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吉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倪連山:把企業當錢袋子

兩岸

吉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倪連山:把企業當錢袋子
兩岸

兩岸

吉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倪連山:把企業當錢袋子

2019年09月18日 17:34

倪連山,吉林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原委員、經濟科技委員會原主任。曾任吉林省遼源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局局長,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吉林省總工會副主席,吉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務。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今年3月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7月,被開除黨籍,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于洋 攝

「兒子,別犯錯誤!」這是吉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倪連山的母親臨終前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然而,他終究還是辜負了母親的臨終囑咐。

3月29日下午,倪連山在散步回家途中「遇到」了吉林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已退休一年多自以為“安全著陸”的他沒有想到,這一天,他會被立案審查調查,並被採取留置措施;這一天,他安享晚年的美好計劃徹底成為泡影。

其實,他「沒有想到」的結局,從他第一次走上歧途就已經註定。

經查,倪連山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反廉潔紀律,違規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違反生活紀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經吉林省紀委常委會議研究並報吉林省委批准,決定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繳違紀違法所得;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我曾千百次問自己,是什麼原因讓我走上了犯罪道路,致晚年無天倫之樂享,人生巔峰跌深谷?」倪連山在懺悔書中寫道,但千次悔恨百次泣,終究換不回自由,唯有警示後生莫覆前車之轍。

仕途受挫,讓他理想信念動搖「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心灰意冷的情緒襲擊了我」

審查調查期間,工作人員每每問及倪連山,人生走到了這一步後悔嗎,他總是淚流滿面,無語回答。

「我的人生曾轟轟烈烈開場,最終卻以此悲劇收場,教訓太深刻了。」後來,倪連山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

所謂的「轟轟烈烈開場」,指的是1974年6月,19歲的他在家鄉中學入了黨。

「我是母校校史上第一個入黨的學生,很轟動。」如今,回憶起當初入黨時的情景,倪連山表示,黨旗歷歷在目,誓言猶在耳邊。

「小時候能夠吃飽就不錯了,穿的更是小的揀大的,一茬接著一茬穿。」正因如此,身為長子的倪連山立志用知識改變命運,他刻苦讀書、發憤努力。

作為知青的他曾經背著向親友借來的《資本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雷鋒故事》等書籍下鄉,邊勞作邊苦讀,恢復高考後扔下鋤頭上學,30歲出頭便走上縣委常委的崗位,可謂是順風順水、羨煞旁人。

「當時,自己也是一名質樸純潔的青年,為了理想,為了父母的期望,在工作中努力上進。」倪連山回憶道,工作之初,他曾告誡自己,走到這一步不容易,要倍加珍惜。工作加班加點、通宵達旦也就成為常態。很快,憑著工作業績,35歲的倪連山經遴選進入吉林省委組織部。

「工作過的單位領導同志評價我,工作一團火、有能力、有方法。」倪連山說,悲劇或許就從這時開始,“有點兒成績、有點兒好評,自我認知開始膨脹,思想有些發飄,把取得一點成績當成人生資本了。”

2003年1月,倪連山被任命為遼源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初到遼源時,他不僅沒有感激組織的提拔和厚愛,反而心懷不滿,認為自己「應該在省委組織部提拔重用」。

2004年,遼源市委、市政府班子換屆時,他又未能如願當上遼源市長。此時的他甚是失落。

「我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心灰意冷的情緒襲擊了我。心想光靠能幹,上面沒人說話,還是不行啊。」倪連山坦承,從這時開始,他漸漸與組織“離心”,多為自己著想的心理慢慢滋生。

2006年,他第一次伸手收下了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送上的20萬元銀行卡。

「這個時期,他的權力觀已經發生了變化,他不再覺得權力是責任、是擔當,而認為權力是資本、是享受;他的政治目標也‘更上一層樓’。」審查調查人員告訴記者,倪連山終究沒有戰勝自己人性中的弱點,膨脹的他已經看不清自我,開始對職務“挑肥揀瘦”。

2010年,吉林省工信廳換屆,在省工信廳任副廳長的倪連山原以為「穩操勝券」,會被提拔為廳長。最終,仍未如願,他被調任省總工會副主席。自此,他自覺受到沉重打擊。

「他沒從自身找原因,反而覺得組織‘虧待’了他,怨恨組織‘不公’。」吉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當時,有一些民企來找我,說‘來我們這兒,我們給你高薪’。」倪連山說,他甚至多次向組織提出要辭職“下海”,雖然最終仍留了下來,但“思想迅速滑坡,堅守信念的防線被徹底打破了”。

親清不分,他把企業當「自留地」“錢袋子”、“幫哥們兒掙了大錢,我拿點兒小錢不算啥”

「看著這張銀行卡,我的心猛跳了一陣,心想,這收下就是受賄了,但又禁不住哥們兒一番盛情,最終還是半推半就收下了。」回憶起2006年9月第一次收錢的經歷,倪連山仍記憶猶新,送錢的是他在遼源任職期間包保的一家水泥企業的負責人,“這張卡是我邁向監獄的第一步。”

在一次次仕途「受阻」之後,倪連山決定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出路”:“既然升不了官,那就開始發財,人生必須擁有一頭。”

尤其是後來,他覺得自己年齡偏高、仕途基本無望,便「下定決心經營好這個(水泥企業的)關係,保持和老闆之間的哥們兒感情,為自己留條後路,家裏一旦有個大事小情,有個可靠的財源支撐」。

自此,他一發不可收。

「表面上,他做黃牛型、獅子型的幹部,實際上慢慢地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想的是如何積攢點家產,讓退休後的晚年生活有足夠物質保障。」審查調查人員說,就這樣,倪連山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淵。

不過,仕途的不順只是他走上歧途的一個「導火索」,自身的貪婪才是“始作俑者”。審查調查人員介紹說,倪連山看到身邊很多老闆的學識、能力都遠遜於自己,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心裏的天平更加失衡,對物質、對金錢愈發渴望。

「企業老闆恭維我,是為了利益;我關照幫助他們,也是為了利益。我幫助他們賺了錢,他們主動送點給我,我也沒太拒絕。」

就這樣,從心驚膽戰地收,到心懷忐忑地收,再到心安理得地收,最後到伸手索要……「我明裡當著領導幹部,暗裏拿著企業老闆的錢,把民營企業當‘自留地’‘錢袋子’,把自己當成‘二老板’,與民營企業老闆稱兄道弟。」倪連山說,他甚至一邊收一邊安慰自己,“幫哥們兒掙了大錢,我拿點兒小錢不算啥”。

「倪連山收錢有自己的原則。」審查調查人員告訴記者,與他交情一般的老闆送錢有“風險”,他一般拒收;交情深的老闆送錢較“牢靠”,他就來者不拒。經查,倪連山最早一次收錢發生在2006年9月,最後一次是2019年2月,在查實的11筆違紀違法資金往來中,有10筆是倪連山包保的那家水泥企業負責人張某所送,“他與張某交往日久,認為張某‘牢靠’。”

不僅如此,為規避調查,倪連山還自作聰明地設置了「防火牆」。比如,通過持有他人銀行卡收錢。“他認為使用別人名下銀行卡,支取錢款時簽別人名字,不會留下痕迹。”吉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經查,2006年9月至2015年,倪連山通過持有張某等人銀行卡的方式,共收受張某等人所送人民幣千餘萬元。

再比如,由他人「代持」個人財產,虛假“體外循環”。為規避銀行實名存款,同時實現財產“增值”,倪連山將收受的近500萬元借親屬之名投資理財或放高利貸,將購買的房產、股權寫在他人名下或由他人代持。

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義利界限不清、官商界限不清、黨性原則與哥們感情不清……”到最後,倪連山才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心存僥倖,讓他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真相大白時,幻想破滅,才覺有皇帝新衣表演之丑」

「愛學習、會講課,一年讀100多本書」,是身邊同事和家人對倪連山的普遍印象。

然而,如此好學之人,卻全然忘記了自己黨員領導幹部的身份,長期放鬆甚至放棄對紀法知識的學習。

「黨紀黨規、法律讀本平時我也看過,在黨校講台也多次請專家講過課,但從未和自己掛上號。」倪連山說,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可謂年年講、月月講,要求下屬時,振振有詞、頭頭是道,而自己私下裏卻仍我行我素。

在省委黨校任職期間,他還曾參與創建了警示教育基地,也曾多次組織幹部接受教育,「可就是從來沒有把自己擺進去,沒能讓自己從心靈深處真正受到觸動」。

心存僥倖自然毫無敬畏。他認為收受紅包禮金是「潛規則」,“沒什麼大不了”“不會被查的”,在黨的十八大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在包保的水泥企業事發後,他到處找人擺事,甚至鋌而走險出具虛假說明……

「我從一開始被動接受,到主動伸手,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僥倖,它像麻醉劑一樣,使自己精神麻木。」倪連山說,“它誘我自欺欺人、掩耳盜鈴,認為哥們兒間的事你知我知;它安慰我沒事,都是假名頂替”,直到「真相大白時,幻想破滅,才覺有皇帝新衣表演之丑」。

「兒子,別犯錯誤!」倪連山說,如今,母親的這句話時常回蕩在他的腦海中,然而,他已經走上一條回不了頭的路,如他自己所說,泣血贖罪悔已遲,唯有警示後生莫覆前車之轍……

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處!

執紀執法者說

縱觀倪連山成長經歷和墮落軌跡,他也曾奮鬥、拼搏,但後來逐漸迷惘、蛻變,可以說代價慘痛、教訓深刻。此案留給我們諸多警示——

警示之一:黨員領導幹部要堅決築牢思想防線,始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作為黨的領導幹部,就是要信馬列、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守黨的宗旨,尤其是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時刻面臨著形形色色的誘惑與各種各樣的考驗,更要時刻涵養自己的“精神家園”。倪連山走到這一步,就是因為失去了信念支撐,不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作為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理應政治清醒堅定,率先垂範,他卻恰恰相反,背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盲目追求享樂主義,手中的權力淪為了謀取私利的工具,瘋狂斂財。這給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敲響了警鐘:要加強黨性鍛煉,堅守黨性原則,認真查找政治偏差,堅決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態度堅決,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毫不動搖,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定力、堅如磐石,臨財毋苟得,臨利不妄取,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警示之二:有效加強對即將退休領導幹部的教育監督管理。「一日得失看黃昏,一生成敗看晚節」,一個人一時一事謹慎並不難,難的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倪連山在工作生涯前期表現盡職盡責,但就在他臨近退休的幾年間,加速蛻變,最終沒能保住“晚節”。究其原因,一是他認為自己政治生命進入終點,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二是居功自傲,自以為貢獻很大,對比自己所得,內心失落、心態失衡,產生了“找補償”的心理。正是這種錯誤念頭,導致他是非不分,最終墮入深淵。此案一方面警示廣大領導幹部,無論何時何地,必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另一方面也警示有關部門,要有效加強對即將退休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和管錢、管人、管物的領導幹部的教育監督管理。

警示之三: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義利界限不清、官商界限不清、黨性原則與哥們感情不清……倪連山可以說是一個親清不分的典型,既想當官、又想發財,最終把自己送入高牆。這警示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在政商交往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把握好度,堅守正道,要明白政商關係須親清,勾肩搭背難長久,在履職中始終做到公私分明、既親也清。同時,要發揮親清機制的導向作用,讓遵紀守法、循規蹈矩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勝出、受褒獎,讓信奉潛規則、見利忘義的違規者付出高昂代價。(王珍、王凱、孫武和)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