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理工教師講述被圍毆事發經過:香港是病態的

博客文章

香港理工教師講述被圍毆事發經過:香港是病態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理工教師講述被圍毆事發經過:香港是病態的

2019年10月12日 14:10 最後更新:18:40

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昨天(10月11日)臉上的傷痕剛剛結疤,腰部也還有些疼痛。

10月8日,陳偉強因在報紙上發表評論,建議嚴懲暴力示威者,被逾百人在課堂上圍堵、用鐳射筆照射、謾駡了5小時後,才讓他以離開。事後校方不但沒有懲處涉事學生,反而以“不能勝任教務工作”為由將陳偉強調離教學職務。11日,陳偉強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的採訪。

陳偉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昨天訪問。

陳偉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昨天訪問。

《環球時報》記者昨天訪問了陳偉強,陳老師話,事情過去幾天了,他已經不再因學生們的行為生氣了,「只是覺得更加痛心」。

10月8日下午,陳偉強一如既往地走進教室,準備為學生們上課,講授「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比較」。但推開門後,陳偉強發現教室內的60多人中,只有1/3是他的學生,其餘的人有不少帶著口罩和面具,看到他後就開始大聲呼喊各種示威者的口號。

陳偉強回憶稱,他此前已經在連登上看到有人呼籲來課堂上圍堵他,只因他本月5日接受報章採訪時表示,特區政府應以暴動罪來起訴暴力示威者,法庭也應考慮社會受影響程度,予以重判。「我知道這堂課已經無法上下去了,就想離開,但一直被阻攔。」陳偉強說,「他們用鐳射筆照射我的眼睛、下體,對我叫駡、威脅、恐嚇,要求我表明政治立場」。

面對圍堵,陳偉強強調了他的三點立場:第一,反對暴力; 第二,尊重法治; 第三,「我以中國人的身份教授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我的身份認同是中國人,並以作為中國人而自豪」。當他們聽到我說我是中國人時,不滿地大叫起來,並要求我道歉。陳偉強話:「當時的學生一聽到我說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的反應就很大,這種反應是不正常、不正確的,這體現出香港的病態。」

當日示威者用雷射筆照射陳偉強的下體,並大叫:「著火!著火!」資料圖片

當日示威者用雷射筆照射陳偉強的下體,並大叫:「著火!著火!」資料圖片

陳偉強前後十次試圖離開,但都被攔住了,其中有三次甚至被人推倒。在此期間,在場的一位學生以及他的太太都先後報警,但警員由於被學校阻攔,始終未能進入校園。在5個小時的圍堵中,聚集在課堂的人越來越多,超過100人,其中一些是學校的學生,也有不少是外來的「假學生」。最終,在專上學院一位副院長的調解下,陳偉強才勉強脫身。

10月9日,專上學院院長梁德榮在師生對話會上稱,校方會暫停陳偉強本學期的課堂教學,另行安排其它非教學職務。陳偉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現在暫時進行一些研究工作。幾天來,陳偉強回過一次學校,看到辦公室門口貼滿了各種辱駡他的海報。

陳偉強話:「作為一名老師,我現在已經不生氣了。如果學生能夠改正錯誤,我願意去原諒他們。」他已經在理大專上學院教書14年,「但我並沒有看到他們認識到錯誤,這讓我感到很心痛。」

「香港高校出問題了。」陳偉強說,大學本應教會學生尊重、包容他人,珍視言論自由,但現在有的學生似乎完全聽不進不同意見,更用言語暴力、肢體暴力來打壓他人的言論,他所遭遇的如此激烈、長時間圍堵,是香港教師多年來沒有遇到過的。「校園裡的暴力越來越多,課堂變成了政治角力的場所」,陳偉強無奈地說,「香港的校園幾乎成了香港最危險的地方,成為了暴力行為的保護區,因為警員進不去。」

面對捲入政治漩渦中的高校校園,陳偉強認為,最重要的是告訴學生他做錯了,而不是縱容他們,告訴他們做得沒有問題。「不少學生已經錯得很厲害,甚至違法了法律,這時候的包容就是縱容」,陳偉強批評稱,一些校長、教授因為怕學生們鬧事,就採用不發表意見或者兩面討好的方式應對,「這樣只會害了我們的下一代。」

現在,陳偉強出門會帶上帽子和口罩,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他,雖然不少人都支持他,但他也擔心會被人「下黑手」。儘管如此,陳偉強還是希望能夠重回講臺。「我沒有因為這件事想過不當老師,我還是會在最困難的時候,盡我的力,把我相信的、愛國的價值觀通過講課傳達給學生。」陳偉強說,「我不會放棄我的教學理想。」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