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樂活道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樂活道

樂活道

入冬後要常補水 飲食宜吃黑食苦

2019年12月12日 08:36 最後更新:22:56

從飲食中補水~

步入冬季,天氣會比較乾燥,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會比多,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由於室內外乾燥,空氣濕度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至3000毫升。飲食方面,公眾應多吃黑色食物和苦味食物,前者可補腎益氣,後者能去火潤燥。 

更多相片
市民要注意保暖。

從飲食中補水~

黑豆。網上圖片

中醫認為,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市民要注意保暖。

俗語「寒從腳下起。」腳底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節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黑芝麻。網上圖片

黑色食品主要有: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水魚等。隨天然顏色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也就越來越豐富。如黑豆、黑芝麻中的營養素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護正常血液循環;黑木耳中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怕冷症狀;海帶、紫菜富含褐藻膠、碘、鈣等成分,有助軟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及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從而有利於抗寒。

芹菜。網上圖片

空氣乾燥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狀,俗稱「上火」或「熱氣」,可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預防。

市民要注意保暖。

市民要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天氣寒冷,頭部著涼,會使血管收縮,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首當其衝的還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後,易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寒冷還可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視。

黑豆。網上圖片

黑豆。網上圖片

俗語「寒從腳下起。」腳底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節氣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根據中醫「五行養生」理論,冬季五行屬水,人體五臟中屬水的為腎。冬季養生應重視補腎,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黑色屬腎,多吃黑色食物對補腎很有好處,另外,黑色食物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久食有烏發養顏、抗衰老的功效,還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促進腸胃消化與增強造血功能。

市民要注意保暖。

市民要注意保暖。

黑色食品主要有: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水魚等。隨天然顏色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也就越來越豐富。如黑豆、黑芝麻中的營養素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護正常血液循環;黑木耳中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怕冷症狀;海帶、紫菜富含褐藻膠、碘、鈣等成分,有助軟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及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從而有利於抗寒。

冬季多吃這些具有補肝益腎的黑色食品,對於那些冬季怕冷,陽氣不足的體弱者、老年人、婦女、兒童特別有益。

黑芝麻。網上圖片

黑芝麻。網上圖片

空氣乾燥不少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狀,俗稱「上火」或「熱氣」,可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預防。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物質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消除疲勞的作用。在大雪時節,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油麥菜莖)、生菜、苦菊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清熱潤腸等多種醫療和保健功能。

芹菜。網上圖片

芹菜。網上圖片

台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秘訣」,提醒尿液殘留或引起腎衰竭。

台灣泌尿科醫生普及「排空膀胱」知識

尿液殘留竟會引起腎衰竭?台灣知名泌尿科醫生高銘鴻近期在FB專頁發文普及關於「排空膀胱」的知識。他指出,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次排尿量應在300至600毫升,大約是一個中型水瓶的容量。50歲以下的人排尿後膀胱內可能殘留約60毫升尿液,而年紀更大時,這一數字可能增至100毫升。

示意圖

示意圖

尿液殘留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銘鴻進一步指出,「排空膀胱」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人們感到需要排尿時,相關神經會向大腦發信號。如果尿液殘留在膀胱內未能完全排出,可能會造成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腎臟,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或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問題,並在某些情況下導致腎功能衰竭。此外,尿液殘留可能會使膀胱過度拉伸或膀胱肌肉受損。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技巧

民眾應如何確保避免這些健康問題呢?高銘鴻分享了六大排空膀胱的技巧:

1. 不要憋尿

當感覺尿急時應盡快尋找廁所排尿,避免憋尿。

2. 上廁所不逗留

快速完成排尿,盡量避免在廁所逗留太久,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膀胱不完全排空。

3. 攝取足夠水分

適量飲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健康排尿。

4. 完全坐下解尿

民眾應避免懸空解尿,確保骨盆底肌肉得到放鬆。

5. 做骨盆底肌肉運動

日常可做諸如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提高膀胱控制能力,改善尿失禁。

6. 避免膀胱刺激物

盡量不飲用或少量飲用咖啡、茶、碳酸飲料、酒精等,以及避免柑橘類水果和某些香料,這些食物飲料可能會刺激膀胱。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呼籲保持良好排尿習慣

最後,高銘鴻提醒大家,良好的排尿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預防泌尿系統問題至關重要,能有效提升膀胱健康並預防尿失禁等不適症狀的發生。他呼籲大家應重視這些生活習慣,並定期關注自己的膀胱健康,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