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片雪花的責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片雪花的責任

2019年11月12日 19:34 最後更新:20:28

昨日看到一條短片,真的很感動。

影片是在下午四、五時拍攝,地點是在中環卑路乍街,暴力示威者把大量磚塊欄桿等掉到馬路上,阻礙交通。有過路女途人主動清理在路面的磚塊等雜物,後來見到一名外國男子加入,隨後加人清除路面上雜物人越來越多,他們互不交談,只是默不作聲地清理路面,讓馬路回復原狀。人人出一分力,希望社會回復正常,重拾和平,這只是一個很卑微的願望。

我當時想,連普通市民都懂得做的事情,而公務員、特別是政府高官,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呢?

昨天也看到了另一短片,見到一名中年男子被一群暴力示威者追打,被打得頭破血流,有留言指被打的男子是一休班警員,真相如何,也說不清。事發地點在一部消防車的旁邊,片中見到有消防員在旁,但袖手旁觀,並無制止示威者不要打人,連規勸一聲也沒有。被打的男子最後衝上了消防車躲避,影片就此完結。

這些袖手旁觀的消防員,究竟有沒有良知?他們可能覺得制止別人打人,不是他們的責任。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那次有一名的士司機被圍毆至瀕死,也見到有消防員在旁邊,也沒有施以援手。日前,有報道證實有兩名消防員因為涉嫌干犯刑事案件而被警方拘捕。紀律部隊都冷漠如斯,連一個挺身而出去制止暴力的普通市民也不如。更不要說有些人脫下制服,就變身暴徒,參加暴亂。其實,這些公僕的心態很簡單,若不是完全認同違法示威,便是一種冷漠的「雪花心態」,他們覺得事不關己,只要避在一旁,不燒到自己身上就可以了,可繼續享受高薪厚職,逍遙快活。

我之前在文章中引用過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名句:「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會承認自己的責任。」在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可以逃避責任,雖然他們自己並不承認。這種「雪花心態」,在政府之內、在社會之中,極其普遍。早前見到衛生防護中心公佈處理催淚煙的建議,說如果接觸了催淚煙,就需要清洗皮膚、洗眼和更換被污染的衣物。由於示威者不斷質疑警方放催淚彈是「催淚彈放題」,衛生防護中心便作出如此回應。當我見到這個要回應,真是笑得合不攏嘴,笑這個政府真是太荒謬了!人家作出「催淚煙放題」的質疑,是從方方面面去針對警察的行為,衛生署走去和應,就等同幫對手一把,去質疑警方施放催淚煙。問題是如果沒有暴力違法示威、堵塞道路、掟汽油彈,防暴警察需要施放出催淚煙嗎?

這種「人問你就答」的愚笨行為,源自一種自保心態。為什麼衛生防護中心不出一些指引,關於被天拿水照頭淋加上被人點火時,應該如何應對?或者樓下的店舖被縱火,濃煙滾滾,會對樓上的居民的健康有何影響呢?又或者消防處也可以出些指引,當遇到樓下店鋪被人放大火時,樓上住客如何逃生呢?

我覺得是否也應該有人問問衛生處,政府高官拿這那麼高的工資,他們的IQ理應比一般的市民高,但看似不像,是否捉高官們去做做IQ測試,然後公諸於眾呢?只要你肯去問,恐怕衛生署也會有一個答案。

早於今年7月,我已經講過「67暴動」時的港英政府如何應對。當時整個政府高層變成了一個防暴心戰室,每天都在部署如何打防暴戰、打輿論戰,從沒有聽過當時的港督戴麟趾,說要與暴動人士對話。如今香港這場暴亂已拖了5個月,未見到政府有一個抗暴心戰室,只見不同部門各自為政。衛生署出防催淚煙指引,地政總署則說中銀門外那些防止暴徒破壞的裝置是違法、是僭建。拖著拖著,整個社會的人心便變壞;拖著拖著,暴戾便就變成膿瘡,腐蝕著社會的肢體、腐蝕年青人的大腦。

當每個人都是一片不負責任的雪花的時候,整座雪山遲早都會崩掉。香港政府如果不是有中國政府這個大後盾,恐怕早已垮台。特區政府如何振奮精神,組織整個政府全力抗暴,是如今的最大要務。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