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歷史長河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秦始皇陵發現50載 衛星圖看出為何至今不敢挖掘

2019年10月16日 10:00

不知道有生之年會不會看到秦始皇陵考古工程。

中國史上首位皇帝嬴政陵墓秦始皇陵位於驪山下,旁邊鄰近渭河,是「依山傍水」好地方。秦始皇陵是考古界中的一大寶藏,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從嬴政成為皇帝時始建,歷時 49年。秦始皇陵連同兵馬俑,於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更多相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不知道有生之年會不會看到秦始皇陵考古工程。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其實一早就被發現,歷代都有相關史料記載,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季龍、黃巢等,但應該沒人成功,因為到了十九世紀,陸續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盜掘。直至1976年,不斷有學者提出發掘秦陵地宮,想要探究這千年秘密,但是當時考古技術不好被國家拒絕。事實上,挖掘秦始皇陵前,學者在郭沫若帶領下,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由於古墓環境在地下塵封幾百甚至上千年,古墓裡空氣、氣壓與外界不一樣。古墓裡的世界極度缺氧,當中的東西才能保存完好。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以上的經歷告訴大家,連兵馬俑都無法好好保護,所以考古學家不開採皇陵,也是正確的。因為修建了49年的秦始皇陵,裡面的物品的珍貴程度,必比兵馬俑高。加上有傳為防盜墓,秦始皇陵注滿水銀,充滿了毒氣和機關,這些都令悠久的過去至今,無人敢輕易挖掘的原因。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如果如果用最機械的算法,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只算發掘面積的話。秦公大墓從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秦陵面積大約是秦公的50倍,那按照推算,秦陵就要挖500年。途中遇到像挖兵馬俑的特殊情況或異常需要停工的話,挖掘時間會更久。

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而文物發掘及工程需要國家支援才行。即使現在中國經濟條件理想,但發掘秦陵,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將是巨大,如沒有充足經費支持,工程無法啟動及長期維繫。中國考古學家,早在1974年春季就發現秦始皇陵,也似乎找到秦始皇埋身之處,但是至今國家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由,沒有意思要發掘開棺。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其實一早就被發現,歷代都有相關史料記載,盜墓者包括項羽、赤眉軍、石季龍、黃巢等,但應該沒人成功,因為到了十九世紀,陸續有人提出秦陵可能未被盜掘。直至1976年,不斷有學者提出發掘秦陵地宮,想要探究這千年秘密,但是當時考古技術不好被國家拒絕。事實上,挖掘秦始皇陵前,學者在郭沫若帶領下,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郭沫若等人開挖了明代定陵,結果因為缺乏保護文物的技術,考古技巧生疏,定陵嚴重破壞 (網上圖片)

由於古墓環境在地下塵封幾百甚至上千年,古墓裡空氣、氣壓與外界不一樣。古墓裡的世界極度缺氧,當中的東西才能保存完好。

至於被普遍認為是秦始皇陵外圍的「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早於1974年已被考古學家發現時,成為世界焦點,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不少人都慕名而來。但「兵馬俑」的發掘也是「慘案」,因為當時出土文物保存技術不好,彩色兵馬俑一下子就風化了變成土黃色。現在有了科學技術的幫助,兵馬俑的色彩恢復延長保存的時間,但是也不會保持太久。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兵馬俑士 (網上圖片)

以上的經歷告訴大家,連兵馬俑都無法好好保護,所以考古學家不開採皇陵,也是正確的。因為修建了49年的秦始皇陵,裡面的物品的珍貴程度,必比兵馬俑高。加上有傳為防盜墓,秦始皇陵注滿水銀,充滿了毒氣和機關,這些都令悠久的過去至今,無人敢輕易挖掘的原因。

此外,到了現代,當專家透過衛星圖片了解秦始皇陵的範圍後,也不敢貿然展開工程。按照估算,秦始皇陵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另外,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按推測,一旦地宮距離現在地表35米深,相當於15層樓高,以這樣的狀態,一旦立壁有如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這樣很易會導致塌方。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秦始皇陵衛星圖及劃出範圍 (網上圖片)

如果如果用最機械的算法,不計算時間成本,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只算發掘面積的話。秦公大墓從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秦陵面積大約是秦公的50倍,那按照推算,秦陵就要挖500年。途中遇到像挖兵馬俑的特殊情況或異常需要停工的話,挖掘時間會更久。

現在,全世界都沒有一個考古學家敢保證能夠完好帶出秦始皇陵的文物,挖掘秦始皇陵,甚至需要強大的科學技術,還需要考古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其實發掘秦始皇陵不是不行,只要搭一個全包圍的屏障,二十四小時保證固定的濕度溫度以及各種條件,把自然環境和墓室完全隔離開-考古學家表示,想見到秦始皇陵地宮的真面目恐怕還要等。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秦國兵馬俑出土 (網上圖片)

挖掘秦始皇陵事關重大,短時間內不開挖也是政府和所有學者一致的決定,而文物發掘及工程需要國家支援才行。即使現在中國經濟條件理想,但發掘秦陵,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將是巨大,如沒有充足經費支持,工程無法啟動及長期維繫。中國考古學家,早在1974年春季就發現秦始皇陵,也似乎找到秦始皇埋身之處,但是至今國家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為由,沒有意思要發掘開棺。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