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邵逸夫獎盛會政商雲集 林鄭現身頒獎予三科學家

社會事

邵逸夫獎盛會政商雲集 林鄭現身頒獎予三科學家
社會事

社會事

邵逸夫獎盛會政商雲集 林鄭現身頒獎予三科學家

2019年09月26日 09:46 最後更新:09:47

3名得獎者攜親友同赴香港領獎。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今年來到第十六屆,雖然近期社會爭議持續,但無阻頒獎典禮昨晚順利舉行。今年3名得獎者亦攜親友同赴香港領獎,在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及評審會署理主席徐遐生,以及3個獎項的遴選委員會主席致辭後,便從頒獎嘉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手中接過證書和獎牌。

前教統局局長、現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資料圖片

前教統局局長、現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資料圖片

每年邵逸夫獎頒獎典禮都是城中盛事,除了由行政長官擔任頒獎嘉賓,多名港府官員和政經界要員均有現身支持,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行會成員羅范椒芬、李國章、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等。學界方面,多所大學校長亦是座上客,例如港大校長張翔、中大校長段崇智、科大校長史維,以及教大校長張仁良等均有出席。

往下看更多文章

諾貝爾邵逸夫獎物理學雙料得主 與400中學生交流

2023年11月17日 19:06 最後更新:19:06

發現黑洞、諾貝爾獎和邵逸夫獎雙料得主、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根舍教授,與另外3位邵逸夫獎得獎者,出席香港桂冠論壇活動,和400名來自新界西的中學生交流。

4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到訪了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與逾四百名來自新界西的 中學生交流。

4名邵逸夫獎得獎者到訪了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與逾四百名來自新界西的 中學生交流。

交流會在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舉行,會上學生向科學界大師「偷師」,向科學家了解他們醉心科研的原因。根舍教授表示,他小時候的志願是成為奧運標槍運動員,但在 16 歲的時候,同樣是物理學家的父親向他展示如何製造光譜儀,激發了他對實驗物理學的興趣和熱情。他自此對銀河系中心進行長年累月的觀測,最終成功發現並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根舍教授(左二)、格林伯格教授 (左三)、哈特爾教授(右二)和奇格教授(右一)與 學生交流。

根舍教授(左二)、格林伯格教授 (左三)、哈特爾教授(右二)和奇格教授(右一)與 學生交流。

學生問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主傑夫・奇格教授,在研究生涯遇過甚麼困難。奇格教授提到研究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更一 度懷疑自己不能夠再有新的構思,「差不多每個科學家都會告訴你至少 90%的想法不會成功,所以你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要對研究保持熱誠,一直繼續努力研究。或許,你需以年計才能解決問題。我其中一個研究早在 50 年前開始,我相 信我快要得到成果了。」一同出席的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格林伯格教授則認為,「科學是一種挑戰,去找出一些人們未知道的事。」他指雖然不是人人都對其研究有興趣,但感恩沿途有志同道合的同伴,一同尋找答案。

根舍教授稱受父親啟發成為科學家。

根舍教授稱受父親啟發成為科學家。

參與是次活動的中五學生蔡嘉蔚指,今次交流讓她明白世界上仍有很多領域未 被探索,希望未來也能像傑出科學家一樣,參與科學研究,貢獻世界。她又明 白到在科研路上,努力未必成功,「雖然在科研路上或會遇到很多批評,除了需 要相信自己外,更要在挫敗中堅持。」同樣就讀中五的鍾子聰則從科學家堅持 研究的經歷中,提醒自己不要被目前的困難所限,「就算我現在想不到未來的方 向、學習未夠好,但會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有方法去解決。」

教授們回應學生的提問。

教授們回應學生的提問。

恒基地產代表亦有出席今次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李兆基基金和恒基地產有 相同的願景,一直致力培育年青人,幫助他們發揮無限潛能,期望他們為香港、 國家以至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中五學生鍾子聰(左)和蔡嘉蔚(右)。

中五學生鍾子聰(左)和蔡嘉蔚(右)。

首屆香港桂冠論壇由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辦,李兆基基金全額贊助,匯聚世界各地科學菁英,包括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領域中取得 卓越成就的 20 多位邵逸夫獎得獎者、傑出科學家,以及全球來自近 30 個不同 國家及地區、近 200 名青年科學家,是一場激勵跨世代、跨文化、跨領域交流 的嶄新世界級科學盛會。除了是次活動外,桂冠論壇同日亦安排了一批年青科學家到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參觀,參加者到訪實驗室並與 多位學者交流,讓他們有機會探索從基礎科學到拯救生命的科技。

恒基地產代表亦有出席今次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

恒基地產代表亦有出席今次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