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牛羊豬雞鴨鵝 華人肉食史 牛羊古代貴族才能吃

歷史長河

牛羊豬雞鴨鵝 華人肉食史 牛羊古代貴族才能吃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牛羊豬雞鴨鵝 華人肉食史 牛羊古代貴族才能吃

2019年09月28日 10:00

現代常吃肉食,於宋代才更普及花樣趨多。

中國先祖很早就懂得馴養「馬牛羊豬狗雞」六畜,以獲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統中有著不同的地位。古人吃肉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據戰國初期成書的《國語·楚語下》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了解到只有天子才能隨便吃牛羊豬肉,諸侯能吃牛肉,卿大夫能吃羊肉,大夫可以吃豬肉,而有地位男子可吃魚肉,百姓只能吃點野菜之類。

更多相片
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壁畫墓,屬於東漢晚期,描繪貴族飲宴情況 (網上圖片)

現代常吃肉食,於宋代才更普及花樣趨多。

唐代壁畫《郊野聚飲圖》 (網上圖片)

古人飲食習慣中,牛羊肉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肉食。牛羊排名在豬之上,是因為吃肉及肉食珍貴程度有關,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源,如果沒有牛犁地,穀物主要糧食的生產力必大大降低。事實上,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殺牛,如《禮記》所說,連諸侯沒什麼重要的事,都不輕易殺牛。

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網上圖片)

在漢人的地盤以羊肉為貴,當時北方遼金之地卻相反,豬肉成了「高大上」。宋朝使節出使遼金,北人用最好的豬肉款待使者。豬肉在遼金是「非大宴不設」。因為當地豬少,豬肉為貴;大宋羊少,自然以羊肉為美。到了明一代,《明宮史》記載皇家過年食譜中就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說明此時的豬肉能夠登上大雅之堂。不過在民間,豬肉盛行程度仍舊不及牛羊。

清代時期,西方版畫描繪北京烤鴨外賣服務團隊 (網上圖片)

至於雞作為現代主要肉食,在民間風俗也用作祭祀,周朝也是祭品,卻相當珍貴。春秋時代,平民只有老人才能吃得起雞肉。秦漢時期,吃雞對於平民仍是難得之事,只能在重大節日才能吃雞。漢朝非常重視軍隊伙食,軍隊會免費供給士卒各種食物,包括雞肉。隨著生產力和養雞技術的發展,雞漸漸成為農家必養家禽,家中有雞,說明農家糧食豐足。吃雞,是標準的中國農莊式待客之道。在唐宋吃雞已經普遍而輕鬆之事了。

15世紀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隨行的江南官員、富戶也把吃烤鴨的愛好帶到北京。明朝嘉靖年間,有人在北京開烤鴨店,沿襲的還是南方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於1864年開設全聚德後,把燜爐改為掛爐,烤製的方法、口味、吃法有了新花樣,傳承下來讓烤鴨也變成了北京特產。

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壁畫墓,屬於東漢晚期,描繪貴族飲宴情況 (網上圖片)

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壁畫墓,屬於東漢晚期,描繪貴族飲宴情況 (網上圖片)

古人飲食習慣中,牛羊肉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肉食。牛羊排名在豬之上,是因為吃肉及肉食珍貴程度有關,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源,如果沒有牛犁地,穀物主要糧食的生產力必大大降低。事實上,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殺牛,如《禮記》所說,連諸侯沒什麼重要的事,都不輕易殺牛。

到了隋唐時期,仍沿用魏晉南北朝嚴禁殺牛的慣例,也是以羊肉為主要肉食,其他肉類為次要。當時的羊肉,是高官世家大族富豪聚餐的壓軸菜,雞、鴨、豬、鹿等只能算是輔助菜系。到了宋朝,由於也禁食牛肉,羊肉在這個時期成為皇家士大夫的主要肉食。宋朝吃羊肉一開始是從皇家流行,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350隻羊。上有甚者下必甚焉,從官員到民間,羊肉就成為當時人們餐桌上的頭等肉食。

唐代壁畫《郊野聚飲圖》 (網上圖片)

唐代壁畫《郊野聚飲圖》 (網上圖片)

在漢人的地盤以羊肉為貴,當時北方遼金之地卻相反,豬肉成了「高大上」。宋朝使節出使遼金,北人用最好的豬肉款待使者。豬肉在遼金是「非大宴不設」。因為當地豬少,豬肉為貴;大宋羊少,自然以羊肉為美。到了明一代,《明宮史》記載皇家過年食譜中就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說明此時的豬肉能夠登上大雅之堂。不過在民間,豬肉盛行程度仍舊不及牛羊。

清朝,豬肉終於逆轉,成為漢族最主要肉食。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中,就已經將豬單獨列為《特牲單》敘述,當中與豬肉相關的菜餚就有43道;而牛羊肉則歸為《雜牲單》:「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時有之之物,然制法不可不知,作《雜牲單》」。

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網上圖片)

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網上圖片)

至於雞作為現代主要肉食,在民間風俗也用作祭祀,周朝也是祭品,卻相當珍貴。春秋時代,平民只有老人才能吃得起雞肉。秦漢時期,吃雞對於平民仍是難得之事,只能在重大節日才能吃雞。漢朝非常重視軍隊伙食,軍隊會免費供給士卒各種食物,包括雞肉。隨著生產力和養雞技術的發展,雞漸漸成為農家必養家禽,家中有雞,說明農家糧食豐足。吃雞,是標準的中國農莊式待客之道。在唐宋吃雞已經普遍而輕鬆之事了。

至於鴨,中國人養鴨吃肉歷史也悠久。北宋時候鴨食品很多,據不少宋人筆記記載,首都開封飯館中售賣鵝鴨排蒸荔枝腰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鵝鴨、燠鴨、煎鴨子等菜品;南宋首都杭州餐館中的鴨菜更多,烤鴨已經是「食市」中的常見品種。當然吃鴨子最多、方法最多的還是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

清代時期,西方版畫描繪北京烤鴨外賣服務團隊 (網上圖片)

清代時期,西方版畫描繪北京烤鴨外賣服務團隊 (網上圖片)

15世紀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隨行的江南官員、富戶也把吃烤鴨的愛好帶到北京。明朝嘉靖年間,有人在北京開烤鴨店,沿襲的還是南方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於1864年開設全聚德後,把燜爐改為掛爐,烤製的方法、口味、吃法有了新花樣,傳承下來讓烤鴨也變成了北京特產。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