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百年內第4次發現的新種。

浸會大學生物系副系主任邱建文透過形態和基因序列,確認在香港常見,但過往無人研究的海毛蟲為全新品種,並取名為「雙斑海毛蟲」,令有記錄海毛蟲品種增至28種。

透過基因排序和形態學,邱建文確認在香港海域爆發的海毛蟲為「梯斑海毛蟲」。

透過基因排序和形態學,邱建文確認在香港海域爆發的海毛蟲為「梯斑海毛蟲」。

邱建文表示,未來會深入研究海毛蟲的生態,冀增加公眾對此生物的認識,「希望海中未知的品種不會在未被發現前,因發展而絕種。」

新品種「雙斑海毛蟲」。

新品種「雙斑海毛蟲」。

另外,香港連續兩年海域爆發海毛蟲潮,但無人得知爆發品種及成因。邱建文率團隊分析收集的樣本,在參考過往文獻後,向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借出史上首次發現該海毛蟲原的始標本作研究,透過基因排序及當時記錄,鑑別出在香港海域爆發的為「梯斑海毛蟲」。
邱建文指,海毛蟲具毒素,大規模爆發乃世間罕見,當時有傳與其處於繁殖季節有關,然而團隊並未在有關樣本上發現精子及卵子,「成熟的海毛蟲會在體內生產出精子或卵子,可見爆發與繁殖無關。」但鑑於現時有關海毛蟲研究不足,故未能確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