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將來過度發展,會加重鄰近景點的負荷。

為進一步推廣綠色旅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發展西貢北潭涌,作為綠色旅遊樞紐。北潭涌是西貢郊野公園的入口,並設有小巴前往地質公園,每逢周末吸引大批遊人前往,惟旅遊業界稱,該處塞車問題嚴重,外地團慣常不會取道於此。山藝界及環團則直言,北潭涌的旅遊配套已算完善,擴建基建意義未明,擔憂將來一旦「中門大開」過度發展,會加重鄰近景點的負荷,有機會破壞自然面貌,影響本地遊人到訪意欲,建議未來同步完善其他配套,多綫發展。

北潭涌是西貢郊野公園的入口,並設有小巴前往地質公園。資料圖片

北潭涌是西貢郊野公園的入口,並設有小巴前往地質公園。資料圖片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研究發展北潭涌作綠色旅遊樞紐,通往西貢郊野公園和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門戶,以進一步推廣綠色旅遊。早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商經局正與漁護署、建築署構思,研究在北潭涌巴士總站現址,興建旅客中心、商鋪及泊車位等設施,方便旅客簡單補給。多個業界指北潭涌的綠色旅遊潛力高,惟發展計畫不獲看好。

位於大網仔路的北潭涌巴士總站,被認為是西貢郊野公園的「大門」。香港山藝協會創辦人兼總教練梁梓浩指,該處一帶有燒烤場、度假營,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也可在該站乘坐小巴到萬宜水庫東壩參觀地質公園,加上毗鄰又有上窰民俗文物館,在下一個巴士站則抵麥理浩徑第一段的起點,故每逢周末均有大量人前往,「每小時至少有幾百人,踏單車的人、行山隊會不同時間前來,郊遊者有長者,亦有幼童,大家短暫停留就會出發前往其他地點。」

北潭涌擬拓綠色遊。

北潭涌擬拓綠色遊。

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會長林和忠稱,最近兩年地接社所承辦的綠色旅遊團有增加趨勢,小型深度團有興趣到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遠足,不少人也會到訪南丫島及坪洲等島嶼,而地質公園更是內地、東南亞旅客喜愛的特別景點之一,但目前的旅行團皆是於西貢市中心乘船,「一來坐船風景好,二來整團人包船只需幾千元,人均費用不貴,所以更多人喜歡坐船。」

西貢素來被稱為「香港後花園」,經常在該區帶隊的梁梓浩坦言,西貢市中心一帶在下午4時後的塞車問題嚴重,若擴大發展北潭涌的綠色旅遊配套,亦難保周邊道路的承載能力,「大網仔路很狹窄,全部人塞死一條路出入會『冧檔』。」林和忠認同,北潭涌的交通負荷有限,僅西貢及馬鞍山兩條道路駛入及一條路綫離開,故旅行社帶團到西貢周邊景點時,為免塞車多數不會取道該處。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經理何嘉寶擔心,將北潭涌發展成具規模的中轉站,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壓力,例如不帶走垃圾、塗鴉等問題。資料圖片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經理何嘉寶擔心,將北潭涌發展成具規模的中轉站,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壓力,例如不帶走垃圾、塗鴉等問題。資料圖片

若發展北潭涌為綠色旅遊樞紐,林和忠預計,本地遊客或自由行旅客將較得益,惟大網仔路沿途尚有不少豪宅及村屋,他質疑發展計畫的負面影響更大,日後的交通問題可能有如假日的大美督或紅葉季的大棠般嚴峻,惹起當地居民反對發展。

事實上,山藝界及環團也不看好北潭涌的發展計畫。梁梓浩表示,現時北潭涌巴士總站已設有停車場、公廁、燒烤場、小食亭及旅客中心等配套,漁護署管理得宜,環境也自然優美,「『山竹』吹襲後,署方用塌樹製造了一些欄杆,加入其他建築不知會否格格不入,再者郊遊者慣常在西貢市中心補給,新增商鋪的意義未明,但隨時因大興土木而失去原有的大自然風味,甚至因人流過多,影響原本希望在郊外享有寧靜環境的人。」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也稱,現時在北潭涌已經設有遊客中心及泊車位等設施,且多數興建在非郊野公園範圍內。他稱,大部分北潭涌面積已被劃入郊野公園範圍內,在避免影響郊野公園範圍的前提下,他稱難以估計設施如何加建,「除非在同一個停車場加建多一倍的車位。」但他同時指出,現時外來車輛經北潭涌進入郊野公園須申請許可證,每日有嚴格限額,不大幅放寬配額的前提下,北潭涌已正在發揮樞紐作用。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經理何嘉寶則擔心,將北潭涌發展成具規模的中轉站,會為相鄰自然環境造成壓力,加上景點位置偏遠,難免增加清潔壓力,「當遊客增多時,便相對難以控制他們的行為,例如不帶走垃圾、塗鴉等問題。」她認為,當局倡議發展綠色旅遊樞紐的同時,應同步考慮其他措施,例如要求進入的旅行團必有認可導遊隨行,並且小心評估加建設施對自然環境的負荷。

與其提升北潭涌配套,林和忠更希望政府於白沙灣碼頭增加旅遊巴泊位,「有時西貢碼頭太多遊人,業界會改於白沙灣上船前往地質公園,增加旅遊巴泊位有助分流。」梁梓浩則盼政府把使用率較低的燒烤場改建為指定露營地點,滿足愛好者的需求。綠恒生態旅遊總經理謝宇德建議,當局應思考加強海上交通配套,多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