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俄談了20年的巨大項目開通 雙方作重大退讓 影響世界格局

博客文章

中俄談了20年的巨大項目開通 雙方作重大退讓 影響世界格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俄談了20年的巨大項目開通 雙方作重大退讓 影響世界格局

2019年12月06日 12:59 最後更新:14:45

前幾天有一單重大新聞,香港全無關注,這單新聞可以改變世界局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俄羅斯總統普京索契,通過視頻通話,共同見證一條貫穿中俄的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這是一個超級項目,兩國元首還把這條管道稱為「拳頭專案」。

12月2日,中俄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新華社

12月2日,中俄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新華社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俠客島介紹了項目的背景。這個名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專案,俄羅斯給這個項目的冠名很霸氣:「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由俄羅斯搭起天然氣管道,經西伯利亞直通中國。這條超級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天然氣不用只靠歐洲市場,而中國也獲得穩定的潔淨能源。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在俄國境內的狀況。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在俄國境內的狀況。

中俄兩國光談判就花了20年,直到2012年習主席上台後,在2014年和普京簽署了項目合作書;之後,修建又用了幾年,到今天才投產。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行走路線(圖中黃線),進入中國的首個地點是黑龍江省黑河市。而俄國境內仍有其他管道還在修建當中(灰色虛線),將接入俄國的天然氣輸氣網(藍線)。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行走路線(圖中黃線),進入中國的首個地點是黑龍江省黑河市。而俄國境內仍有其他管道還在修建當中(灰色虛線),將接入俄國的天然氣輸氣網(藍線)。

這還沒完,這條管道還得在中國境內繼續修,連成網絡,輸送給包括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等更多地區。

全面投產後,這條管道2020年輸氣量就達到50億立方米,然後將提升至每年380億立方米,合同簽了30年,也就是將會輸送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天量。

中國需要俄國的天然氣。中國人口多,發展快,能源跟國家戰略息息相關。開車要石油,取暖做飯要用氣,工業生產就更不必提。

這些年,中國能源進口的力度越來越高。去年是一個關鍵年份——中石油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就在2018年,中國同時摘下兩個「全球最大」: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此前是日本)。


石油進口這個大家相對聽得多,2017年中國就已經是全球最大進口國,2018年對外依存度是69.8%,一年進口4.4億噸,同比增長11%;至於天然氣則增長更快,去年增長超過31%,進口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增至45.3%。

之前,中國一些地區還鬧過幾次氣荒。可見需求端增長很快,供應端跟不上,一些地方煤改氣力度大但是供不上,很多人受凍了。

目前,中國進口天然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走管道,二是走海上(運輸液化氣,也就是LNG)。四個方向:西北,管道運輸中亞國家入口的天然氣;西南,緬甸氣;海上,外國以LNG輸氣;東北,就是這次的中俄東線管道。

能源對外依存度逐步升高,拓寬來源、使之多元化,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安全上都是必然之舉。

此次中俄管道的北段工程率先投產,東北管網系統首先實現與俄境內管道的接通,也就意味著中國之前規劃的“四大能源戰略通道”(西北、西南、海上、東北),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

俄羅斯天然氣需要中國的市場。這個項目叫西伯利亞力量,從這個名字也能看出,他們希望通過該項目拉動資源豐富、但氣候惡劣的西伯利亞地區發展,從而穩固其遠東地區。

畢竟,遠東在俄羅斯全邦面積占比達到41%,人口卻只有5.6%,其安全穩定和發展,也是歷屆俄羅斯政府的擔憂之一。過去五年,俄羅斯政府在該地區發佈了180多項法律,其遠東開發公司簽署了1200多項協議,但因為種種原因,成效不大。

於是,俄羅斯把目光轉向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發動機」,借開通天然氣管道項目,拉動西伯利亞地區經濟。成為最好的選擇。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建設總投資300億美元(中方投資佔三分之一),供氣合同為期30年,目標是到2024年,讓兩國雙邊貿易額翻一番,到2000億美元。


看完俠客島的報道,應知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對雙方都非常重要,但談了20年,主要是談不攏是價錢。

不過習主席上台後,整個項目加快了,特別是最近兩年國際格局改變,美國既啟動貿易戰打壓中國,又在歐洲針對俄國對德國輸氣的北溪天然氣項目,兩國都有更大意願,在價錢上各行一步,快速啟動中俄的天然氣管道項目。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本身,就是中俄兩國政治互信加深的表現。俄羅斯允許中國投資「西伯利亞力量」,說明俄羅斯相當程度上放下了與中國合作開發遠東地區的戒心。在遠東地區的合作,也會讓中俄形成「守望相助」的戰略態勢。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在外交層面,俄羅斯也曾將能源供應作為影響歐洲國家的工具之一。但自從美國開採頁岩氣技術成熟、一躍成為天然氣供應大國之後,俄羅斯天然氣也喪失了在歐洲市場的主導地位。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美量子「糾纏」十年 內地論文稱美國霸主優勢漸失

2024年03月28日 09:24 最後更新:09:35

過去十年,中國動搖了美國在量子領域霸主地位。

《南華早報》27日聚焦中國量子科技發展態勢,指中國正縮小與美國量子主導地位差距,不僅專利申請量全球佔比超過美國,在美國長期領先的量子計算領域,也勢均力敵,尤其在量子通信領域有明顯優勢。報道稱,相較於美國大搞對華技術限制,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展現出開放合作態度。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旗下《中國發明與專利》雜誌3月報道,過去十年,中國量子技術實現歷史性飛躍,從落後於頂尖國家到成為專利和生產領域的領先者。

雜誌另一篇關於全球量子技術論文也稱,中國在此期間實現了「量子優勢」。論文稱,美國早在1994年把量子技術納入國家規劃,中國直到2013年才把該技術納入國家計劃。盡管中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但2009年,中國的量子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首次超過美國。

論文表示,中國「迅猛發展」的先進量子技術能夠與美國並駕齊驅。不過,美國仍然是量子技術專利被引用最多的國家,主要是在量子計算這一塊。

《南華早報》引述相關論文報道,美中發展量子技術採取不同戰略——中國專注於利用量子科學來保護通信安全,而美國則尋求發展先進的計算能力。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最新專利數據表明,美國長期領先領域正受中國挑戰。

論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量子計算佔中國國內專利授權總量的56.5%,已超過量子通信的30.3%。憑藉量子資訊科學,量子電腦能夠比經典電腦更快地解決複雜問題。2003年到2022年間,全球量子技術專利申請有37%來自中國,超過了剛剛超過28%的美國。

《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優勢尤其明顯,取得了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等里程碑式的成就。」雖然普遍認為美國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傳感(或先進的運動檢測技術)居於長期領先地位,比如總部位於倫敦的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 2022年報告指出,中國在量子計算技術方面落後美國約五年。但這間公司上月發布最新報告認為,中美兩國如今「幾乎勢均力敵」。中方論文預測,隨著量子傳感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關注,專利預計將大幅增加。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此外,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上月向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提交報告,除了超導相關研究等特定子類別,美國被認為在量子計算的大多數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在量子計算特定方面的優勢讓美國的領先地位「值得商榷」。

《南華早報》報道,科學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是量子研究一大特點,但中美在這一問題上呈現差異。

去年8月,拜登政府打著「去風險」發布一項行政令,禁止美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投資中國量子計算、半導體和某些人工智慧領域。

相比之下,中方關於全球量子專利的論文指出,「需要深化和擴大國際合作」,包括與美國的技術合作。論文稱,盡管中國量子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創新環境仍「需要優化」,包括更多的政策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中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被提及。去年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指出,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佔比要達35%,在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佈局。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內地封面新聞報道,作為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資訊科學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說,中國的量子計算水準「目前位於國際第一梯隊。」不過,郭光燦也稱,在量子計算方面,中國仍與美國水準相差較大,仍需努力。「對比美國的進步,日本、德國還在直追,我們必須有緊迫感,抓緊相關研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