們就是覺得香港很獨特、很國際化、不可取代。但香港未來的發展,是否可以在國際城市之路上更上層樓,我亦深感懷疑,主要是覺得香港正逐漸流失一些向前發展的重要特質。從制度而言,香港逐漸缺乏開放性;從人的特質而言,香港人亦不具備饑渴感。缺乏這些特質,香港無論想用任命形式去發展經濟,都會面對重大局限。

先講開放性,香港過去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把香港創建成一個自由港,深具開放性。1949年中國解放,香港之後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大多數人口都是外來的移民城市,其開放包容的特色不容置疑。就這樣,香港從50萬人口起步,成長到一個740萬人口的國際城市。

如果硬要把香港與深圳作出比對,深圳也深具一個開放性城市的特質,深圳原本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小農村。鄧小平在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成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深圳便藉著特區政策拔地而起,急促發展起來。深圳現時1300萬的常住人口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移民。

現今流行一個說法,21世紀的最重要資產是人才,人才的質量,絕對左右著一個城市的興衰。今天,深圳吸引人才的能力,穩居中國第一。2018年,全中國的人口流入地區當中,最大的贏家是廣東省,增加了177萬人,當中以深圳為最,人口增加了49.8萬人,更重要的是,深圳吸納的人口,都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技術人才。

反觀香港,對外來人口抱抗拒態度,對內地人流入香港固然很厭惡,對外國人來香港工作,態度也只是中性,不很歡迎,亦無主動吸引人才的政策。香港人逐漸產生出一種圍城心態,覺得自己很好,不想其他人到來搶飯碗,當一個城市沒有開放性,還如何進一步國際化呢?即使以國際化發展空間而言,我還是看好深圳多於香港,因為深圳的進步空間還很大。

至於人的特質,內地的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有差距,農村較落後。中國每年產生的大學生達到800萬,而當中有很多大學生來自較為貧困農村,他們的特質就是饑渴,他們的夢想就是進入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便可以在人生階梯上大幅爬升,徹底改善生活,成為家鄕光宗耀祖的尖兵。反觀香港,年青人都在溫室長大,成長環境富裕,父母們努力工作,但對子女的口頭禪往往是:「咁辛苦?不如唔好做啦!」年青人的戰鬥力便大大減弱。

我看李光耀的回憶錄,書中講新加坡獨立之後,他如何為新加坡打拼,在國際間爭一席位,可以說是用「不擇手段」來形容,什麼生意都去搶,對新加坡有利就瞓身去做,絕不挑食。若用新加坡的思維放諸香港身上,絕對不會放鬆對內地的生意,搶內地的生意、搶內地的人才之餘,同時也不會放過國際的生意和人才。若香港決定不想與內地融合,不做或者少做內地生意,只著眼於與外國人做生意,這是很天真的想法。因為在外國人的眼中,香港只是中國南部的其中一個開放的城市而已,他們來香港做生意,只是把香港視作進入中國的跳板,認為香港是中國的代表。當香港脫下這個代表身分,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外國人為什麼不去新加坡要來香港呢?

國際舞台是一個割喉競爭的森林,要博到盡去搶食。香港人一味揀飲擇食,只想發展自以為是的理想模式,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搞政治如是,搞經濟也如是。香港如今的問題,是很多不同年齡的人都在追尋空想,不肯面對現實,最後會撞在一塊鐵板之上。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G7,一場虛偽的盛宴

2024年04月22日 20:12 最後更新:20:26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近日結束,這些號稱領導世界的工業大國,對中東加沙地區因為戰爭帶來34000人死亡視而不見,但整個會議就圍繞著中國發炮。G7好像生活在一個平行宇宙,只關心打壓中國,不關心戰區人命。從G7外長會議的會後聲明,可以看清這個組織的3重虛偽。

第一,針對香港的虛偽。G7外長會議的聲明,指香港自2020年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對香港多元化、公民與政治權利惡化感到擔憂,又對香港最近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再次強調感到憂慮。聲明指相關條例將進一步侵蝕香港的自治、人權和基本自由。 

G7的虛偽在於這些美歐國家自己都擁有嚴苛的國家安全法律,例如美國就有《國家安全法》、《間諜法》、《外國人登記法》等超過20部與國安相關的法律,領先世界。他們自己可以有嚴厲的國安法律,保障自己的國家安全,但就虛偽地指香港的國家安全法律會影響人權和自由。我們都很有興趣知道,美英的國安法律可以如何促進人權自由。

第二,指控中國援俄的虛偽。G7外長會議公布第二重虛偽,是將俄烏戰爭的矛頭指向中國,G7指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物資和零部件,對此表示強烈關切。其實這個完全是美國的話術,過去美國曾指控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軍火,但事後卻拿不出半點證據,證明純屬虛構。最近,美國見到中國和歐洲國家關係改善,就提出另一套新的說詞,向俄羅斯提供的零部件可以生產武器,就變成為所謂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物資」的質疑。

美國挑動中國和歐洲矛盾已經到了很露骨的地步。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就對記者說,「中國不能兩者兼得,一方面與歐洲國家享有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推動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最大的威脅。」

美國發動這種轉讓「軍民兩用物資」指控,等於叫中國完全停止與俄羅斯進行正常的民用物資貿易。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一顆螺絲釘,都會有機會變成了支持俄羅斯製造武器。但現實上美國自己就從俄羅斯大量進口鈾元素,美國需要的東西就大力向俄羅斯採購,毫無制裁的打算。美國甚至在去年取代中國成為俄羅斯濃縮鈾最大進口國,進口量增加19個百分點至702噸,佔俄國鈾出口38%。中國去年進口的俄羅斯鈾減少32個百分點,只有457噸。美國向俄羅斯大量進口濃縮鈾,很明顯支援了俄羅斯的經濟,又想請問美國停止向俄羅斯採購鈾之前,又哪有資格叫其他國家連一粒螺絲都不可以賣給俄羅斯呢?

第三,只讉責伊朗的虛偽。G7會議的最大虛偽,是將巴以戰爭的矛頭完全針對伊朗。以色列早前違反國際法,以導彈攻擊在敍利亞境內的伊朗大使館建築物,G7無半點表態。到伊朗本月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還擊的時候,這次G7外長會議的聲明就強烈讉責伊朗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雙重標準,令人齒冷。

最妙的是,G7的成員國是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當中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是G7的核心成員。德國外長貝爾伯克4月17日訪問以色列時,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開會,貝爾伯克除了勸說內塔尼亞胡要克制之外,亦大力抨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導致加沙的飢荒,她說:「加沙的飢荒狀況,我手機裡有飢餓兒童的照片可以看到。」但內塔尼亞胡就強烈反駁,叫貝爾伯克把手機收起來,並向她播放一段據說是加沙地區的視頻,顯示加沙巿場物資豐富,巴勒斯坦人在海裡游泳,內塔尼亞胡指他的視頻證明加沙不存在人道危機,沒有飢餓。貝爾伯克十分憤怒,反駁加沙的局勢是災難性的,要求內塔尼亞胡不要再展示這些影像,批評這些視頻沒有描述加沙的真實情況。

G7核心成員國其實深明以色列進軍加沙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本人就參加了G7的外長會議,好像換了個人那樣。在美國控制下,G7外長會議對以色列無半句讉責,反而就責難伊朗,評彈中國。

G7是一場虛偽的盛宴。那6個國家好像美國的傀儡樣,按著美國的利益,發表針對中國的聲明,但就置中東危機於不顧。中國無發動戰爭,無因此死一個人,G7卻高度關注。加沙死那麼多人,G7視而不見。世間諷刺之事,也莫過如此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