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通識科備受評擊 教師憂政治干預

政事

通識科備受評擊 教師憂政治干預
政事

政事

通識科備受評擊 教師憂政治干預

2019年10月15日 23:11 最後更新:10月16日 00:36

教協指八成教師憂通識科發展受政治干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通識科目被部分意見認為導致學生思想激進,教協於9月6日至10月6日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319個通識教師有效回覆。調查發現,有超過八成受訪教師表示擔心通識科的發展會受到政治干預,反映目前環境令前線教師感到困擾。坊間有意見要求通識考卷取消必答題,然而85.9%受訪教師認為通識科考卷應維持有必答題。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教協認為,任何有關通識科以至教育界的修訂,都必須符合教育專業的原則,並應廣泛諮詢前線教師的意見,不應受外間政治形勢干預。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曾提出「不排除重新考慮通識是否必修」,有77.4%受訪教師同意維持通識必修必考,教協認為可見維持通識核心科目地位是教育界的共識。

局方又公布推出通識教科書的「專業諮詢服務」,教師普遍都會使用校本教材配合課本教學,62.7%教師同意維持現時不設建議教科書的安排。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不少年輕學生參與反修例、反政府的示威抗議。(資料圖片)

不過就「學生/學校可選擇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IES)」,教師意見極為分歧,同意和反對的比例相若,分別為41.7%和41.4%,另有16.9%表示中立。

就「通識課程及測考內容修訂」,教師普遍認同通識課程有需要修訂,包括釐清課程範圍、削減課程內容、訂明科目的核心概念 、更新各單元的探究問題、釐清公開考試的評核目標,以及清楚定義主題與議題的分別及關係,都是可行的修訂方向。

賽馬會官立中學前女教師被指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期間,在社交網頁私人帳戶多次發表不當言論,遭紀律研訊會裁定行為不當,公務員事務局去年7月將她革職。她去年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指出局長錯誤裁定其行為不當,革職決定過分干預其言論自由,要求推翻革職決定。申請人一方在高等法院陳詞指,涉案帖文遠遠未達仇恨言論或煽動暴力言論門檻,局方詮釋無法成立,革職懲罰更不相稱。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申請人譚玉芬的代表律師引用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名言「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指出申請人在無關教育工作的私人帳戶發表個人想法,帖文不公開,帳戶也沒有加入任何學生為朋友,與KOL意見領袖情況不同,申請人所表達之想法關乎公益,若此屬行為不當而革職,恐怕會造成寒蟬效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申請方認為,言論自由非常重要,可讓人民釋放民憤,以免轉化成暴力,言論自由亦屬基本人權需要保障,只可在有必要時設限,而且限制不應超出必要範圍,政府有責任證明設限之必要,然而紀律研訊會在申請人提出司法覆核後,向法庭存檔誓詞時才披露革職理據。

申請人的帖文旨在嘲諷及宣洩,仇恨言論或煽動暴力言論門檻高,涉案帖文遠遠未達門檻,紀律研訊會的詮釋無法成立,過分干預言論自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