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歷史長河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2019年12月02日 10:00 最後更新:11:47

孟嘗君田文禮賢下士,故事流傳百世,但背後另一面鮮為人知。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作為「戰國四公子」之首,因好客、仁義聞名天下,各國國君或士人無論賢與不肖,都傾心敬慕他,百姓也把他當做君子看待,他的美名長時間各地流傳。然而,歷史記載有一場屠城案,與孟嘗君有莫大關連,反映出他的另一面。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田文出身近支王族,是齊宣王之侄,齊湣王的堂兄,靖郭君田嬰之子,因封地在薛城,故又稱薛公。田文憑藉著豐厚資產,在薛城廣招天下賢才,慕名前去投靠者多達三千。秦昭襄王聽聞田文大名,將他召至秦國做丞相,但不久又聽信小人的讒言將他罷黜。田文自知性命難保,便在門客的幫助下,僥倖逃出函谷關,避免被殺厄運。

田文一行人繼續掩藏行跡,小心翼翼進入趙國,如釋重負。行將到達趙都邯鄲,田文很想拜訪與他齊名的平原君趙勝,便派人前去投遞名刺。趙勝此時正擔任相國,很希望跟齊國聯盟抗秦,聽聞田文即將來訪,趕緊命人迎接到府中,以貴賓標準來款待他。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田文跟趙勝相談甚歡,作客趙勝府中盤桓數日,趙勝又派人禮送他至邊境某個小縣城。當地百姓早就聽聞孟嘗君禮賢下士好名聲,得知來到便紛紛湧上街頭以目睹其尊榮,場面熱鬧,萬人空巷。但等到看見孟嘗君本尊的真容後,百姓卻大呼失望。

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在該縣百姓想像中,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必然是高大威猛、頂天立地,然而出現在他們眼中的田文本人,形象卻是一個矮小瘦弱猥瑣男。圍觀百姓錯愕不已,緊接著便紛紛嘲諷:「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如果田文真的是虛懷若谷的君子,對於當地百姓的嘲諷大可一笑置之,沒必要計較。然而田文或許就是偽君子,心胸狹隘、狠毒兇殘,也許在秦國受了太多委屈,對於趙國百姓的公然嘲諷,他並不想罷休。

為報復那些嘲諷他的百姓,田文親自和門客大開殺戒。圍觀百姓手無寸鐵,根本無法抵擋,沒多久便被悉數斬殺。田文還未解恨,屠戮城內百姓。屠城後田文帶著門客大搖大擺地進入齊國:「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史記·孟嘗君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史記·孟嘗君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田文回國後,被齊湣王進拜為相國,權勢和名望進一步攀升後,越來越驕橫跋扈,以至於天下皆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湣王。齊湣王不甘心做傀儡,便藉故將田文驅趕到魏國。田文逃往魏國後被任命為相國,為發洩心中的不滿,竟糾集魏、燕、秦、趙、韓等五國軍隊攻破齊國,迫使齊湣王逃難至莒城後死亡。

齊湣王死後,太子田法章即位,是為齊襄王。齊襄王因畏懼田文勢力,主動跟他修好,允許他回到封地薛城。此後十餘年間,田文在薛城自尊自大,在諸侯間保持獨立,不肯向任何一國稱臣。到了田文病死,諸子為爭奪繼承權相互混戰,為家族招致滅頂之災。

《史記》記載,原來齊襄王雖表面上跟孟嘗君維持和平,內心卻一直想消滅他,當看到薛城異常混亂,便聯合魏國將其攻佔,並將田文的子孫全部斬殺:「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