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晚清名帥戰績彪炳 獻計清廷攻日本除患遭拒

歷史長河

晚清名帥戰績彪炳 獻計清廷攻日本除患遭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晚清名帥戰績彪炳 獻計清廷攻日本除患遭拒

2019年11月09日 10:00 最後更新:16:49

歷史沒如果,但若能夠出擊日本,東亞政治格局可能翻天覆地。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富國強兵同時也對外擴張,侵略主要對象首選當時日益腐朽的清朝。當時中國土地上的有識之士,能看穿日本人野心的並不多,當中的有讓曾國藩都自愧不如的劉長佑。劉長佑向清廷提出一項計劃,更表示若能實施,必定會擊潰日本。但為何最終泡湯?

更多相片
明治維新時期的橫濱 (網上圖片)

歷史沒如果,但若能夠出擊日本,東亞政治格局可能翻天覆地。

兩廣總督時期的劉長佑 (網上圖片)

劉長佑為湖南新寧縣人,於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考取拔貢。他自幼熟讀兵書,異常痴迷軍事。太平軍起事後,劉長佑響應清廷號召,與同縣好友江忠源創辦團練「楚勇」,日後成為湘軍的重要分支。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劉長佑與江忠源率軍入桂,鎮壓當地太平軍和天地會。太平軍主力北上後,劉長佑、江忠源尾隨掃蕩。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網上圖片)

此後20餘年,劉長佑相繼擔任兩廣、直隸總督、廣東、廣西巡撫、雲貴總督等,期間曾鎮壓魯西北農民起義、滄州鹽民張六起義,其與「清末黃忠」馮子材一起肅清中越邊境多股土匪勢力,並支持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的抗法鬥爭,貢獻良多。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劉長佑作為「洋務運動」積極倡導者之一,對國內外形勢瞭如指掌,尤其法、日動態。劉長佑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後,早早擺脫積貧積弱、荒蠻落後,經濟軍事實力大增,擴張勢頭日益咄咄逼人,對外侵略頭號目標,只有飽受戰亂和外患的中國。

中法戰爭時的清軍 (網上圖片)

奏摺中,劉長佑還給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首先向全世界揭露日本違反國際法、非法吞併琉球的罪狀,籲歐美對日本實行經濟封鎖;派名將從中國東北地區出兵,順松花江出海,兵臨庫頁島,從北面襲擊日本;駐軍朝鮮南部,從西面遏制、威脅日本;派水師由寧波、定海出發,從南面進攻日本的長崎等地,以此來形成三面夾擊之勢-「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劉長佑深信,只要計劃付諸實施,日本必土崩瓦解,就算負隅頑抗也終究失敗。

劉長佑提出計劃頗前瞻且切實可行,然而慈禧卻考慮到國家大亂初定,正需要休養生息。更何況大部分滿清權貴,日本不過是個「蕞爾小國」,不足以撼動中國,反指劉長佑奏摺誇大其詞。清廷拒絕提議,錯失削弱日本良機。

明治維新時期的橫濱 (網上圖片)

明治維新時期的橫濱 (網上圖片)

劉長佑為湖南新寧縣人,於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考取拔貢。他自幼熟讀兵書,異常痴迷軍事。太平軍起事後,劉長佑響應清廷號召,與同縣好友江忠源創辦團練「楚勇」,日後成為湘軍的重要分支。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劉長佑與江忠源率軍入桂,鎮壓當地太平軍和天地會。太平軍主力北上後,劉長佑、江忠源尾隨掃蕩。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十二月,江忠源在廬州被太平軍包圍擊潰,隨即投水自盡。劉長佑繼續率領楚勇與太平軍交戰,多次轉戰,並參與圍剿石達開、撲滅兩廣天地會創辦的「大成國」政權的戰事。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因戰功卓著晉升廣西巡撫。

兩廣總督時期的劉長佑 (網上圖片)

兩廣總督時期的劉長佑 (網上圖片)

此後20餘年,劉長佑相繼擔任兩廣、直隸總督、廣東、廣西巡撫、雲貴總督等,期間曾鎮壓魯西北農民起義、滄州鹽民張六起義,其與「清末黃忠」馮子材一起肅清中越邊境多股土匪勢力,並支持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的抗法鬥爭,貢獻良多。

作為湘軍名將,劉長佑擅長用兵,據學者朱孔彰撰《中興將帥別傳》中載,曾國藩常常自嘆不如:「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長期擔任封疆大吏、備受朝廷倚重的劉長佑,為人謙和、勤勉廉潔,更難能可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網上圖片)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 (網上圖片)

劉長佑作為「洋務運動」積極倡導者之一,對國內外形勢瞭如指掌,尤其法、日動態。劉長佑認為日本「明治維新」後,早早擺脫積貧積弱、荒蠻落後,經濟軍事實力大增,擴張勢頭日益咄咄逼人,對外侵略頭號目標,只有飽受戰亂和外患的中國。

於是,他長期研究、擬定對付日本對策,並在日本正式吞併中國屬國琉球後,時任雲貴總督的他在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向朝廷遞上《熟審邊情疏》奏摺,主張趁日本羽翼未豐,果斷開戰,消滅「心腹大患」。在奏摺中,劉長佑指出日本狼子野心、貪得無厭,若默視它吞併琉球,接下來還會失去朝鮮、台灣及東北等地。為今之計只能「先發制人」,傾盡全力擊滅日本,捨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辦法。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奏摺中,劉長佑還給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首先向全世界揭露日本違反國際法、非法吞併琉球的罪狀,籲歐美對日本實行經濟封鎖;派名將從中國東北地區出兵,順松花江出海,兵臨庫頁島,從北面襲擊日本;駐軍朝鮮南部,從西面遏制、威脅日本;派水師由寧波、定海出發,從南面進攻日本的長崎等地,以此來形成三面夾擊之勢-「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劉長佑深信,只要計劃付諸實施,日本必土崩瓦解,就算負隅頑抗也終究失敗。

劉長佑還指出,若能擊敗日本,不僅可恢復琉球王國,還可保全越南、朝鮮、暹羅、緬甸等屬國,有助於維護清朝「天朝上國」形象。另一方面,自洋務以來「習水師、修砲臺、購鐵船、造槍砲,費帑藏以百萬計。」出兵也可以了解自身兵力「果精與否」。

中法戰爭時的清軍 (網上圖片)

中法戰爭時的清軍 (網上圖片)

劉長佑提出計劃頗前瞻且切實可行,然而慈禧卻考慮到國家大亂初定,正需要休養生息。更何況大部分滿清權貴,日本不過是個「蕞爾小國」,不足以撼動中國,反指劉長佑奏摺誇大其詞。清廷拒絕提議,錯失削弱日本良機。

次年,劉長佑因病開缺回籍,家中依舊牽掛邊疆防務,待聽聞中法之戰中,清廷取得諒山大捷,卻簽訂賣國條約,劉長佑不禁痛心疾首,氣得咯血數升。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劉長佑在老家病逝,終年69歲。7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完敗於日本,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幅照片說明了歷史

2018年06月21日 18:47 最後更新:14:04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使出貿易大棒,聲言要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貨品加徵關稅。這一幕令人想到1985年的「廣場協議」,當時日本經濟急速冒起,挑戰到美國的一哥地位,美國便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把日元大幅升值,最後令到日本經濟衰退了三十多年。

到底美國和中國會否重演當年美國和日本的歷史呢?我相信機會極低,因為中國與日本的歷史發展完全不同。現代的新中國是從抗拒美國中崛興,當年共產黨與美國長期支持的國民黨政權打仗。而日本剛好相反,日本崛興與美國甚有淵源。

圖: 「黑船」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

圖: 「黑船」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

日本在百多年前超越中國,是從明治維新開始,而觸發明治維新的是「黑船事件」。所謂「黑船」,其實是美國一艘大型軍艦,這艘軍艦於1853年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現今的東京灣),逼使日本開放港口,與美國進行貿易。當時的日本,還處於幕末時代,全國亂成一團,很多日本武士變成了浪人,拿著武士刀四處流浪。其中一名很有名的浪人叫坂本龍馬,見到美國戰船如此先進,激發起維新圖強的意圖。以坂本龍馬為首的前衛浪人,學習漢學和砲術,推動當時已經大權旁落的日本天皇進行明治維新改革。由此可見,日本整個現代化過程,是由抄襲美國開始。

在第二次大戰後期,日本在中國戰場呈膠著狀態,為了打開東南亞的戰局,不惜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觸發了美國正式參與二戰,最後美國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終結了這場大戰。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佔領地,美國派出麥克阿瑟將軍為佔領日本的總司令。

當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日本天皇裕仁戰戰兢兢地去拜訪麥克阿瑟。天皇到訪的時候,麥克阿瑟二話不說就拉了他去拍照,照相機卡擦一聲,就拍了一幅充滿意義的歷史照片。相片中只見麥克阿瑟輕鬆隨意地叉腰站立,而天王裕仁則誠惶誠恐地站在一旁,這充分反映了當時美日的地位。

圖:日本天皇裕仁(右)麥克阿瑟(左)合照

圖:日本天皇裕仁(右)麥克阿瑟(左)合照

由於日皇裕仁支持少壯激進的軍人發動對中國的侵略,對戰爭應要付上不可推卸的責任。當時國際上也有很大的聲音要把日皇裕仁列為戰犯,改變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不過,麥克阿瑟在多次徵詢專家意見之後,認為不能夠摧毀日本的天皇制度,認為天皇制度是日本的黏合劑,如果把天皇裕仁列為戰犯,日本社會維繫就會崩潰,美國可能要長期派駐一百萬美軍在日本維持秩序。結果麥克阿瑟放了日皇裕仁一馬,但要把這個被日本人視為神的天皇拉下凡間。麥克阿瑟要求盛日皇裕仁發表《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終結了日本人對他神化的崇拜,但維持了天皇制度。

日本文化被認為是菊花與刀的混合體,既有凶暴的一面,也有和順的一面。對於能夠徹底打敗他們的人,他們會顯得極其順服,美國人也深明日本人這個特性,在戰後大力扶植日本發展製造業,容許大量日本貨品輸往美國,促進日本經濟復興,避免日本像一次大戰之後的德國,因經濟凋敝而造就獨裁者上台,引發戰爭。

二戰後日本成為美國的小弟,但當美國見這名小弟逐漸強大,挑戰自己地位的時候,美國一聲令下,就要日本在經濟上解除武裝,而日本亦二話不說,完全聽令,就造成經濟停滯幾十年的局面。

中國不同於日本,一定不會像日本那樣對美國順服。中國只相信「窄路相逢勇者勝」的邏輯。所以,如果美國堅持要向中國的貿易開刀,到最後,雙方難免爆發貿易大戰。這是一個大鬥大的遊戲,誰先退場,誰就出局。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