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風暴潮襲岸威脅大 天文台重點預警

社會事

風暴潮襲岸威脅大 天文台重點預警
社會事

社會事

風暴潮襲岸威脅大 天文台重點預警

2019年09月18日 10:17 最後更新:10:18

天文台網頁載「風暴破壞互動地圖」。

超強颱風「山竹」為香港東南沿岸帶來越堤浪及多區水浸,過去港人為門窗貼上膠紙、鋪沙包的防風措施,遠未能面對颱風的挑戰。天文台助理台長鄭楚明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指出,全球暖化令襲港颱風威力增強,水位上升令沿岸水浸加劇,天文台於是在「山竹」襲港後,將風暴潮對本港近岸的影響列為重點,他更以「僥倖」及「罕見」,形容「山竹」橫過呂宋後稍為減弱,以及在襲港前5日已能預測到威脅的過程,並表示在山竹過後,天文台將收集風災所造成的影響數據,在懸掛風球以外,更準確向市民道出風災危機。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 資料圖片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 資料圖片

「天鴿」及「山竹」兩個超強颱風相繼襲港後,審視極端天氣對香港的影響更為逼切,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委聘顧問公司,進行風暴潮和風浪研究,並評估極端天氣對沿岸較低窪或當風地點的影響。增加防災基建或許需時評估,但預防及警報工作卻刻不容緩。鄭楚明引述外國相關研究指出,全球暖化未必令颱風數量增加,卻會增加其威力。他認為,超強颱風引發的風暴潮,未來對本港的威脅最大,因為全球暖化引致水位上升,再疊加風暴潮的影響後,沿岸低窪地區的水浸風險大增。

過去每逢「打風」,公眾僅關注颱風帶來的暴風及廣泛大雨,但鄭楚明指出,海平面上升1米所帶來的水浸風險,需要1千毫米的降雨量才足以比較,「1日落雨1千毫米的機會高嗎?整個海平面升高,海水衝上岸的影響,不是落雨可以比較。」這1米高的海平面,將會因為全球暖化而實現,根據天文台的資料,在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預計2081年至2100年,香港及鄰近水域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會較1986至2005年的平均值高0.63至1.07米。換言之,如強颱風在本世紀末重臨,港九沿岸水浸情況會更嚴重。

多個預報系統在「山竹」襲港前五日均預測颱風會直撲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鄭楚明形容情況罕見。

多個預報系統在「山竹」襲港前五日均預測颱風會直撲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鄭楚明形容情況罕見。

2081年或許太遙遠,其實去年「山竹」的移動路徑稍有不同,足以對香港造成災難性破壞。根據天文台資料,鰂魚涌及大埔滘在去年「山竹」襲港時,錄得最高潮位分別為3.88米及4.71米,鄭楚明指出,若果「山竹」沒有因為橫過呂宋島而明顯減弱,預計維港最高潮位將會上升5米,吐露港更會上升7米,比錄得的最高潮位分別高1米多至2米多,他形容香港是僥倖避過一劫。

為評估風暴潮高度,鄭楚明表示,天文台目前有使用不同的電腦模式,根據颱風路徑、環流及中心氣壓,配合本港沿岸的海底深度進行計算,但他強調數據只能參考,除了颱風風牆是不完美的圓形,計算或出現誤差外,颱風路徑只要稍有不同,沿岸的風暴潮影響可以相差很遠,「颱風路綫只要相差十公里,其引起的風暴潮威力可以很不同,以目前的電腦模式,颱風每日的預測範圍,如可以收窄至70至80公里,已經做得很好,但香港由東至西的距離,不過是60公里左右,即是颱風襲港前一日,我們亦未必有十足把握,判斷颱風到底在香港東邊,抑或是西邊登陸。」

去年「山竹」襲港期間水浸。 資料圖片

去年「山竹」襲港期間水浸。 資料圖片

然而,去年天文台在「山竹」距離香港1100多公里時,已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打破熱帶氣旋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內才懸掛風球的慣常做法,成為有紀錄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一號波」,政府更在「山竹」襲港前2日,即9月14日,召開聯合記者會,交代預防、準備、應急及善後的工作。鄭楚明表示,「山竹」當時乘着西太平洋高壓脊直撲香港,路徑變化不大,在「山竹」襲港前5日,幾乎所有的預報系統均預測颱風會直撲香港,令天文台有信心提早向市民及政府部門預告危險,「大部分颱風都會轉彎,沒有明確的走向,可以早2至3日掌握颱風路徑已經少有,『山竹』在5日前的預測已經很準,是罕有例子。」

提早預報可助提早着手防災工作,鄭楚明以位處低窪地區的大澳為例,政府有為當區海堤預留位置加裝水閘,如能及早預警,即可安排人手安裝,降低水浸風險,此做法對於本港其他低窪地區,有一定參考價值。

「山竹」過後市民不理頹垣敗瓦趕上班。資料圖片

「山竹」過後市民不理頹垣敗瓦趕上班。資料圖片

除了預測天氣,鄭楚明表示,預測天氣所帶來的影響屬全球趨勢,因此天文台近年將警方及消防處接獲的山泥傾瀉、水浸及塌樹報告整合成數據,另外又在網上收集「山竹」破壞香港的相片及影片,以分析天氣對不同地區所帶來的災害,並於天文台網頁整理成「『山竹』風暴破壞互動地圖」。他坦言,這些影片及圖片可成為歷史見證,令港人不會輕易淡忘超強颱風所造成的破壞。

「山竹」雖為本港造成近年少見的破壞,卻未有因此出現致命意外,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更以「奇迹」形容事件。然而,港人事後不顧風災造成的頹垣敗瓦,也要趕上班避免受罰的情況,成為政府應對整場風災的敗筆。直至今年6月,勞工處終公布新修訂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列明政府可因應需要公布「極端情況」,僱員在八號風球取消後的2小時,應留在原來的地點,而非立即啟程上班。鄭楚明認同,即使改發三號風球,也不代表危機已過,市民仍須留意室外的隱藏風險,如塌樹等風險。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天文台下午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2024年04月18日 13:00 最後更新:14:08

天文台在下午1時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2時05分取消。

FB圖片

FB圖片

暴雨警告信號如為黃色,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天文台網頁截圖

天文台網頁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