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貨車流量嚴重高估 大橋商機不似預期

社會事

貨車流量嚴重高估 大橋商機不似預期
社會事

社會事

貨車流量嚴重高估 大橋商機不似預期

2019年10月29日 10:08 最後更新:10:10

地產商反而成為大橋下最大受益者。

港珠澳大橋落成一周年,各界在通車前提出各式各樣的「大橋商機」,如今大橋車流疏落,證明構想與現實落差龐大。為剖析箇中問題,《星島日報》翻查過去20年的過境人車流數據,拆解大橋經濟不似預期的原因。物流、旅遊及廠商業界在大橋通車前,曾添置車隊、規劃發展機遇,以及準備各式旅遊團迎接商機,惟受制於配套未完善及示威事件影響,努力付諸流水,反而只有地產商成為大橋下最大受益者。報道將循物流、旅遊、地產及經商便利,檢視大橋一年得失。

港珠澳大橋車輛使用量一直未如理想。《星島日報》分析大橋過去一年車流量及當年預算的數字後發現,大橋貨車流量僅及當年預測數字的百分之七,成為車流量被嚴重高估的「主犯」。若進一步比較過去20年來往中港兩地的車種變化,更發現各口岸的貨車使用率一直持續下跌,由99年佔過境車輛超過八成,跌至17年約四成半。不過,即使是車流量穩步增長的私家車,其使用大橋的實際流量,亦僅為預期的六成,反映數字被全面高估。若以此推斷,即將落成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的預計車流量被嚴重高估的機會同樣極大。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數字,大橋車由去年10月通車至今年10月初,平均每日有4000車次,只是08年估算最少9200車次的四成四,雖然仍有落差,但相比07年啟用的深圳灣口岸預計首年有3萬車次,實質只有4200多架的嚴重偏差有改善。

貨櫃陸路收費未見優勢

從08年估算文件中發現,大橋車流被高估的「元兇」來自貨車。文件推算通車首年,私家車、旅遊巴、貨車的每日交通量分別為4300架、1350架及3550架,然而,根據大橋管理局數字,大橋過去1年每日只有約240架貨車使用,僅為推算流量約百分之七。

貨車量的嚴重高估,源於包括珠海、中山、江門在內的珠三角西部發展與預計有異。中大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指,10年前珠三角的加工貿易及製造業發展蓬勃,近年的工廠數目經已回落,影響貨物出口量,「珠西地區也有工廠,但發展程度始終不及東莞、深圳的多。」當初大橋以「貨物運輸量」及「旅客運輸量」衡量大橋功用,惟他直言,大橋交通日後將以客運為主。

廣西自成物流圈減需求

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認為,一般貨櫃陸路運輸於大橋的報關成本未見明顯優勢,難以要求貨主放棄慣用而便宜的舊方案,「用內河船水路運輸可以幾十個貨櫃一併報關繳費,走陸路則要逐個貨櫃計錢,前者成本將便宜兩成至兩成五。」恒大決策科學學院副院長(外務)黃惠虹認同,以大橋作運輸物流,只是在運送緊急飛機貨或高增值貨品等才見優勢。

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副教授葉子良稱,大橋規劃前期,曾預期帶動珠三角西部輸出自家品牌貨物之餘,也希望開拓通往廣西的物流鏈,但隨着廣東省公布環保法規、工廠北遷南移、省內趨向發展高增值及高科技的貨品,加上廣西越南一帶已自成物流圈,省港對大橋的物流需求大遜預期。

事實上,政府08年估計,16年內地來港的貨物中,一成七的貨運量將來自珠三角西部,一半來自深圳及東莞,但根據規劃署的調查,17年超過七成半的中港貨車來深圳及東莞,比99年的八成三佔比下跌,卻遠高於政府的估計;來自珠三角西部的貨車,雖由99年僅佔百分之一,升至百分之三點二,增幅難言滿意。

廠商轉內地碼頭減成本

不過,即使珠三角西部發展一如昔日預期,來往中港的貨車亦未必增加。根據規劃署的數字,貨車及貨櫃車佔整體過境車輛的百分比,已由99年分別佔四成及四成六,跌至17年的兩成四及兩成二,每日行車車次由99年合共約二萬五千次架次,跌至17年約二萬一千次架次,反映貨車在中港貨運的重要性大減。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指出,過去大量貨車穿梭中港兩地,主要是將貨物經香港貨櫃碼頭轉運外國,惟隨着深圳鹽田港及東莞虎門港的發展,廠商改用內地貨櫃碼頭,無論是運輸費及碼頭處理費成本,都比經香港貨櫃碼頭運貨便宜一半。

就大橋貨車流量不足問題,運輸署表示,為了鼓勵業界使用大橋,現時使用其他口岸的香港跨境貨車已可免手續行走大橋口岸,亦對貨車實施相對較低的收費。三地政府會繼續研究並陸續推出新措施善用大橋,促進大灣區的發展。

蓮塘將重演高估車流量

物流業界一度憧憬大橋商機,迎戰冷鏈食品、電子商務、航空及陸路物流等機遇,卻遇上配套問題令貨車至今仍未能過橋。香港物流協會前會長黃輔華亦坦言,業界今年曾多次考察珠海,但眼見當地政府一直未提出定位發展哪種產業,也未有政策吸引企業投資進駐,讓業界無從入手,「珠海發展物流的進度慢,只靠物流業界單打獨鬥不行的,如今是橋建好了,但周邊配套未齊。」

港珠澳大橋貨車流量不理想,令人擔憂年底通車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將重演高估車流量的情況。翻查文件,蓮塘口岸啟用初期的預計每日車流為7700架次,其中貨車佔6000架次,數字相等於今年整體往來中港貨車車量的三分之一。即使日後落馬洲、文錦渡及沙頭角三個口岸的貨運功能將會關閉,貨車全數改行蓮塘口岸,令通車初期預計每日車流超額完成,亦恐難以符合原定於2030年,將貨車每日流量升至逾1萬7000次架次的目標。就此,規劃署回覆,蓮塘口岸開通初期每日車流量的推算仍然大致適用。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鄧炳強稱「港車北上」後 港珠澳大橋車流未達上限

2024年04月24日 13:27 最後更新:14:11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港車北上」自「港車北上」計劃在去年7月1日推出後,使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跨境私家車數目持續增加,但仍未達大橋最高流量上限。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政府新聞處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政府新聞處圖片

鄧炳強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稱,24年3月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平均有大約9620架次私家車出入境,如計及其他跨境車輛,整體出入境車流每日平均約為12200架次,未達到口岸設計容車量。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新華社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新華社資料圖片

鄧炳強說,政府留意到較多跨境私家車集中在周末及假日期間使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在今年3月的周末及假日期間,每日平均有約11900架次私家車使用有關口岸出入境。據口岸相關部門觀察,排隊情況秩序良好,並無出現車龍影響其他口岸通道或口岸附近交通。

運輸及物流局圖片

運輸及物流局圖片

鄧炳強又說,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緊密合作,因應有關管制站及各自連接路的承受能力,推展各項新的跨境交通措施,並密切留意大橋的營運情況,持續研究和推行可行的優化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