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度政府的賣地表中,在本月底回標的,算是最重磅的其中一個,這就是西九龍高鐵站上該發展項目。

根據土地招標文件,地盤面積約643,106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約3,164,616平方呎。由於位處高鐵站及高鐵路軌管道之上,故有頗多與現有鐵路結構銜接面的事項要處理,亦需要處理有關通風廊等環保事項。

今次的招標地盤,處於香港特區之重要戰略位置:

向南可經西區海底隧道直達香港島;向北可經西九龍公路至荃灣及再經屯門公路至新界西北地區;向東可經西九龍公路再經大老山隧道至新界東北地區,亦可經將來之中九龍幹線直達啟德及東九龍地區;向西亦鄰近昂船洲軍營,或經西九龍公路及北大嶼山公路直達機場;其高鐵管道亦有出入口毗鄰石崗軍營。

當香港地區出現重大事故,萬一需要內地經高鐵系統急速到香港市中心支援時,西九龍高鐵站便是最佳的落腳點。

其有關運輸基建之交通便利,絕對是整個香港地區的重要戰略位置,並非一般的鐵路上蓋物業發展可相提並論。

但縱觀整份土地招標文件,其內容及規範思路,與政府過去多年來的土地招標文件沒有什麼分別,在設計規範方面,全無政治考慮,這足以證明特區政府仍然只是十分”中立”的一個機關。

但作為一個有為的政府,真的應該如此”中立”嗎?

目前的特區政府,彷彿只把自己定位為”程序上的協調員”:各範疇由各專業部門把關,各自表述,哪怕部門之間的意見是南轅北轍,就只將各部門的要求釘裝成書,交出市場,讓市場持份者自行找各專業部門化解其矛盾。這樣,行嗎?

此外,專業政府部門的效率亦是另一個問題。筆者每天的工作都會與建、測、規、園業界朋友溝通,經常聽到對不同政府部門的投訴,例如:

某認可人士入則予屋宇署,而屋宇署在某交通上的安排,需要向運輸署索取意見,而根據法例屋宇署需要在30天內審批申請人所入的圖則,但運輸署的意見卻遲遲未交回屋宇署,於是屋宇署就以未有運輸署的意見為由,要求入則的認可人士自己撤回該則並重新申請(Withdraw & Resubmit),以讓屋宇署有多三十天的時間作審批。問題是,一般的建築項目由拍賣土地至取得地政署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一般只有四年半左右的時間(即約54個月),單單一個運輸署的意見,已消耗了項目兩個月時間。更有例子,運輸署於收到該屋宇署的圖則約接近兩個月前,提出一些模棱兩可的意見,因屋宇署需要在第60天前回覆認可人士有關之申請,最後屋宇署就會以收不到運輸署清晰的「不反對通知」而拒批(disapprove)這份入則申請。對於該認可人士,兩個月時間消耗了,但在政府審批過程中,卻幾乎是零進展。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與建築發展有關的政府部門還有地政署、規劃署、消防署、路政署、渠務署、水務署、土木工程拓展處、康文署、食環署等等。

可想而知,先不論香港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問題,即使有土地,各政府部門的不協調已大大推遲有關的房屋供應效率。

單單以上述例子,儘管問責局層面費煞思量以增加房屋供應,但到部門層面,卻是令一套處理手法,阻礙房屋供應效率,影響社會民生。

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只着眼於各自的內部既定程序,而忽略了各部門的最根本存在價值。

近月來,聽到不少專業政府部門將目前的社會混亂情況說成只是政治問題,而專業部門只處理技術性的民生問題, 政治並非其專業範疇之內,故選擇不牽涉其中。但這些專業政府部門可曾想過:
政治問題,也是因民生問題處理不好已醞釀出來的。

歸根究底,部份問題的成因就是出於特區政府的所謂”中立,而缺乏領導、指令各級政府專業部門有效前進的能力。

如以人體作比喻,專業部門就是不同的器官,負責中央協調的就是腦袋。

身體每個器官只各自講求自己的內部程序、權力範疇、專業自主權等等,卻不與其他器官協調;腦袋也不敢向身體各器官發出清晰明確指令,因擔心各器官會指責腦袋專制濫權,踐踏其專業;腦袋想向右走,但不敢提出,因擔心左腳會反對。向左走,又擔心右耳會反對。如此下去,莫說向手腳下指令,腦袋連自己想下一個動作做什麼也未知。

為何香港的腦袋會變成這樣呢?可能是因為在九七年回歸前,這個腦袋也只是被港英政府訓練為其中一個器官而已,只會執行程序上的統籌工作,卻沒有”靈魂”。

作為一個有為的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靈魂”,有前進方向,有自己的價值觀,活出人生。

筆者相信,了解及實現香港人所嚮往的生活,就是香港特區政府決策局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目標及存在價值!

田 朗   規劃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