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萬米高空37分鐘緊急救助 醫生用嘴幫七旬老人排尿

大灣區

萬米高空37分鐘緊急救助 醫生用嘴幫七旬老人排尿
大灣區

大灣區

萬米高空37分鐘緊急救助 醫生用嘴幫七旬老人排尿

2019年11月21日 19:19

 「 快!幫我拿個杯子來。」 11月19 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 CZ399 航班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在萬米高空對一名無法排尿的七旬急病老人進行了急救。救助過程十分感人:在穿刺排尿無果的情況下,他用嘴通過導管把老人膀胱中的尿液吸出來。整整 37 分鐘的急救過程順利幫老人排出近 800 毫升的尿液,讓老人轉危為安。新快報記者聯繫到他本人,他很謙虛地表示,「 都是應該做的工作。」

七旬老人排不出近一升尿液,膀胱面臨破裂

11 月 19 日凌晨 1:55,南航 CZ399 從廣州出發,飛往大洋彼岸的紐約。當航班離目的地還有 6 個鐘頭的時候,當班主任乘務長馮玲接到後艙乘務長的報告,說有位老年旅客反映自己的老伴無法排尿,急需醫療救助。馮玲馬上趕到座位,發現患病老人情緒不穩定、直冒虛汗,立即安排乘務員在客艙廣播尋找醫生,並組織乘務組拿來機組休息室的被枕及機組休息位的毛毯,在服務台地板上鋪了一張 「 臨時救護床 」。她一邊慢慢地攙扶老人躺下,一邊安撫著焦急的老人的老伴:「 會沒事的,您放心。」

聽到機上廣播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占祥趕過來,馬上對老人進行檢查,兩位醫生診斷後認為:老人膀胱大致存有 1000 毫升尿液,如不儘快排出,則會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而眼下可以做的,就是利用機上急救醫療設備嘗試進行穿刺排尿。在徵得老人老伴同意後,兩名醫生立即開始準備,乘務組也儘力找來機上可用的醫療救助設備及物料,協助醫生進行救治。

爭分奪秒,兩名醫生聯手診治

3 分鐘後,肖醫生利用攜帶型氧氣瓶面罩上的導管、注射器針頭、瓶裝牛奶吸管、膠布自製穿刺吸尿裝置,開始施救,乘務組也趕忙協助,將老人固定成側身姿勢,便於救治。然而,由於客艙空間有限,將裝置架設至高處的可能性較小,針頭也過於尖細,無法因壓力差自動引流老人膀胱內的尿液。加之老人的膀胱已經過度脹大,自主收縮功能減弱,使得穿刺引流進入瓶頸。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張醫生想到用嘴吸出尿液,而這也是控制尿液排出速度與力度的最佳方法。

張醫生開始不間斷為旅客吸出尿液,吐到杯中,肖醫生也不停根據膀胱積尿情況調整穿刺位置和角度,確保最大限度排出積存尿液,乘務組也及時更換杯具,將排出尿液導入酒瓶,實時測量已排出尿量,幫助醫生更好掌握旅客病情。兩位醫生與乘務長配合默契,緊張卻十分有序地推進救治。

整整 37 分鐘後,兩位醫生順利幫助老人排出 700-800 毫升尿液,老人病情得到緩解、情緒也逐漸平穩。

轉危為安,老人病情趨穩安全抵達

隨後,兩位醫生再次為老人進行檢查,老人已經轉危為安。「 還好發現地及時,病情已無大礙,再躺 30 分鐘即可行走,但下機後還是要去醫院進行詳細診斷啊。」 聽此,老人的老伴一直揪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此時,距航班落地還有 5 小時,為給老人提供更舒適的休息場所,乘務組清出客艙最後兩排機組休息位,攙扶老人和一直擔心的老伴躺下休息,並在後續航程中持續照顧著老人,觀察他的狀態直至落地。飛機順利抵達紐約後,乘務組積極與地面工作人員進行交接,悉心安置病情好轉的老人至輪椅上。

在那樣一種危急的情況下,是如何毫不猶豫地做到為老人親口吸尿?張醫生淡然的回答:「 當時情況緊急,一時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看到疼痛難忍的老人,只想儘快幫他引出膀胱內積存的尿液,只能說是天職所在吧!」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