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博客文章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最缺乏的東西——開放性

2019年08月21日 18:13

昨天講到「香港獨特論」站不住腳,在香港和深圳未來的雙城競爭中,恐怕香港會黯然失色。我這些說法,惹來一些精英朋友的異議。有人認為香港無需與深圳比較GDP,香港也不需要與內地融合,香港可以走國際化,自然會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不少香港精英都有這種想法,他們就是覺得香港很獨特、很國際化、不可取代。但香港未來的發展,是否可以在國際城市之路上更上層樓,我亦深感懷疑,主要是覺得香港正逐漸流失一些向前發展的重要特質。從制度而言,香港逐漸缺乏開放性;從人的特質而言,香港人亦不具備饑渴感。缺乏這些特質,香港無論想用任命形式去發展經濟,都會面對重大局限。

先講開放性,香港過去是英國殖民地,英國把香港創建成一個自由港,深具開放性。1949年中國解放,香港之後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大多數人口都是外來的移民城市,其開放包容的特色不容置疑。就這樣,香港從50萬人口起步,成長到一個740萬人口的國際城市。

如果硬要把香港與深圳作出比對,深圳也深具一個開放性城市的特質,深圳原本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小農村。鄧小平在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成立了四個經濟特區,深圳便藉著特區政策拔地而起,急促發展起來。深圳現時1300萬的常住人口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移民。

現今流行一個說法,21世紀的最重要資產是人才,人才的質量,絕對左右著一個城市的興衰。今天,深圳吸引人才的能力,穩居中國第一。2018年,全中國的人口流入地區當中,最大的贏家是廣東省,增加了177萬人,當中以深圳為最,人口增加了49.8萬人,更重要的是,深圳吸納的人口,都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技術人才。

反觀香港,對外來人口抱抗拒態度,對內地人流入香港固然很厭惡,對外國人來香港工作,態度也只是中性,不很歡迎,亦無主動吸引人才的政策。香港人逐漸產生出一種圍城心態,覺得自己很好,不想其他人到來搶飯碗,當一個城市沒有開放性,還如何進一步國際化呢?即使以國際化發展空間而言,我還是看好深圳多於香港,因為深圳的進步空間還很大。

至於人的特質,內地的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有差距,農村較落後。中國每年產生的大學生達到800萬,而當中有很多大學生來自較為貧困農村,他們的特質就是饑渴,他們的夢想就是進入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便可以在人生階梯上大幅爬升,徹底改善生活,成為家鄕光宗耀祖的尖兵。反觀香港,年青人都在溫室長大,成長環境富裕,父母們努力工作,但對子女的口頭禪往往是:「咁辛苦?不如唔好做啦!」年青人的戰鬥力便大大減弱。

我看李光耀的回憶錄,書中講新加坡獨立之後,他如何為新加坡打拼,在國際間爭一席位,可以說是用「不擇手段」來形容,什麼生意都去搶,對新加坡有利就瞓身去做,絕不挑食。若用新加坡的思維放諸香港身上,絕對不會放鬆對內地的生意,搶內地的生意、搶內地的人才之餘,同時也不會放過國際的生意和人才。若香港決定不想與內地融合,不做或者少做內地生意,只著眼於與外國人做生意,這是很天真的想法。因為在外國人的眼中,香港只是中國南部的其中一個開放的城市而已,他們來香港做生意,只是把香港視作進入中國的跳板,認為香港是中國的代表。當香港脫下這個代表身分,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外國人為什麼不去新加坡要來香港呢?

國際舞台是一個割喉競爭的森林,要博到盡去搶食。香港人一味揀飲擇食,只想發展自以為是的理想模式,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搞政治如是,搞經濟也如是。香港如今的問題,是很多不同年齡的人都在追尋空想,不肯面對現實,最後會撞在一塊鐵板之上。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央為香港開出的一劑藥方----創新求變

2024年04月15日 19:53 最後更新:20:02

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頻連線方式致辭,他的發言甚有深意。

夏主任輕輕帶過國安的話題。說實在的,香港已完美完成23條立法,築牢國家安全的防線,馬上就要全副精力,投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中。

中央經常說香港已步入「由治及興」的階段,到底在何處著力,不少人心中無底。亦有人懷念過去的好日子,想以回到過去,特別是以和美西方打好關係的方式,去振興經濟。

但夏主任就為香港開出完全不同的藥方。

他說:「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努力實現香港發展的反覆運算更新、轉型升級。」

夏主任站在高位上,為香港由治及興指明航向,點明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

說直接一點,香港不變,就會玩完。能變,就有全新出路。

夏主任發言中的幾個要點,都是隱藏了針對部份港人對發展前路的誤解。

1.     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

在西方唱衰下,香港也有部份人相信,搞了《港區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玩完。

其實在1990年訂立《基本法》時,香港何曾有西方式的民主自由,這並非香港資本主義一制的特質。

夏主任在發言中界定香港一制的特質是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普通法制度長期不變。香港有自由港地位,簡單低稅制、資金自由流動、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香港是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他認為香港既享有巨大的「一國」之利,又擁有廣闊的「兩制」之便,香港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更加凸顯,香港「引進來」、「走出去」雙向服務平台功能勢必越來越强。

2.     要利用獨特優勢發展創新。

有不少傳統精英認為,香港過去就是做中西方之間的經紀生意,做金融做地產,如今中美交惡,這些生意都好難做了,所以他們老是想回到過去。

夏主任既叫香港鞏固好、發揮好傳統優勢,包括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貨物、資金、人員、資訊等自由流動,是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貨運中心。但香港也要改革創新,必須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順勢而為。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香港要積極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要求,大力引進全球高端創新人才,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數字經濟,建設區域知識産權貿易中心,打造高增值海運服務業,建設智慧港口等,鞏固提升傳統産業優勢,推進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築香港競爭新優勢。

3.     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不少人認為「兩制」是對立的,香港越融入國家,香港越失去自己的特色,越無運行。

這種意見看不到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特色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行不悖。新加坡看到香港背靠祖國這個重大經濟體,羨慕得不得了。

夏主任講到,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融入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腹地,就是融入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就是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的無限商機。融入國家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國際、擁抱世界,是為香港的發展擴容賦能,讓香港優勢更加彰顯。

夏主任這篇講話,可以說為香港作「點穴」治療。一字記之曰變,過去的老日子已一去不返,香港要找到新角色,發展新產業。香港人若不去創新求變,重拾獅子山下的創新拼搏精神,的確會被時代淘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