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秋意漸濃乾燥宜補濕養肺 雪梨銀耳幫到手

樂活道

秋意漸濃乾燥宜補濕養肺 雪梨銀耳幫到手
樂活道

樂活道

秋意漸濃乾燥宜補濕養肺 雪梨銀耳幫到手

2019年09月25日 08:40 最後更新:10月08日 22:41

係時候補濕養肺~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相信大家近來已經開始慢慢感受到秋意,本港的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中醫認為,飲食方面應以「少辛多酸」為原則,少吃辛辣、烤炸的食品,避免使燥熱加劇,多食酸的、涼潤養陰的食物像是柑橘、山楂、蘋果、雪梨、葡萄等新鮮蔬果,以及口感黏滑的食物如秋葵、山藥、絲瓜、蜆等,另外多喝水、豆漿都能生津潤肺。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係時候補濕養肺~

網上圖片

相信大家近來已經開始慢慢感受到秋意,本港的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中醫認為,飲食方面應以「少辛多酸」為原則,少吃辛辣、烤炸的食品,避免使燥熱加劇,多食酸的、涼潤養陰的食物像是柑橘、山楂、蘋果、雪梨、葡萄等新鮮蔬果,以及口感黏滑的食物如秋葵、山藥、絲瓜、蜆等,另外多喝水、豆漿都能生津潤肺。

網上圖片

中醫認為,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乾燥。由於燥是秋季的主氣,而中醫自古有「燥令傷肺」說法,也就是這個時節的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因此秋季養生首先要養肺。

網上圖片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性體質朋友要小心,而一般體質則可以放心使用。 秋季養肺時,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花旗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以藉此保養呼吸系統,讓過敏症狀減輕不少。

資料圖片

基於五臟與五色之對應關係,白色食物可養肺,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椰菜、椰菜花、蘑菇、銀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

資料圖片

有效緩解秋燥的水果: 1.銀耳(雪耳) 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經,具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要注意的是,感冒初期口乾者,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食銀耳。 2.雪梨 梨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 中醫師提醒,梨是解秋燥的聖品,但考慮到雪梨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雪梨,因雪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中醫認為,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乾燥。由於燥是秋季的主氣,而中醫自古有「燥令傷肺」說法,也就是這個時節的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因此秋季養生首先要養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性體質朋友要小心,而一般體質則可以放心使用。

秋季養肺時,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花旗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以藉此保養呼吸系統,讓過敏症狀減輕不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基於五臟與五色之對應關係,白色食物可養肺,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椰菜、椰菜花、蘑菇、銀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有效緩解秋燥的水果:

1.銀耳(雪耳)
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經,具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要注意的是,感冒初期口乾者,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食銀耳。

2.雪梨
梨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

中醫師提醒,梨是解秋燥的聖品,但考慮到雪梨性質偏寒,所以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就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雪梨,因雪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秋凍」,就是秋季氣溫雖漸涼,但切記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原因是適度的秋涼刺激,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此外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傷風感冒。應當注意,切勿盲目追求「秋凍」,否則適得其反,應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才是養生之道。

台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秘訣」,提醒尿液殘留或引起腎衰竭。

台灣泌尿科醫生普及「排空膀胱」知識

尿液殘留竟會引起腎衰竭?台灣知名泌尿科醫生高銘鴻近期在FB專頁發文普及關於「排空膀胱」的知識。他指出,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次排尿量應在300至600毫升,大約是一個中型水瓶的容量。50歲以下的人排尿後膀胱內可能殘留約60毫升尿液,而年紀更大時,這一數字可能增至100毫升。

示意圖

示意圖

尿液殘留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銘鴻進一步指出,「排空膀胱」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人們感到需要排尿時,相關神經會向大腦發信號。如果尿液殘留在膀胱內未能完全排出,可能會造成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腎臟,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或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問題,並在某些情況下導致腎功能衰竭。此外,尿液殘留可能會使膀胱過度拉伸或膀胱肌肉受損。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技巧

民眾應如何確保避免這些健康問題呢?高銘鴻分享了六大排空膀胱的技巧:

1. 不要憋尿

當感覺尿急時應盡快尋找廁所排尿,避免憋尿。

2. 上廁所不逗留

快速完成排尿,盡量避免在廁所逗留太久,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膀胱不完全排空。

3. 攝取足夠水分

適量飲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健康排尿。

4. 完全坐下解尿

民眾應避免懸空解尿,確保骨盆底肌肉得到放鬆。

5. 做骨盆底肌肉運動

日常可做諸如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提高膀胱控制能力,改善尿失禁。

6. 避免膀胱刺激物

盡量不飲用或少量飲用咖啡、茶、碳酸飲料、酒精等,以及避免柑橘類水果和某些香料,這些食物飲料可能會刺激膀胱。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呼籲保持良好排尿習慣

最後,高銘鴻提醒大家,良好的排尿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預防泌尿系統問題至關重要,能有效提升膀胱健康並預防尿失禁等不適症狀的發生。他呼籲大家應重視這些生活習慣,並定期關注自己的膀胱健康,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