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公職人員不盡責是罪

博客文章

公職人員不盡責是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公職人員不盡責是罪

2019年11月21日 18:12 最後更新:18:42

暴力示威者衝擊大學校園,藉此阻斷香港重要交通要道的風波,尚未完全平息,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仍然深不見底。多家大學遭到嚴重破壞,尤以中大及理大為甚,恐怕大學校園的維修費用以數億元計,要由納稅人埋單。

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大遺失了大量的高危化學品,其中包括80公升的濃硝酸和17.5點公升的濃硫酸,單是這批濃硝酸,已可製造上萬枚鏹水彈!由於理大仍被佔據,警方未能入內偵查有沒有化學品被盜,不過,警方已包圍了理大,相信有利阻截危險化學品外流。試想一下,這些危險品若最後被用來施襲,危害人命風險極大。所以分析時事,不能溫情氾濫。

在這場風波中,大學校長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部分校長礙於學生的壓力,採取了一個溺愛學生的態度,一直拒絕讓警方進入校園執法。激進學生深信警察會進入校園打殺他們,我相信大學校長自己不會存有這種幻想,但他們偏偏選擇放下理性,向學生屈服,拒絕警察進入校園。大學校長這種行為既令到大學附近的公路被堵塞、校園受到嚴重破壞,更讓危險品外流。

11月15日,中大等9所大學發表聯合發表聲,一方面承認暴力升級,多所大學都被示威者控制;另一方面又聲稱港府應聯合各界解決問題,表示困局並非由大學造成,期待大學化解危機不切實際。

大學校長們這種「卸膊」的態度,沒有盡到他們應盡的責任。第一、對學生的責任。大學應該保護學生,但不等如要溺愛學生。明知道學生進行暴力犯法的行為,不敢勸阻,甚至縱容,結果害了社會,最後也害了學生。我們見到中大校長段崇智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旁邊便站著一個蒙著面、手持汽油彈的暴徒是經典場面。相信段崇智也分不清站在身旁邊的蒙面人,究竟是中大學生,還是外來暴民。當然更說不上勸阻學生不要掟汽油彈示威了。最後中大搜出3900個汽油彈,只能用「恐怖」兩個字來形容。

第二、對社會的責任。大學校長管理整所大學,不但要對本地學生有責任,亦對外來學生以及教職員的人生安全,以至保障社會不受影響,負有責任。大學校長不讓警察進入校園附近的天橋,但自身又無能力控制校園紀律的情況下,令到危險品被竊,令整個社會暴露在嚴重的風險之內,可說是嚴重失責。

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道德問題,大學校長最後可能要負上刑事和民事的責任。在刑事方面,他們有可能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按《防止賄賂條例》,大學校長屬於公職人員,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是一條普通法罪行。現時政府多用這罪名起訴一些收受利益的官員,其實此罪行針對公務員失職的案例。在R v Dytham (1979) 1 QB 723一案中,英國警員Dytham在巡邏的時候,經過一家夜總會,夜總會傳來尖叫聲,之後見到一名男子被一班人拳打腳踢。當時已接近Dytham下班的時間,他選擇了駕車不顧而去,被毆打的男子最後傷重不治,Dytham終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成立。主審法官Lord Widgery CJ 指一個公職人員有義務履行他的責任。

這罪行包括幾個元素,第一是該公職人員有某些作為;第二是他有意識地不執行職務,或者作出不當行為;第三是其不當行為傷害到公眾,去到公眾對公職人員不信任的程度。受薪的公職人員責任尤重。

大學校長有責任教導學生及管理校園,校長有責任管教學生而不教,因學生在校的暴力行為導致他人傷亡,校長已有責任。校長任由校園被學生和外來的人暴力佔據,但卻拒絕警察入內執法,最後導致校園破壞、公路被堵和有大量危險品被盜竊,已經涉嫌犯上行為失當的刑事罪行。

萬一將來有人因為大學被盜的危險品受傷或死亡的話,可以向相關的大學及其校長以疏忽(negligence)為由作民事索償。

今次多家大學,特別是中大和理大,搞出這樣大的風波,除了因為暴力示威之外,校方管理不善,責無旁貸。究竟納稅人是否應該為這些損失埋單,還是應由大學自己找數,又是另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