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吃完原告吃被告 法院副院長換電話號碼「求轉運」

兩岸

吃完原告吃被告 法院副院長換電話號碼「求轉運」
兩岸

兩岸

吃完原告吃被告 法院副院長換電話號碼「求轉運」

2019年10月24日 03:40 最後更新:05:40

山西運城中院原副院長孫世芳被雙開4個月後再有新消息。

觀海解局注意到,10月23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昔日「好法官」墮為階下囚》一文,首次披露孫世芳違紀違法細節:

不管合不合法、能不能辦,只要送錢就都收著;

吃完原告吃被告;

想方設法用錢生錢;

身上藏有「護身符」;

聽風水先生的指點,將辦公室電話號碼和門牌號與下屬互換,以此來換「運氣」。

父母起名希望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孫世芳1961年4月出生,大專學歷。26歲時,他從部隊轉業至萬榮縣人民法院,歷任副庭長、庭長、副院長。1998年起,孫世芳先後任絳縣、臨猗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2011年5月,孫世芳被任命為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2014年1月履新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處級審判員。

2019年1月,孫世芳被查,5月被雙開,他被指對待上訪群眾態度惡劣、簡單粗暴;搞兩面派,做兩面人。

「父母給我起名叫做世芳,就是希望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番作為,能夠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孫世芳說。但如今,他卻與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馳。

吃完原告吃被告

孫世芳回憶,他的蛻變始於2006年。那一年,他的父親去世了。

「以前,每次回到家,老父親總是念叨個不停,‘不敢胡來,那麼多人都看著呢’。當時對老父親的話,只是這個耳進那個耳出,沒有入腦入心,但也起到了一定警示作用。」孫世芳在懺悔書中寫道。

2011年孫世芳調任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當他看著身邊的「朋友」在自己的幫助下獲得了利益,私心貪慾逐漸滋生膨脹。“後來,無論是立案、審判,還是執行,只要別人找過來,不管合不合法、能不能辦,只要送錢我就都收著。”孫世芳說。

就這樣,案子儼然成了他謀取私利的媒介。

2013年,某公司向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另一公司800餘萬元欠款逾期不還。孫世芳接受原告請託後,要求立案庭將該案分到他名下,親自擔任審判長;審理階段,授意合議庭違規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凍結被告公司資金;判決和執行階段,要求「加快進度」。此案結案後,孫世芳心安理得收下委託人數十萬元感謝費。

2011年至2013年,孫世芳在辦理一起涉案標的1000餘萬元的經濟糾紛案件時,左右逢源,先後收取原告、被告數十萬元好處費。

面對收受的贓款,孫世芳還想方設法用錢生錢。

比如,2011年至2016年間,孫世芳通過某房地產公司負責人蔡某,先後8次把錢借給他人,獲利百餘萬元。

2015年,孫世芳出資數百萬元,以他人名義入股當地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獲取紅利。

信風水換電話號碼

觀海解局注意到,孫世芳被查前,組織曾四次找他談話。

2016年,群眾舉報孫世芳有多處房產、枉法裁判、收受賄賂等問題。當年5月和10月,運城市紀委先後兩次就群眾舉報問題,分別對孫世芳進行談話函詢、初核。

孫世芳坦言,那時,他執迷不悟,使盡渾身解數弄虛作假、對抗審查、矇混過關。

2018年7月,運城市紀委監委就孫世芳隨意拘留上訪群眾問題對其進行提醒談話,他又極力撇清關係、隱瞞事實。

2018年11月,運城市紀委監委對孫世芳有關問題展開核查,他不僅繼續向組織作虛假說明,還與相關人員「統一口徑」。

其實。孫世芳心裏並不踏實。

「他身上藏著所謂的‘護身符’驅邪避禍。更為荒唐的是,他聽信風水先生的指點,將辦公室電話號碼和門牌號與下屬互換,想換一換‘運氣’。」有關審查調查人員介紹。

然而,一切均是徒勞。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