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常威穿上不能動他分毫 黃馬褂何由騎服變為寵信榮耀?

歷史長河

常威穿上不能動他分毫 黃馬褂何由騎服變為寵信榮耀?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常威穿上不能動他分毫 黃馬褂何由騎服變為寵信榮耀?

2019年09月17日 10:00

黃馬褂不是無敵,皇帝是可以收回。

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想向戚家命案兇手常威動手,常威便穿上了由李公公遞上的老佛爺賜予黃馬褂,稱穿上後除了皇上,其他人都沒能夠動他分毫。自從有黃馬褂的出現,民間也有說法,指身穿黃馬褂可以免於受刑,甚至免死。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黃馬褂不是無敵,皇帝是可以收回。

清郎世寧《乾隆狩獵圖》看到隨行狩獵近臣穿著「黃馬褂」 (網上圖片)

馬褂本是清朝一種官方服飾,是清朝官員制服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清代皇帝出門時,有許多「內大臣」和「御前侍衛」隨從,這些人全要穿「行褂」。據史料記載,他們的行褂全用明黃色綢緞或紗製成,沒有花紋和彩袖。這種「行褂」就被稱作「黃馬褂」,清代典制裡有時也稱「黃褶」,《清會典》、蔣良騏《東華錄》等就有此記。

李鴻章1896年出訪外國,黃馬褂就一直穿著。彰顯地位之高,受皇帝的重視 (網上圖片)

至於「賞穿黃馬褂」與內大臣和御前侍衛所穿的黃馬褂不同,前者是由於職務關係而穿,如果職任解除,不黃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這種黃馬褂也叫「職任馬褂」。至於「賞穿黃馬褂」則沒有這限制,可以在一切莊重或典重的場合穿著;必要時甚至可以見官大三級,方便行事。

穿著黃馬褂的李鴻章 (網上圖片)

還有一種「賞穿黃馬褂」,主要用獎賞有功的高級武將,有時也賜給統兵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認為莊重的時刻都可以穿。一般來說,這類武功褂子在道光以前較少看到,慈禧執掌政權後則為數甚夥。據《東華錄》記載,嘉慶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諭時,所列賞功方式還沒有提到黃馬褂。因此,這種黃馬褂應該是咸豐以後才開始盛行。

受獎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平時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功勳大臣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馬褂本是清朝一種官方服飾,是清朝官員制服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清代皇帝出門時,有許多「內大臣」和「御前侍衛」隨從,這些人全要穿「行褂」。據史料記載,他們的行褂全用明黃色綢緞或紗製成,沒有花紋和彩袖。這種「行褂」就被稱作「黃馬褂」,清代典制裡有時也稱「黃褶」,《清會典》、蔣良騏《東華錄》等就有此記。

據《清會典事例侍衛處儀制》載:「後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衛升級新補者……支領緣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衛支領蟒袍;恭遇巡幸,支領黃馬褂。」這裡要先說明,「明黃」是當時帝王專用顏色,一般貴族或宮妃只能用「深黃色」,除皇帝,只有為皇帝服務的人才特許服飾明黃色。因此一般說來,這種馬褂是天子近侍的服裝。

清郎世寧《乾隆狩獵圖》看到隨行狩獵近臣穿著「黃馬褂」 (網上圖片)

清郎世寧《乾隆狩獵圖》看到隨行狩獵近臣穿著「黃馬褂」 (網上圖片)

至於「賞穿黃馬褂」與內大臣和御前侍衛所穿的黃馬褂不同,前者是由於職務關係而穿,如果職任解除,不黃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這種黃馬褂也叫「職任馬褂」。至於「賞穿黃馬褂」則沒有這限制,可以在一切莊重或典重的場合穿著;必要時甚至可以見官大三級,方便行事。

「賞穿黃馬褂」又分兩種,一種為打獵校射時所賜。咸豐以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蘭打獵20天「行圍」。在打獵時射得鹿,或打獵完畢遇到獻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賞黃馬褂。此外,打獵期間往往還要有射箭比賽,扈從漢滿官吏必須全部參加,射中五箭且官階較高,一般都可得到御賜黃馬褂。另外,據《清史列傳》記載,得賞賜次數多的人,也可得到御賜黃馬褂。

李鴻章1896年出訪外國,黃馬褂就一直穿著。彰顯地位之高,受皇帝的重視 (網上圖片)

李鴻章1896年出訪外國,黃馬褂就一直穿著。彰顯地位之高,受皇帝的重視 (網上圖片)

還有一種「賞穿黃馬褂」,主要用獎賞有功的高級武將,有時也賜給統兵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認為莊重的時刻都可以穿。一般來說,這類武功褂子在道光以前較少看到,慈禧執掌政權後則為數甚夥。據《東華錄》記載,嘉慶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諭時,所列賞功方式還沒有提到黃馬褂。因此,這種黃馬褂應該是咸豐以後才開始盛行。

這種御賜黃馬褂盛行前,清朝統治者籠絡武人工具,不外乎加「巴圖魯」勇號、戴花翎、封爵等,但相比御賜黃馬褂,終少一份「親近頓成心腹.之感。因此,御賜黃馬褂一出台,頓被認為是無上光榮,聖潔之物。

穿著黃馬褂的李鴻章 (網上圖片)

穿著黃馬褂的李鴻章 (網上圖片)

受獎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平時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功勳大臣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

據《清史列傳》記載,鎮壓太平軍起義的將領,幾乎很少有沒得過黃馬褂,不過很少有官階較低的人得到的。因為「黃馬褂」終究要與「御前侍衛」的其他條件,類如品級、花翎等結合,從來不是孤立獎品。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可以被特賜,賞賜時必騎馬繞紫禁城一圈,這種儀式在咸豐年間尤為盛行。總而言之,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得到皇帝寵信,是個人榮耀。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