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城大深研院進軍灣區 228項目獲兩億經費

社會事

城大深研院進軍灣區 228項目獲兩億經費
社會事

社會事

城大深研院進軍灣區 228項目獲兩億經費

2019年10月21日 08:59 最後更新:09:00

楊夢甦指初創企業可借助大灣區的創科優勢迅速成長。

大學知識轉移講求「產學研」結合,要大展拳腳往往不可局限於香港,本地多所大學早年已進駐內地或甚至大灣區設立研究機構,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正是其中之一。負責帶領城大研究及科技的副校長呂堅透露,深研院目前有逾200個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獲批經費總數高達港幣2億4千多萬元。曾夥拍學生先後創立四家公司的城大教授楊夢甦,亦指初創企業可借助大灣區的創科優勢迅速成長起來,互惠互利,提升本港創科產業收益。

楊夢甦指初創企業可借助大灣區的創科優勢迅速成長。資料圖片

楊夢甦指初創企業可借助大灣區的創科優勢迅速成長。資料圖片

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轄下有十多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副校長呂堅自13年上任後,便開始帶頭鼓勵校內科研團隊申請內地科研經費,他透露,深研院現有228個在研項目,研究經費合計港幣2億4千多萬元,包括來自中央、廣東省、深圳等地方政府和企業。「城大項目的數量和金額都是香港院校在深圳所設研究院之中的第一名,申請成功率也跟內地最好的大學差不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依託港、澳、穗、深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發揮國家高端要素集聚平台的作用推動多項產業。呂堅認為優厚的科研經費及補貼,是吸引港創科人才到內地發展的原因之一。他以深圳的「孔雀計畫」為例,指城大博士畢業生自動享有其C類人才待遇,「首4年人民幣160萬元補貼,相當每年有40萬元,如果是博士後還多18萬元補貼,那每年就有58萬元。這只是補貼,就算每個月讓他賺1萬元,那他一年也有70萬元收入,遠遠高於在香港。」

城大(研究及科技)副校長呂堅認為,大灣區的發展需要更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崛起,城大在不同學科範疇將繼續提升水平。

城大(研究及科技)副校長呂堅認為,大灣區的發展需要更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崛起,城大在不同學科範疇將繼續提升水平。

呂堅指出,深圳能夠斥巨資吸引人才有兩大原因:產業的實際需求和良性循環。他解釋,深圳政府投資的新公司通常都賺得大錢,然後透過繳稅回饋給政府;而深圳去年已超越上海,成為全國稅收金額最高的城市。

對此,在城大深研院設實驗室的生物醫學系主任楊夢甦也有類似看法。他於04年起先後成立四家各以中、港為據點的初創企業,最新是去年夥拍三個門生在深圳成立晶准生物醫學公司,並獲當地政府以每平方呎3元的優惠價,承租一個3萬呎面積的辦公室。

他透露,深圳政府近年均向其項目批出每年3百萬至5百萬元研究經費,「粗略計算,由02年至今,來自中央的資金有1千萬元,廣東省的有5百萬元,最多的還是深圳,加起來有2千萬至2千5百萬元。」但類似研究在香港,如研究資助局和創新及科技署,每年每項目僅批約2百萬港元。

楊夢甦感嘆,本港創科產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0.7,與深圳的百分之5、新加坡的百分之4,或南韓、台灣等地的百分之三均相差甚遠,即使如特首所願,在5年內翻倍仍比不上。他直指大灣區令港生有好出路,「大學開發出技術、成立公司、享有專利,知識轉移就能盈利」,不諱言很多公司在內地和香港均有註冊成立,香港也能透過這些港企稅收有收益,互惠互利。

「以往本地大學辛苦得出的科研成果,可能論文出版後便無下文;但若商品化,便可憑專利有收入,好過死在手上。」楊夢甦認為,本港優勢是國際化,吸引國內外技術人才,而大灣區也有深圳、東莞等「世界工廠」,物流發達兼有龐大的市場,這些條件雖和美國舊金山灣區不同,但大灣區也並非要重複美國的模式。

呂堅亦同意大灣區發展正追趕上去,並指最新的經濟總量已超過舊金山灣區近百分之50,「雖然他們的人口才9百萬,我們有4千多萬,人均總值還是差很多。」他認為大灣區需要有更多一流研究型大學,以配合整體的創科產業鏈發展,並指城大將在不同學科範疇繼續努力提升水平。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漢服社團登廣東時裝周舞台 冀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2024年04月19日 16:51 最後更新:16:55

4月16至22日,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和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於廣州番禺合辦「2024廣東時裝周-春季」。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2024廣東時裝周

2024廣東時裝周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理事長田杰以「復興華夏衣冠,承傳中國文化」為題,向觀眾介紹了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的發展情況及該社的使命擔當。田杰指出,近代漢服復興在香港已踏入十八個年頭。直至近年,香港官方舉行的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活動開始加入漢服元素。

近代漢服復興在香港已踏入十八個年頭。直至近年,香港官方舉行的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活動開始加入漢服元素

近代漢服復興在香港已踏入十八個年頭。直至近年,香港官方舉行的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活動開始加入漢服元素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近年致力推動以漢服作為各種祭祀、典禮、會議場合的正裝,除了將漢服融匯在地文化,亦正積極發展具衣冠元素的嶺南文化IP,以傳揚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華夏傳統文化。丹青承南漢服社由一群熱愛華夏文化的愛國香港青年組成,以赤子之心,在港致力推廣華夏衣冠文化,冀望提高市民文化自信,促進大灣區青年交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近年致力推動以漢服作為各種祭祀、典禮、會議場合的正裝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近年致力推動以漢服作為各種祭祀、典禮、會議場合的正裝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廣州理工學院老師謝嘉妍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漢服消費、如何促進漢服消費,提出漢服消費要有自我標簽、個性追求、民族認同、文化自信。隨後,襦一坊非遺漢服工作室創始人、創意總監陳一然講解漢服復興20年以來現代漢服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提出過程中要堅持漢服科普、提高審美、尊重原創、協調發展;暨南大學高芷珞講師則分享了化妝造型的時尚潮流、民族性等方面的見解。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香港丹青承南漢服社作為香港漢服組織代表應邀出席開幕藝術沙龍,在「襦一坊·漢服與時尚展秀」環節與廣州青年合作,共同展示灣區服飾文化,說好香港青年故事。

國潮興起,青年肩負文化責任,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大旗。大灣區的互聯互通讓香港青年有多元機會和廣闊空間實現抱負,漢服愛好者將在大灣區組成更緊密的青年社群,共同弘揚璀璨的華夏衣冠文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