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歷史長河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孟嘗君禮賢下士 卻因泄私憤全縣百姓當災

2019年12月02日 10:00

孟嘗君田文禮賢下士,故事流傳百世,但背後另一面鮮為人知。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作為「戰國四公子」之首,因好客、仁義聞名天下,各國國君或士人無論賢與不肖,都傾心敬慕他,百姓也把他當做君子看待,他的美名長時間各地流傳。然而,歷史記載有一場屠城案,與孟嘗君有莫大關連,反映出他的另一面。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田文出身近支王族,是齊宣王之侄,齊湣王的堂兄,靖郭君田嬰之子,因封地在薛城,故又稱薛公。田文憑藉著豐厚資產,在薛城廣招天下賢才,慕名前去投靠者多達三千。秦昭襄王聽聞田文大名,將他召至秦國做丞相,但不久又聽信小人的讒言將他罷黜。田文自知性命難保,便在門客的幫助下,僥倖逃出函谷關,避免被殺厄運。

田文一行人繼續掩藏行跡,小心翼翼進入趙國,如釋重負。行將到達趙都邯鄲,田文很想拜訪與他齊名的平原君趙勝,便派人前去投遞名刺。趙勝此時正擔任相國,很希望跟齊國聯盟抗秦,聽聞田文即將來訪,趕緊命人迎接到府中,以貴賓標準來款待他。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田文跟趙勝相談甚歡,作客趙勝府中盤桓數日,趙勝又派人禮送他至邊境某個小縣城。當地百姓早就聽聞孟嘗君禮賢下士好名聲,得知來到便紛紛湧上街頭以目睹其尊榮,場面熱鬧,萬人空巷。但等到看見孟嘗君本尊的真容後,百姓卻大呼失望。

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在該縣百姓想像中,名滿天下的孟嘗君必然是高大威猛、頂天立地,然而出現在他們眼中的田文本人,形象卻是一個矮小瘦弱猥瑣男。圍觀百姓錯愕不已,緊接著便紛紛嘲諷:「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如果田文真的是虛懷若谷的君子,對於當地百姓的嘲諷大可一笑置之,沒必要計較。然而田文或許就是偽君子,心胸狹隘、狠毒兇殘,也許在秦國受了太多委屈,對於趙國百姓的公然嘲諷,他並不想罷休。

為報復那些嘲諷他的百姓,田文親自和門客大開殺戒。圍觀百姓手無寸鐵,根本無法抵擋,沒多久便被悉數斬殺。田文還未解恨,屠戮城內百姓。屠城後田文帶著門客大搖大擺地進入齊國:「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史記·孟嘗君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史記·孟嘗君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田文回國後,被齊湣王進拜為相國,權勢和名望進一步攀升後,越來越驕橫跋扈,以至於天下皆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湣王。齊湣王不甘心做傀儡,便藉故將田文驅趕到魏國。田文逃往魏國後被任命為相國,為發洩心中的不滿,竟糾集魏、燕、秦、趙、韓等五國軍隊攻破齊國,迫使齊湣王逃難至莒城後死亡。

齊湣王死後,太子田法章即位,是為齊襄王。齊襄王因畏懼田文勢力,主動跟他修好,允許他回到封地薛城。此後十餘年間,田文在薛城自尊自大,在諸侯間保持獨立,不肯向任何一國稱臣。到了田文病死,諸子為爭奪繼承權相互混戰,為家族招致滅頂之災。

《史記》記載,原來齊襄王雖表面上跟孟嘗君維持和平,內心卻一直想消滅他,當看到薛城異常混亂,便聯合魏國將其攻佔,並將田文的子孫全部斬殺:「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