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南史話】廣東英德遺址 證新舊石器時代與湘贛有交流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廣東英德遺址 證新舊石器時代與湘贛有交流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廣東英德遺址 證新舊石器時代與湘贛有交流

2019年10月13日 10:00

環南嶺地區包括廣東,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生產使用陶容器之地。

位於廣東英德的青塘遺址,被獲選為2018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發掘工作在近期結束後轉入文物研究階段。考古人員指,青塘遺址出土的距今1.35萬年的「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的墓葬,對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宗教信仰、社會復雜程度、區域現代人體質演化與人群擴散等研究具有重大價值。遺址也為證明華南地區,可能是人類最早生產和使用陶器的地區填補了證據空白。

更多相片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網上圖片)

環南嶺地區包括廣東,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生產使用陶容器之地。

青塘遺址共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角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 (網上圖片)

青塘遺址是嶺南典型的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洞穴遺址,2016年至2019年初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發掘,共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角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其中,陶器碎片是今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年代測定顯示,這些陶片距今約1.7萬年,屬於舊石器晚期。這是廣東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陶器。不僅為人類早期陶器的出現與發展、現代人行為複雜化、區域史前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陶器是人類發展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指,近年來的考古發掘顯示,華南特別是環南嶺地區(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省區交界),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生產使用陶容器之地。此前南嶺周邊的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都曾出土早於1.7萬年前的陶器碎片,但廣東地區一直沒有同類發現。青塘遺址陶器的出土,填補了這一「關鍵空白」。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至於青塘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劉鎖強表示,出土的陶器呈現從雙面繩紋到單面繩紋、從粗糙不規則到相對規整的變化,體現出製作工藝的明顯進步。這種發展序列與湖南、江西等地發現的陶器發展序列一致,證明舊石器時期南嶺南北的人類可能有廣泛而持續的文化交流。

此前,考古資料指中國最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開始已出現最早的墓葬。考古專家認為,「青塘少女」的發現不僅改寫史前墓葬相關時間記錄,還可能對華南和北方地區人群來源和發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網上圖片)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網上圖片)

青塘遺址是嶺南典型的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洞穴遺址,2016年至2019年初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發掘,共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角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其中,陶器碎片是今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年代測定顯示,這些陶片距今約1.7萬年,屬於舊石器晚期。這是廣東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陶器。不僅為人類早期陶器的出現與發展、現代人行為複雜化、區域史前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青塘遺址共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角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 (網上圖片)

青塘遺址共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角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 (網上圖片)

「陶器是人類發展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指,近年來的考古發掘顯示,華南特別是環南嶺地區(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省區交界),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生產使用陶容器之地。此前南嶺周邊的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區都曾出土早於1.7萬年前的陶器碎片,但廣東地區一直沒有同類發現。青塘遺址陶器的出土,填補了這一「關鍵空白」。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張弛認為,青塘遺址發現的陶器是華南地區,尤其南嶺南北兩側在距今2萬至1萬年時間段內,已大範圍生產和使用早期陶器的又一有力證據。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至於青塘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劉鎖強表示,出土的陶器呈現從雙面繩紋到單面繩紋、從粗糙不規則到相對規整的變化,體現出製作工藝的明顯進步。這種發展序列與湖南、江西等地發現的陶器發展序列一致,證明舊石器時期南嶺南北的人類可能有廣泛而持續的文化交流。

此外,黃門岩1號洞發現墓葬一座,出土人骨化石一具,測定年代為1.35萬年前,被確認為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墓葬。劉鎖強引述後續研究表明,這是一位13歲至18歲之間的女性,身高1.45米至1.5米,稱她為「青塘少女」。少女蹲踞葬式和隨葬品也表明當時的喪葬行為已經具備一定儀式,人類已有了明確的生死觀念,並且出現原始宗教信仰,反映出當時社會複雜程度。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出土的1.35萬年前「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可確認葬式墓葬 (網上圖片)

此前,考古資料指中國最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開始已出現最早的墓葬。考古專家認為,「青塘少女」的發現不僅改寫史前墓葬相關時間記錄,還可能對華南和北方地區人群來源和發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王幼平教授指,蹲踞葬式在華南和東南亞地區的史前時期較為流行,和中國北方廣泛發現的仰身直肢葬式有顯著差別。此前國內發現的蹲踞葬式墓葬一萬年以前較為稀少,因此這一墓葬也為開展東亞和東南亞的國際性史前人類遷徙、交流課題研究提供新的重要材料。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